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居士:竹杖芒鞋輕勝馬究竟誰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二十一歲的蘇東坡首次應試所作《 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東坡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
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
」及蘇軾謁謝,即以此問東坡,東坡答道:「何必知道出處!」歐陽修聽後,不禁對蘇軾的豪邁、敢於創新極為欣賞,而且預見了蘇軾的將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
然而一時的聲名大噪並沒有持續很久,正當蘇軾準備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母親病故的噩耗,便隨蘇轍與其父親一同回鄉奔喪。
繼蘇父死後,震驚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
隨後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
王安石很憤怒,讓御史謝景在皇帝跟前說蘇軾的過失。
蘇軾於隨是請求出京任職:先後被派往杭州任通判,徐州知州,湖州知州。
革新除弊,頗有政績。
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不忘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新黨抓了辮子,說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了。
這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上任才三個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
這就是北宋著名的「
烏台詩案」(烏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台)。
烏台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
新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不可。
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
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
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
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
趙匡胤年間既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 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 赤壁賦》、《 後赤壁賦》和《
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
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
「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王弗是蘇軾的第一個妻子,十六歲時與年方十九的蘇軾成婚,婚後二人恩愛甜蜜。
結婚十一年因病逝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正是蘇軾結合自己十年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對妻子早逝的無限感慨,「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為何蘇東坡作為北宋的文壇領袖,仕途卻坎坷艱難,只因為他太笨了
蘇東坡是何許人也?對於這個人,讀過書的大家都知道吧,小時候背他的詩歌散文可不少哦,就連我們吃的東西裡面還有用他名字命名的「東坡肉」呢。但是,這麼一個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
王安石為何百般刁難蘇軾,讓蘇軾差點命喪黃泉
王安石為何百般刁難蘇軾,宋神宗又為何要處死蘇軾,一切來源於烏台詩案。所謂烏台詩案,是蘇軾因詩詞而被捕的歷史上少見的文字獄。元豐三年(1080年)8月18日,經宋神宗批准中央監察機構御史台,派皇甫...
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
在回黃州的路上,蘇軾心中百感交集,憤恨?屈辱?還是無奈?還是都有吧,回想自己曾經是多麼的榮耀,得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年紀輕輕就已經名動京城,「一門父子三詞客」更是傳遍天下。而自己也想...
最美的中秋詩詞,聽到這句皇上也被打動了
來,按綜合實力給中國古代文人排個名。注意,是看綜合實力。如果只看寫詩,沒人能比得上李白、杜甫。有一人,如果他排第二,那就沒人能排第一。他叫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