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延安 | 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陝北是個好地方!」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從吳堡縣園則塔東渡黃河,前往晉綏解放區。
他回首陝北綿亘的溝壑,追溯13年的崢嶸歲月,感慨萬千。
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共中央和紅軍的總後方,毛澤東在這裡一住就是13年,為新中國革命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68年過去了,這片土地依然存留著紅色的印記,那些戰鬥的故事,傳奇的人物依然清晰地烙印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如今,全國婦聯黨史故事接力傳播經過了十一站的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這片革命聖地——延安!
我們先來看一下,在這片革命聖地,都發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呢?
現在,讓小編帶著大家回顧黨在聖地延安的十三年崢嶸歲月。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這首《念奴嬌·崑崙》,便是毛澤東在吳起鎮所作。
吳起鎮會師是紅一方面軍與陝北紅軍的會師。
1935年9月,紅一方面軍翻越雪山、越過岷山草地,10月份翻越六盤山之後到達吳起鎮,10月19日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瓦窯堡會議是1935年12月17日至12月25日於陝西省安定縣(今子長縣)瓦窯堡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參加會議的人物有張聞天、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人。
瓦窯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的歷史事件。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洛川會議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23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放在戰區和敵後,在敵後放手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開闢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
1947年6月16日,毛主席及中央機關從靖邊縣天賜灣出發,移居小河村,在小河村,毛澤東、周恩來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前委擴大會,史稱「小河會議」。
會議從7月20日開始,至27日結束。
會議認真分析了戰場形勢,總結了作戰經驗,並根據戰局的變化,調整了戰略部署,為形成「中央突破,兩翼牽制,三軍挺進,互為犄角」的戰略進攻態勢創造了有利條件。
對於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迅速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有著重要戰略意義。
從吳起鎮會師到瓦窯堡會議,乃至小河會議,這些給我們留下難以磨滅回憶的地方,如今都成了紅色革命基地,讓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參觀。
就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還發生了一件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小夥伴們接著往下瞧。
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整風運動。
1941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標誌著整風開始;1945年4月20日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止。
通過延安整風,使全黨確立了一條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使幹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
1942年5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在延安召開文藝座談會,毛澤東主持會議並發表講話(即《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毛澤東說道:「在我們為中國人民解放的鬥爭中,有各種的戰線,其中也可以說有文武兩個戰線,這就是文化戰線和軍事戰線。
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裡拿槍的軍隊。
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
」
此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遵照這次座談會制定的文藝方針,全面展開了文藝整風運動。
文藝工作者們遵循《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自覺地深入到邊區各地,與工農兵打成一片,創作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品。
如賀敬之等創作的歌劇《白毛女》,馬健翎的現代戲曲《血淚仇》,馬烽、西戎創作的《呂梁英雄傳》,歐陽山的《高幹大》,柳青的《種穀記》,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王大化、李波的《兄妹開荒》,田漢的《放下你的鞭子》,李季的敘事長詩《王貴與李香香》,以及著名歌曲《南泥灣》等。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
黨的七大的一個重大歷史性貢獻是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七大通過的新黨章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
七大之後,全黨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一致,為爭取抗日戰爭和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而努力奮鬥。
《毛澤東選集》1至4卷共收有158篇文章,有92篇寫於延安的土窯洞裡,占總數的58%還多。
在鳳凰山麓,毛澤東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等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里的有16篇;在楊家嶺寫成的著作有《新民主主義論》、《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等,收入《毛澤東選集》里的有40篇;在棗園寫成的有《學習和時局》、《論聯合政府》、《關於重慶談判》等,有28篇收入《毛澤東選集》。
從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裡撰寫出的大量著作中不難看出,陝北的山溝里孕育出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延安土窯洞裡的燈光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
在毛澤東思想的帶領下,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巾幗英雄,她們領導了一系列婦女運動,為革命作出了貢獻和犧牲。
1938年10月日本軍隊占領武漢後,逐步將主要軍事力量轉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實行滅絕人性的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加上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和華北等地連年遭受自然災荒,整個抗日民主根據地的財政經濟發生極大困難。
面對嚴重的困難,毛澤東堅定地說,「我們是確信我們能夠解決經濟困難的,我們對於在這方面的一切問題的回答就是『自己動手』四個字」。
延安大生產運動,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以自給為目標的大規模生產自救運動。
黨政機關、部隊、學校普遍參加生產運動,逐步達到糧食、經費自給、半自給或部分自給。
同時,實行公私兼顧,軍民兼顧,組織勞動互助,發展人民經濟,以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供給。
大生產運動起到了度過難關,繼續堅持長期抗日的目的;緩解了軍民供需的重大矛盾,打破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和扼殺中國共產黨革命力量的企圖。
大生產運動進一步弘揚光大了中華民族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從而使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得以系統形成。
長春市民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
準備階段(1934.7.7—1934.10.10):為擺脫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困境,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吸引敵人兵力,為中央紅軍戰略轉移創造條件,中共中央決定以紅七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
迎七一左中職務預防和你重溫黨史
左中職務犯罪預防一、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原來生機勃勃的中國南部一片腥風血雨。蔣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權後,經過一系列新軍閥混戰,建立起在全國...
毛澤東:陝北是「落腳點」與「出發點」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陝北蘇 區吳起鎮,結束了長征。1936年10月,紅二、 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分別在甘肅的會寧、 靜寧會合,紅軍三大主力最後在陝北「落腳」。陝北成了紅軍長征的「...
紅軍長征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勝利進行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長征是人民軍隊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也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長征的勝利,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中國...
中國共產黨為何能鑄造輝煌
2016年7月1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95歲的生日。在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帶領中國人民開創...
專家談|長征中,中共中央為啥召開了這麼多次會議?
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專家談」系列文章⑨長征為什麼有這麼多會議翟清華長征是中國革命中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段歷史。黨和紅軍處境之險,轉變之巨,犧牲之大,決策之難都是空前的。 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
陝甘寧根據地,為何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成為全國 抗日戰爭的指導中心,陝甘寧邊區也成為全國抗日根 據地的總後方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陝西、甘肅和寧夏三省交界地區建立的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