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筆下的三國英雄人物之死,和正史有何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國主要人物之死

1、劉備之死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根正苗紅的英雄人物,他的死自然要符合明主的身份。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記載 ,「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諸葛亮傳》中寫劉備在託孤時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

若嗣子可輔,輔之; 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

由此可見,劉備對夷陵之戰的失敗有所反思,也認識到蜀國離開諸葛亮不行。

但並看不出他有什麼深刻的反省和自責。

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卻安排劉備對諸葛亮作了懇切的自我批評:「朕自得丞相,成其帝業,何期智術淺陋 ,不納丞相之言 ,羞回成都與丞相相見 。

今日病已危篤 ,不得不請丞相托以大事也。

在羅貫中筆下,劉備在夷陵之戰後,痛自悔愧,因而死去,正是「明主」臨終時的應有表現 。

2、諸葛亮之死

《三國志· 蜀書·諸葛亮傳》中,寫諸葛亮之死極為簡單,「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

但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死前「上達先帝之恩德,下救生民之倒懸」。

他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視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涼,乃長嘆道:「吾再不能臨陣討賊矣! 悠悠蒼天 ,曷我其極 !

即使諸葛亮死了,也有一個「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神奇故事。

諸葛亮的死,死於他的鞠躬盡瘁, 赤膽忠心,極其悲壯!千百年來,被人視為忠臣的楷模。

3、關羽之死

在《三國志》里,關羽是在突圍中,被東吳無名小將馬忠所擒,和長子關平在臨沮被害。

《三國演義》里,羅貫中寫關羽在突圍中被捕 ,解送到孫權那裡。

孫權問他: 「將軍今日還服孫權否? 」

關羽厲聲罵道: 「碧眼小兒 , 紫髯鼠輩, 聽吾一言: 吾與劉皇叔義同山海, 今日誤中奸計, 但有死而已 ,何能服耶!」最終英勇不屈遇害。

關羽是「義」的化身,他的死高如泰山,可歌可泣,他的形象也因此更顯高大。

4、魏延之死

魏延對諸葛亮不忠,不服從諸葛亮死後的安排。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寫魏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

( 楊) 儀遣馬岱追斬之」。

寫得很簡略 。

但在《三國演義》里 , 羅貫中寫諸葛亮死前已預知到魏延在他死後必反,授錦囊妙計給楊儀,馬岱依計而行,在魏延大叫「誰敢殺我!」言未畢,便被馬岱手起刀落斬於馬下。

魏延這種死法,一是表明他確實造反,且是自高自大,目中無人的結果;二是反趁諸葛亮料事三分,實在是智謀過人。

5、叛蜀將領之死

那些叛蜀將領,糜芳、 傅士仁在呂蒙襲取荊州時 ,投降了東吳;范疆、張達在刺死張飛後也叛蜀投吳。

他們後來怎麼死的,史書均無記載 。

《三國演義》中,糜芳、傅士仁因蜀軍得勝 ,殺死了曾經擒獲關羽的吳將馬忠,向劉備自首。

但劉備並沒饒恕他們,令關興將糜芳、傅士仁剝去衣服 ,「跪於( 關羽) 靈前, 親自用刀剮之,以祭關公」。

孫權在吳軍初戰失敗後 ,為了向劉備求和 ,擒下范疆、張達 ,送給劉備。

劉備說:「此天之所賜,亦由三弟之靈也!」乃由張飛之子張苞「自仗利刀, 將范疆、張達萬剮凌遲,祭父之靈。

在羅貫中筆下,蜀國的叛將遭受了千刀萬剮而死,都沒有好下場。

這也符合人們的快意恩仇。

曹魏主要人物之死

1、曹操之死

《三國志·魏書·武帝記》記載,曹操死於建安二十五年,終年六十六歲。

在當時那個朝代和戰爭環境下,曹操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

但在《三國演義中》,寫曹操見到關羽首級後受到驚嚇,在殺害華佗後,病情愈重。

又夢見伏皇后、董貴人、二皇子並董承等二十餘人,前來索命。

「次日,覺氣衝上焦,目不見物」,終於不治身死。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尊蜀貶魏的,因此曹操要死的不得善終才行。

且曹操多疑 , 在年老重病時,出現鬼魂向他索命的幻覺 ,也並不奇怪。

2、張遼、徐晃、郭淮之死

《三國志·魏書·張遼傳》載,「遼病篤 ,遂薨於江都 。

」張遼是生病而死的。

但《三國演義》中,張遼卻是在魏吳之戰中,被丁奉用箭射死。

《三國志·魏書·徐晃傳》載:徐晃病死於太和元年( 227 年):「太和元年薨」。

但《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寫徐晃與司馬懿一起進攻重新歸蜀的孟達,「被孟達射中頭額,眾軍救到寨中。

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死亡。

《三國志·魏書·郭淮傳》,說他於「太和六年(232 年) 薨,諡曰恭侯。

」也是善終 。

但羅貫中卻寫被姜維射中「面門」,「血流不止而死」。

張遼、徐晃,勇冠三軍,他們在戰場上射中要害而死,與他們剛勇的性格有關;

而郭淮多智 , 見姜維有弓無箭,覺得是天賜良機,想放箭射死姜維,不料卻被姜維順手接箭,反射面門而死,聰明反被聰明誤。

總之,這三個與蜀國為敵的人,都不得好死。

3、王朗之死

《三國志·魏書·王朗傳》對王朗頗有好評:「朗著《易》、《春秋》、《孝經》、《周官》傳,奏議論記,咸傳於世。

」他病死於太和二年( 228年):「太和二年薨,諡曰成侯。

但在《三國演義》羅貫中的筆下,王朗就死的就很好笑了。

王朗在陣前誇下海口:「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敢教諸葛亮拱手而降之,彼不戰自退也。

」結果被諸葛亮活活的罵死了。

王朗以舌辯為能,自作聰明。

他死於口舌之辯,也算是死得其所。

東吳主要人物之死

東吳雖然是蜀國的同盟,但他們因為和劉備發生過激烈摩擦,對一些前台人物之死,也不能死的太正常了。

得罪了劉備,就是得罪了羅貫中。

1、孫權之死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記載,太元二年( 252年),孫權病死 ,終年七十一歲。

在《三國演義》中,寫孫權因「忽起大風,江海涌濤,平地水深八尺」 ,「吳主先陵所種松柏,盡皆拔起,直飛來建業城南門外,倒卓於道上」。

孫權因此受驚得了大病,在交代完遺囑後就死了。

因為孫權在夷陵之戰後,沒有再同蜀國發生過戰爭,在羅貫中眼裡,他不不算大惡。

所以羅貫中寫孫權的死,筆下還是留了情的。

孫權青年時期是個英雄,但晚年行事比較殘暴,「受驚成病」而死,也很自然。

2、周瑜之死

據《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記載,周瑜「道於巴丘病卒 , 時年三十六。

」周瑜是病死的。

也算是令人扼腕早逝的英傑了。

但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寫了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智謀低諸葛亮一籌,因心胸狹窄,長嘆「既生瑜 ,而何生亮」, 被諸葛亮三氣而亡。

周瑜是諸葛亮的死對頭,又氣量偏狹,為了塑造諸葛亮的智慧形象,如此寫周瑜之死,也算是死得有名堂了。

3、呂蒙之死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記載:呂蒙「年四十二,卒於內殿」 。

但因為呂蒙襲取了荊州,是導致關羽死亡的罪魁禍首 。

所以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安排呂蒙被關羽追魂而死,「只見呂蒙七竅鮮血迸流」,死於非命。

這種死法雖然有迷信色彩,但是他取荊州害關羽,深得人恨,讓他這樣死,也算是報應。

4、甘寧、潘璋、朱然之死

《三國志·吳書·甘寧傳》記載,「寧卒 ,權痛惜之 。

」羅貫中在小說中安排他被胡王沙摩柯的箭射中,坐大樹之下悲涼而死。

《三國志·吳書·潘璋傳》說潘璋於「嘉禾三年卒」 ,即死於234 年。

羅貫中安排他,在章武二年(221年)的夷陵之戰中,被關羽之子關興殺死。

《三國志·吳書·朱然傳》寫朱然卒於赤烏十二年( 249 年) ,年六十八 。

羅貫中在小說中安排他在夷陵之戰中,被救駕的趙雲一槍刺死,死於四十一歲。

這一下提前死了27年。

總之,在羅貫中看來,這幾個人,對關羽的死也都是負有責任的,不能讓他們好死。

這也符合人民大眾樸素的正義感。

結語

羅貫中寫蜀、魏、吳三個陣營的主要人物之死,有自己「帝蜀寇魏」的思想傾向。

但這些英雄人物的死法又各不相同,大都符合這些人物的特性,想像力極為豐富。

羅貫中在一些主要人物之死的處理上,把他的藝術獨創性,與其作品的思想傾向性,密切結合在一起 ,因此能夠調動讀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最冤的六個人!真是死不瞑目啊!

第一位:華雄《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著名的「溫酒斬華雄」,但翻看歷史咱們會發現,殺華雄的底子不是關羽,而是他從前的手下敗將——孫堅。《三國志》中寫得明明白白,孫堅確曾被董卓軍打敗,但「堅復相收兵,合...

道教人物—關羽

關羽(?年-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萬人敵」。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漢壽亭侯。赤壁之戰後...

與三國演義人物、故事有關的成語

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舌戰群儒: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