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只嘆英年早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些動盪時期,戰爭紛飛,正所謂時勢造就英雄,而在五代十國被稱為第一明君的周世宗,就是這樣一位偉岸英才,只可惜卻是英年早逝,不得不讓人唏噓。

其實吧!論英偉,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漢武帝;論謀略,他比不上漢光武帝,但是在五代最後一個朝代的他,卻被認為是最完美的皇帝,為什麼他你能夠擔當的起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呢?

柴榮(921—959),五代後周的第二任皇帝,史稱周世宗。

他是郭威的侄子,後來因為家道中落,因柴榮生性謹慎,幫助郭威處理過許多事務,深得郭威喜愛,於是將他收為養子。

當時的郭威是後漢的樞密使,但是在950年,自己和柴榮留在開封的親屬全部被漢隱帝殺掉,這就讓郭威不能忍了,起兵殺向開封,自立為王建後周,在他的當政期間,真的是勵精圖治,在郭威死後,傳為於柴榮,史稱周世宗。

可是在他即位後,面對的是一堆的爛攤子,國內貧弱,而周圍外敵又眾多。

所以在他的當政期間對於後周的政治以及經濟尤其是水利工程方面。

而在軍紀方面,更是嚴明紀律,因為他深知五代之所興之又敗,就是將兵的敗壞,因而在高平之戰大捷之後,將在戰爭中臨陣脫逃的愛將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人,所以屬於他的部將大都英勇善戰。

在這樣一個藩鎮割據的時代,周世宗唯一想乾的大事就是一統天下,所以當時的比部郎中王朴向他提出一個戰略,就是先易後難,先南後北。

所以一個目標必然是南唐,它占據兩淮,江西等地,經濟都是比較富庶地帶,並且當時的南唐李璟昏庸無道,可想而知國內的政治肯定是非常值糜爛的,最終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使得南唐失去江北大塊地區,後周的國力頓時就上升了不少。

而此時的北漢又是聯合契丹南下,不過要知道此一時彼一時,最終在這一場戰爭中,先是攻打契丹,使得北漢又是無功而返。

然而就是在在這樣一個大好前景下,或許會收復後晉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但是擁有雄才大略的柴榮卻病倒了,不得不退兵,他在959年就病死了,死時才39歲,最終沒有完成他生前立下的「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至太平」,這樣的他英年早逝,令人感到惋惜。

正是因為後周有這樣一位明君,所以趙匡胤才能在這樣的基礎上在二十年內統一,所以,周世宗柴榮為五代十國第一明君是當之無愧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柴榮:五代第一明君

說一下明君的標準:精於治國理政、不用詐謀、講仁義。這麼講來,稱得上明君的,感覺只有那麼幾位,自秦以後首推漢文帝,其次石勒、李世民,再其次感覺就是周世宗了。看資治通鑑以來,更加堅信了一句話,「形勢...

「五代十國」後周往事

各位朋友們,好久不見了。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小編在忙碌著歷史劇《武安君之殤》,功不負有心人,得了一等獎。小編心裡還是暖暖的。不過很久都沒有來更新五代十國專題了,心裡還是放不下,五代處於亂世,可以...

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卻英年早逝

五代十國,在歷史上是一個稍稍被遺忘的時代,這個時代更像是三國,它沒有三國那樣有名,但是其歷史之紛繁複雜,較三國有過之無不及,五代十國的英雄豪傑,封王稱帝,如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但論起誰是天下第一...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

中國古代最被忽視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堪稱是五代最傑出的皇帝!他曾經有做三十年皇帝的壯志,用十年開拓天下,十年休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無情的命運只給了他五年六個月!但這短暫的五年執政,是光彩奪目的,創造了黑暗五代所未見的盛世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