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差點被諸葛亮勸破產,但當他見到一個人時馬上又改變主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里,劉備犯的一個致命錯誤就是為關羽報仇,出兵東吳,去打孫權。

結果兵敗得病,仇沒有報到,連自己的命都丟了。


對於劉備為關羽報仇這件事,網友們都知道在蜀漢陣營里沒有什麼支持者的,不過儘管大家都不認同去打東吳,但敢站出來勸說劉備的人卻非常少,甚至連諸葛亮都沒有,而是老將趙雲第一個站出來。

趙雲對劉備說,當前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

現在曹丕又大膽篡漢,自立為帝,天下百姓都不服氣。

我們應該拋棄私仇,先打關中,發召討凶逆,一定會有很多人來幫忙的。

但如果這個時候不打魏國而去打吳國,雙方一開戰,這就仇上加仇了,以後還怎麼一起去攻打魏國」!

趙雲的勸告雖然說得很有道理,但劉備並沒有聽進去。

他甚至對趙雲說,寧願不要江山也要為關羽報仇。

這樣趙雲就不好說話了,畢竟對方是皇帝。

劉備在阻止了趙雲的勸說之後,又派兵去通知張飛。

張飛問使者,為什麼皇帝還不出兵去報仇,使者回答,很多人勸說皇帝先滅魏,再伐吳。

張飛一聽坐不住了,說「是何言也!昔我三人桃園結義,誓同生死;今不幸二兄半途而逝,吾安得獨享富貴耶!吾當面見天子,願為前部先鋒,掛孝伐吳,生擒逆賊,祭告二兄,以踐前盟!」。

馬上就跑到成都去找劉備。


在成都這邊,趙雲勸說劉備雖然失敗了,但是武將謀臣們並沒有放棄,他們一起去找諸葛亮,他們覺得讓諸葛亮出面,劉備應該是會慎重考慮的。

於是諸葛亮找到劉備對他說:「陛下初登寶位,若欲北討漢賊,以伸大義於天下,方可親統六師;若只欲伐吳,命一上將統軍伐之可也,何必親勞聖駕?」聽了諸葛亮的話,劉備總算有點清醒了,但還是猶豫不決。

這也說明了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份量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

不過劉備的猶豫只是暫時,當張飛來到成都,問他說:「陛下今日為君,早忘了桃園之誓!二兄之仇,如何不報?」時,劉備好不容易找回的那一點點理智徹底被所謂的義氣打敗了。

當場表態,馬上出兵,而且是親自挂帥帶兵。

面對劉備的任性,面對已經無法挽回的決策,好多人雖然不高興,也不支持,但都不敢說話,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時候不管是誰,說什麼都沒有用。

可偏偏有一個人就是不服氣,他就是學士秦宓,也是《三國演義》里第三個勸說劉備不要出兵東吳的人。

秦宓開始是劉璋手下的人,劉璋投降後,他到了劉備陣營,並被封為學士。

趙雲和諸葛亮的勸說都沒有效果,秦宓的苦勸劉備肯定是不聽的,秦宓傷心之餘就說:「陛下不從臣言,誠恐有失。

」劉備聽了這話,很生氣,就叫武士要把秦宓殺了,好在大家一起告免才最終留了秦宓一命,不過劉備最終的命運還真被秦宓說中了。

這個秦宓還是很有才的,史料有記載,蜀吳合好後,吳使張溫因宓為學士且已大醉,欲以才學難他,反被宓駁得無語,所以很服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三國小人物范疆、張達為什麼殺害張飛?

范疆、張達(組合)兩人同為三國時蜀張飛部將。張飛,萬人敵,於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而范公、張公面對張飛是毫無退卻之意,取飛之首級亦是手到擒來,帶著張飛的首級投奔了東吳。張飛在此二人面前...

歷史上被稱為桃園三英的都是誰?

桃園三英是指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而家喻戶曉的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說的就是桃園三英。東漢末年,劉備在涿縣看榜時結識兩個體魄雄偉地好漢三人一見如故,在桃園結拜為兄弟,關羽、張飛視劉備為大哥,一直追隨...

公元221年,劉備的選擇

實際上,曹丕登基的時候全國還沒有被統一。因此劉備成為了所有漢朝擁護者所關注的焦點。著名戰略家劉曄站出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劉備一定會發動戰爭,但方向卻不是向北,而是向東。劉曄認為:1 他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