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東征不帶趙雲,就連諸葛亮北伐也不用趙雲,真是晚年悲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東征五虎將中因關、張、黃皆亡,馬超鎮守蜀北,無法調動,趙雲因反對伐吳而留為後援,而無一人在陣中。

《三國演義》中將星雲集,其中既有如呂布、關羽、張飛一類斬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猛將,又有如周瑜、張遼一類智勇雙全的智將。

但如果說到文武雙全的將領,趙雲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趙雲的遠見卓識在小說中獨樹一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劉備稱帝之後,降旨起兵討伐東吳,為二弟關羽、三弟張飛報仇。

劉備表示:「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

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

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生擒逆賊,以雪此恨。

」(見第八十回)這時候又是趙雲第一個站出來勸阻劉備,與劉備進行了一番辯論:

趙雲諫曰:「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

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

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

願陛下察之。

」先主曰:「孫權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馬忠皆有切齒之仇:啖其肉而滅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雲曰:「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

願以天下為重。

」先主答曰:「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遂不聽趙雲之諫,下令起兵伐吳(見第八十一回)。

趙雲一生未曾封侯

一出祁山,趙雲並沒有當先鋒,而是與鄧芝領偏師出斜谷策應主力。

當街亭失守而導致全線大敗後,趙雲與鄧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損。

戰後諸葛亮上表檢討自貶三級,而沒有一點過錯還有一點功勞的趙雲卻也因此而遭到了貶級。

趙雲不得重用的原因

趙雲在後來得不到重用其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出身布衣,並非名門望族,在當時蜀國是非常看重「門閥制度」的。

這一點從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可以看出。

當時賀表上有一百八十人,而領銜的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征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

其主要的原因是是非常「馬孟起世代公侯」,而在這一百八十人中居然沒有戰功顯赫的趙雲。

由此可見門閥制度的嚴謹。

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一次都沒有任命趙云為主帥,趙雲也因為長期的不得志最後抑鬱而終,這也是為什麼趙雲在後期出場次數那麼少的原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同為五虎將 劉備為什麼不肯重用趙雲?

三國所以能為人津津樂道,多多得益於半真半假的名著《三國演義》,眾人咸云:要破除演義迷信,拉諸葛亮下神壇,其實演義中神化的何止諸葛一人,神化最著者為諸葛。次者為不曾溫酒斬華雄,斬顏良卻未誅文丑,不...

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三國演義》里對於劉備伐吳的原因有交代嗎?顯然是有的,劉備稱帝之後立刻就發布了一道詔命:「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

如此慘敗!劉備東征為什麼不帶諸葛亮?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從最後的結局來看好比是以卵擊石。但是在整個過程中有一個很大的疑問:那就是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從當時的蜀國境況來看:龐統、法正等智囊已經相繼去世,唯獨諸葛亮還健在,如此重要的戰...

為什麼三國時劉備手下大將最多卻實力最弱?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戰事不斷,各路軍閥想要從各大戰事中取得勝利,麾下就要有能征善戰的大將。提起三國時能征善戰的大將,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張遼等人。仔細一瞧,這五人中竟有四人...

劉備東征真的是為關羽報仇嗎?原因沒這麼簡單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劉備發動的最慘烈了戰役之一。夷陵之戰不但導致了蜀漢6萬大軍全軍覆沒,就連劉備本人也經過此次大敗命隕白帝城。但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是的如三國演義所講,為了給二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