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點毀了宋太祖遺訓的「烏台詩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差一點毀了宋太祖遺訓的「烏台詩案」
宋太祖曾刻石銘志,其中有「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一條。
但「烏台詩案」就差一點毀了太祖遺訓。
「烏台詩案」是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發生的文字獄。
「烏台」指的是御史台,漢代時,御史台外柏樹上有很多烏鴉,所以人稱御史台為烏台,也戲指御史們都是烏鴉嘴。
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在神宗的默許下,蘇軾被抓進烏台,一關就是四個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寫的詩的由來和詞句中典故的出處,這就是宋朝最著名的「烏台詩案」。
此案發生在宋神宗推行新法的過程中,當時朝堂內外對新法異議洶洶,這不免讓宋神宗有了強烈的挫敗感。
他決定拿出皇帝的權威,以更為強硬的手段來推行新法,對於那些反對變法的「舊黨「(對反對新法派的稱謂)大臣,要毫不留情地予以嚴懲,這給了一心整垮「舊黨」的新進們機會,而著名的大學者蘇軾剛好趕上了風口浪尖。
蘇軾少負才名,博通經史。
其文章政事為天下所宗仰,甚至蓋過歐陽修為文壇領袖。
宋英宗十分仰慕。
繼位後,宋英宗本想按照唐朝的慣例將蘇軾召入翰林院,授予他知制誥職務。
但由於宰相韓琦一再提出不同看法,宋英宗只好任命蘇軾在史館試用。
在宋神宗時,蘇軾才受重用,但不久就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黜出京。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四月,蘇軾調任湖州(今浙江吳興)。
到了湖州後,蘇軾作《湖州謝上表》,其中也有發牢騷的意味,以此表示對新法的不滿。
其中有:「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結果惹怒了一些新進的當政者們。
他們預謀致蘇軾於死地。
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彈劾蘇軾:「玩弄朝廷,譏嘲國家大事」,還專門舉出了蘇軾的《杭州紀事詩》做為證據。
為了羅織更大的罪名,這些人更是處心積慮地從蘇軾的其他詩文中找出個別句子,斷章取義地給予定罪。
譬如御史們上書說:「至於包藏禍心,怨望其上,訕瀆謾罵,而無復人臣之節者,未有如軾也。
蓋陛下發錢(指青苗錢)以本業貧民,則曰『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課試郡吏,則曰『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陛下興水利,則曰『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鹽鹼地)變桑田』;陛下謹鹽禁,則曰『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其他觸物即事,應口所言,無一不以譏謗為主。
」
儘管想要蘇軾死的人很多,宋神宗也對蘇軾非常惱火,但他還是不願意下殺手,只同意逮捕蘇軾,而且特意要求在進京途中,不得將蘇軾關入監獄過夜。
同年七月,御史台派遣皇甫遵前去逮捕蘇軾。
到京城後,蘇軾被正式逮捕下獄,交御史台審訊。
與蘇軾關係密切的親友,如司馬光、范鎮、張方平、王詵、蘇轍、黃庭堅,甚至已經去世的歐陽修、文同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受到牽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
蘇轍看到哥哥的兩首絕命詩,立即痛哭流涕地給宋神宗上書,要求以自己的官爵為其兄贖罪。
宋神宗此時也猶豫不決,宋太祖曾刻石盟誓:除叛逆謀反罪外,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
而朝廷中也有很多人愛惜蘇軾才華,為蘇軾求情。
連身患重病的太皇太后曹氏也出面干預:「昔仁宗策賢良歸,喜甚,曰:『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蓋軾、轍也,而殺之可乎?」在多方干預下,宋神宗遂下令對蘇軾從輕發落,貶其為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團練副使,但不准擅離該地區,並無權簽署公文。
另一軼事:宋神宗與王安石的君臣情誼
宋神宗曾經說過:「自古之君臣,如朕與安石相知絕少。
」
的確,自古不缺聖主賢臣,共襄大業,同享富貴;但是,主君與臣下能夠真正交心相待,坦誠到推心置腹的,歷史上卻是少之又少。
鄧剛在《心靈的鈣化》一文中曾經說過,心心相映是一種風險投資,更何況,這分明在是九重深宮的廟堂之上,一步疏漏,刀光劍影便已鑄成危局。
然而,這位年輕有為的君主,卻以一個大宋王朝做賭注,只因為對一個相知相惜的靈魂的慎重的信任。
這個社稷,朕交予你了。
不變法,大宋要亡;變法,許是還有一線生機。
安石,朕信任你。
王安石並沒有辜負宋神宗的期望。
他為變法,賠上了太多太多,本來可以只作江南一詩人,著書立說,清閒終老;許是宿命的安排,人海中遇見了貴為君上的你,於是,滿腹韜略,燃盡了我的殘軀。
但大宋的氣數暮矣,積重難返了,又怎能徹底扭轉。
兩個人是君臣,卻更像是知己,是惺惺相惜的知己。
《宋史》對宋神宗的評價:「帝天性孝友,其入事兩宮,必侍立終日,雖寒暑不變。
嘗與岐、嘉二王讀書東宮,侍講王陶講諭經史,輒相率拜之,由是中外翕然稱賢。
其即位也,小心謙抑,敬畏輔相,求直言,察民隱,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
不治宮室,不事游幸,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未幾,王安石入相。
安石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薊、靈武,而數敗兵,帝奮然將雪數世之恥,未有所當,遂以偏見曲學起而乘之。
青苗、保甲、均輸、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洶洶騷動,慟哭流涕者接踵而至。
帝終不覺悟,方斷然廢逐元老,擯斥諫士,行之不疑。
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變壞幾盡。
自是邪佞日進,人心日離,禍亂日起。
惜哉!」
(本篇完)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真名士自風流——黃佐鴻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北宋兩位著名的文學家,同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還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二人早年因為政治主張的不同,互為政敵,蘇東坡也因阻礙王安石變法,遭到貶官。雖然二人互在政治上爭鬥,但...
一代奇案:烏台詩案背後隱藏的真相
宋神宗在熙寧年間(1068——1077)重用王安石變法,變法失利後,又在元豐年間(1078——1085)從事改制。就在變法到改制的轉折關頭,發生了蘇軾烏台詩案。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後在御史台...
你知道「烏台詩案」是因為哪首詩而起嗎?
烏台詩案,是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蘇軾被抓進烏台,被關4個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
烏台詩案,蘇軾遭受誹謗的背後原因,發人深思
烏台詩案,講的是宋朝元豐二年發生的少有的文字獄事件,因為李定和舒儃斷章取義,抓住著名大詩人蘇軾寫的《潮州謝上表》中的句子,結合以前的詩句,捏造出來的一場誹謗蘇軾的文字獄案件。
閒敘歷史之—「烏台詩案的受害人是誰 烏台詩案對蘇軾的影響」
在宋朝時期發生過一次影響比較大的文字獄案,而其中和大詩人蘇軾也是有關聯,對這起案件所受到連累的人也是比較多,也包括了蘇軾,而有人指控蘇軾寫詩文訕謗朝政、反對新法、指斥皇帝。而這起案件的蘇軾最後...
宋朝時期一篇八股文所引發的「筆禍」案,蘇軾因此入獄受審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湖州知州蘇軾攤上了大事。這天,朝廷特派員皇甫遵帶著兩名御史台的低級官吏晝夜兼程從京師抵達湖州,為的是將蘇軾押往京師御史台受審。此時距離他就任湖州不過三個來...
宋太祖生前說了句什麼話,一百年後竟然救了蘇東坡一命
宋朝是個很特殊的朝代,一想到宋朝,跳入我們腦海里的詞彙就是,重文輕武,重內輕外。武備不興的宋朝,文化興盛,經濟繁榮,給天下文提供了施展才華與抱負的廣闊天地。在宋朝,文人大多享有許多優惠政策,比如...
王安石為何百般刁難蘇軾,讓蘇軾差點命喪黃泉
王安石為何百般刁難蘇軾,宋神宗又為何要處死蘇軾,一切來源於烏台詩案。所謂烏台詩案,是蘇軾因詩詞而被捕的歷史上少見的文字獄。元豐三年(1080年)8月18日,經宋神宗批准中央監察機構御史台,派皇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