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魏是一場接力賽,從司馬懿到司馬炎,司馬家一直都很努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昭之所以能夠繼承司馬氏的權勢,完全是出自一個非常偶然的原因,就是司馬師沒有兒子。

司馬懿從公元248年發動高平陵之變,徹底控制曹魏政權開始,到公元251年去世,只有三年時間。

他生前為自己的兒子做的最重要的鋪墊就是兩件事,一個是高平陵之變,另一個是平定王凌叛亂,也就是淮南三叛的第一叛。

但是到司馬懿去世的時候,司馬師繼位是一個非常順理成章的過程。

司馬師生於公元208年,也就是司馬懿出仕的那一年。

這之後,司馬師是一直被當作司馬懿的繼承人培養的。

因為他是司馬懿的嫡長子,所以,他不僅是司馬懿的爵位的第一繼承人,而且,打司馬懿去世的時候,他已經43歲了,是成年人,又經過多年曆練,完全是有能力也有資格繼承司馬懿的權勢,成為曹魏政權的實際控制人的。

司馬昭就不同了。

司馬昭比司馬師小三歲,出生於公元211年,並沒有被當作接班人培養。

司馬師的婚姻都完全是服從於司馬氏家族的政治利益需要的。

第一個妻子夏侯徽是夏侯玄的每每,夏侯尚的女兒,曹真的外甥女,算是曹魏政權的外圍宗親。

因為夏侯徽發現了司馬氏圖謀不軌,所以被司馬師殺死。

司馬師的第二任妻子,也是曹丕奪儲時的重要智囊人物吳質的女兒,但後來又被出妻也就是離婚了。

表面上,理由是吳氏沒能給司馬氏生兒子,但實質性的原因是吳質在曹丕死後已經沒有什麼政治前途可言。

第三任妻子則是泰山羊氏,也就是羊徽瑜。

都不是一般人。

相比之下,司馬昭在司馬家的地位是一直不明確的,雖然他也受司馬懿的褔蔭,有了爵位之類的政治待遇,但她在司馬家仍然只是一個閒人。

如果不是司馬師壯年去世,他也不會成為司馬氏的重要人物。

公元255年司馬師去世的時候,才只有48歲,這還是虛歲。

這個年齡在當時平常百姓家來說,不算小了,但對司馬氏這樣一個政治家族來說,當然是壯年而逝。

司馬懿一輩子的心血都交給他了,結果他卻在正當壯年的時候去世了,這意味著司馬懿之前的政治安排都被打亂了。

而更重要的是,司馬師沒有兒子,也就是沒有合法的繼承人。

名義上,司馬師是有個兒子的,也就是過繼的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

但到司馬師去世的時候,司馬攸才只有八歲,仍然是虛歲,實歲只有7歲。

這樣的年齡顯然不是一個適合繼承他的權勢的合適接班人。

而在司馬師死後,司馬昭因為之前無論功勞還是名望,都不如司馬孚,所以司馬昭並沒有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因為論名望,還有他的叔叔司馬孚。

這對當時的皇帝曹髦來說,也是一個收回權力的機會。

所以,朝廷在得到司馬師在平定毋丘儉叛亂回師的路上死去的消息後,第一反應是認識到了這個是重新拿回自己的政治主權的機會。

所以,朝廷給前線的命令是,讓司馬師的參軍代替司馬師領軍,率領軍隊安全返回。

不過,前線將領顯然早已經是只忠於司馬氏而不知道曹魏為何物的人了,所以,他們的選擇是給司馬昭發密信,讓她火速星夜趕來領軍,接替司馬氏的權位。

這樣,司馬昭才在一片危疑之下,接過了司馬師留下的接力棒。

到司馬昭時期,發生了幾件重要的事。

其中第一件就是曹魏的皇帝曹髦居然因為造反的罪名而死,他因為不滿司馬氏控制曹魏政權,率領著宮裡的太監之類毫無軍事訓練的人,要親征司馬昭,結果出了皇宮還沒多遠,就被司馬昭的手下刺死了。

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死後,還被司馬昭安上了造反的罪名。

堂堂的皇帝,御駕親征自己的大臣,死了也就罷了,結果反而被安上了造反的罪名,也是荒唐。

第二件事,平定諸葛誕叛亂,也就是淮南三叛的第三叛。

諸葛誕雖然也是和夏侯玄、司馬師齊名的當時名士,又是司馬懿一手提拔起來的人,而且在平定之前的王凌之叛和毋丘儉叛亂的時候,他也曾立下汗馬功勞。

尤其是在平定毋丘儉叛亂的時候,他算是打頭陣的主力。

但就在平定毋丘儉和文欽的叛亂之後不久,司馬昭的親信賈充就奉命到時為征東將軍的諸葛誕的駐地視察,其間試探諸葛誕說,洛陽到處都在說,司馬昭應當受禪為帝,你怎麼看?諸葛誕當然義正辭嚴的表示反對。

然後就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徵調他入朝擔任司空。

諸葛誕知道夏侯玄是怎麼死的,也知道王凌下決心叛亂,就是因為司馬懿要徵調他入朝擔任司空,當然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於是下決心發動叛亂,一方面依靠孫吳的支援,另一方面則寄希望於陳泰能在西面聲援自己,一舉剷除司馬氏勢力。

結果是司馬昭親自率軍出征,平定了諸葛誕叛亂,消滅了最後一個忠於曹氏的勢力。

司馬昭乾的另一件重要的事則事在公園263年滅蜀。

他明知道無論名望還是資歷,鄧艾都在鍾會之上,卻仍然用鍾會為滅蜀之戰的統帥,而沒有讓鄧艾負責統帥大軍。

這顯然是一箭三雕之計。

因為,在他看來,滅蜀肯定是不成問題的,成問題的就是怎麼利用這個機會,除掉在司馬氏取代曹魏的問題上態度不夠明朗的鄧艾。

所以,在鄧艾冒死偷渡陰平成功之後,又順利滅掉輸過之際,司馬昭的反應是在鍾會和師纂的誣告之下,馬上要求將鄧艾檻車征還。

結果是既平定了蜀漢,藉機除掉了鄧艾,又消滅了自己陣營中的陰謀家和危險分子鐘會。

為什麼他非要弄死鄧艾呢?其實也不難理解。

司馬懿是怎麼崛起的?司馬昭當然最清楚不過了。

司馬懿輔佐曹操的時候還是年輕人,和曹丕算是同輩人,到曹叡就已經是叔叔輔佐子侄輩了,到曹芳就更加等而下之了。

這種幾朝元老輔佐年幼的君主,結果是什麼,司馬懿已經以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

鄧艾剛好就是這種人。

鄧艾之於司馬懿,算是晚輩,在對待司馬師的時候相當於司馬懿對待曹丕,到司馬昭掌權的時候,在鄧艾眼裡,司馬昭無非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公子,還能有什麼呢?所以,鄧艾在平定蜀漢之後的安排,完全沒有考慮司馬昭的感受,就自己直接決定了。

尤其是在諸葛誕叛亂發生之後,這對司馬昭的刺激當然是非常之大的。

曹魏政權的軍事部署重心無非是觀眾、淮南和荊州三個方向,荊州方向一直是司馬氏比較信任的,淮南先後三次發生叛亂,觀眾地區之前是被司馬氏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但後來經歷了夏侯玄,現在又是一個司馬昭不能完全信任的鄧艾,當然是萬分提防的。

等到司馬昭借平定蜀漢的機會,一箭三雕,既滅了蜀漢政權,又消滅了鄧艾,還順手消滅了自己陣營中最大的野心家鍾會,這樣,司馬氏家族篡奪曹魏政權的主要阻力差不多就都被消滅了。

到諸葛誕叛亂之前,賈充到前線犒軍試探諸葛誕的態度時說的話,顯然也意味著,在曹魏的都城洛陽確實已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所有人都清楚司馬昭篡奪曹魏政權只是早晚的事而已,而司馬昭接替司馬師以來所做的一系列的事情,意圖無非也就是掃除自己篡奪曹魏政權的路上的障礙,做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算不如天算,當司馬昭把自己所認為的這些障礙都一一消滅之後,他自己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公元265年,時年僅55歲的司馬昭就病死了,還沒來得及完成篡魏的最後一個關鍵環節,也就是受禪程序,他就死了。

而他生前選定的接班人,也就是他的大兒子司馬炎當時只有三十歲,之前他也沒有刻意進行培養,以至於朝廷一度出現了讓司馬孚來接替司馬昭的權位的聲音。

如果是司馬孚接替,那就意味著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都白辛苦了。

好在司馬炎雖然政治經驗不足,但接班後表現還不算太差勁,接過父祖輩留下的接力棒,沿著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的路繼續前進,沒多久就完成了篡魏入晉的過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鄧艾——一個結巴的放牛娃

今天來說鄧艾,字士載,今河南人,而且有個特點,就是說話結巴。一想起鄧艾,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另兩個人,鍾會和姜維,這三個人在我腦海中是連成一體的,都是屬於三國後期的人物,而且三人之間的故事也非常...

歷史軼聞:魏國為什麼會出現淮南三叛

曹魏末期,在淮南地區連續發生了三次叛亂,史稱「淮南三叛」。歷史上發生軍人想奪取政權的叛亂並不奇怪,可在一個地區連續發生叛亂,這就有點兒不太尋常了。從王凌、毌丘儉到諸葛誕,魏國淮南地區三次叛亂前後...

你不知道的歷史,曹魏後期的淮南三叛

三國的歷史大家耳熟能詳,不管是從電視劇還是各種小說、電影、評書甚至遊戲中都能了解一二。但是大部分人對三國的印象可能就止於前面的眾多讓人銘記於心的精彩情節和人物。可能就最深的印象應該就是到諸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