探訪古隆中 從這裡讀懂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的歷史讓不少熱血男兒心潮澎湃。

作為三國群雄逐鹿的重要戰場,襄陽在三國歷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三國演義》共120回,其中32回發生在襄陽境內。

要讀懂三國,襄陽古隆中是不可不去的。

「亮故宅在襄陽城西隆中。

」依著習鑿齒所著《漢晉春秋》的記載,採訪組來到了襄陽城西13公里的隆中山。

隆中之名源於《輿地誌》中的記載:「隆中者,空中也。

行其上空空然有聲。

」山中草木蔥蘢,流水潺潺,雖正值盛夏,氣溫也比山下低3~4℃。

山門有一座四柱三牌樓式的青石牌坊,兩邊門柱正面刻有對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這副摘自杜甫《蜀相》的對聯精鍊地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

本是山東琅琊人的諸葛亮,青少年時期躬耕於此,後劉備聞名前來三顧茅廬,諸葛亮感其知遇之恩,為他全面分析了天下局勢,提出了三分天下、而後一統天下的謀略,隆中也成為三分天下的源頭。

穿過牌坊,拾階而上,武侯祠的飛檐斗拱從樹木掩映間露出一角,這座全國第二大的武侯祠始建於東晉,經歷代屢建屢毀,最終在康熙三十八年重修於三顧堂東側,成為今天看到的模樣。

導遊特地提示我們注意一進殿牆面上四根紅色的柱子,原來這是鄂西北地區特色的「浮柱」,四根柱子上不接天下不接地,仿佛將武侯祠抬了起來。

門上還書有「掀天」「揭地」,寓意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扭轉乾坤之才。

一進殿正中是一尊由浙江蘭溪八卦村的諸葛亮後裔贈送的諸葛亮銅像,高八尺,據說是唯一按諸葛亮真人比例打造的。

繞過銅像,穿過二進殿,中院裡兩棵參天古柏巍然而立。

殿中有劉備部下的文臣武將泥塑像12尊。

左邊為費禕、向朗、習楨、馬良、蔣琬、龐統;右邊則是鄧芝、廖化、向寵、習珍、馬謖、諸葛均。

這些文臣武將在諸葛亮的率領下,為劉備鞠躬盡瘁,立下汗馬功勞,正如武侯祠中一副對聯所言,他「收二川,排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除諸葛亮外,徐庶、龐德公、龐統等謀略精英齊聚襄陽,襄陽因此被稱為「智者搖籃」。

武侯祠的正殿里,諸葛亮、諸葛瞻、諸葛尚的塑像並肩而立,西側是供奉黃月英的娘娘殿和劉關張三人的三義殿。

諸葛亮本是山東琅琊人,自幼父母雙亡,17歲時叔父去世,他遂搬到南陽郡的隆中,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躬耕苦讀生活。

這期間,他師從水鏡先生、黃承彥等名士,並娶襄陽才女黃月英為妻。

從武侯祠出來,我們偶遇幾位穿著漢服的小遊客,他們的裝扮與古隆中和諧地融為一體。

其中一位男生小蘇說,這是他第二次來隆中。

「我們都是襄陽人,這次故地重遊,我們特地穿著漢服來,是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動來傳承襄陽文化。

隆中山里,諸葛亮年輕時汲水的六角井依然保存完好,習鑿齒《襄陽記》中記載:襄陽有孔明故宅,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曰葛井。

如今六角井不僅成為古隆中傳統的十大人文景觀之一,而且還是草廬故址的實物佐證。

雖然時光流逝,當年草廬已不復存在,但矗立井旁,看著依然清澈的山泉,仿佛能看到諸葛亮當年汲水的生活場景。

從六角井下山,是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的三顧堂。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三顧堂門口的對聯,言簡意賅地道出了那段千古流傳的歷史,「兩表」指的就是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一對」則是指著名的《隆中對》。

走進三顧堂,塑像還原了當年劉備與諸葛亮商討天下局勢的場景。

如果有興趣,你還可以到近代復建的諸葛草廬,體味暢想一下諸葛亮當年在隆中臥讀躬耕、生活起居生活,據說,當年電視連續劇《諸葛亮》曾在此拍攝。

下山路上,只見遊客幾乎人手一把羽毛扇,酷暑之中輕輕搖上一搖,仿佛學來了孔明談笑自若的兩三分神采。

內容來源:襄陽旅遊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