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延安抗戰革命紀念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延安,中國革命的聖地。

從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延安革命紀念館成立於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後全國最早建成的革命紀念館之一。

早在1941年11月和1946年4月,陝甘寧邊區政府和參議會曾兩次決定在延安建立陝甘寧邊區革命歷史博物館,後均因戰爭原因未能實現。

全國解放後,西北軍政委員會決定在延安建立延安革命紀念館。

1950年6月6日,延安革命紀念館(初稱延安革命博物館)籌備處在延安南關原陝甘寧邊區交際處成立。

7月1日,延安革命紀念館正式成立。

在南關交際處時的延安革命紀念館

1956年,延安革命紀念館由南關交際處遷至鳳凰山麓辦公。

在此期間,經中央辦公廳批准,先後開放了鳳凰山麓、棗園、楊家嶺、王家坪4處革命舊址。

在鳳凰山時的延安革命博物館

1973年6月,位於王家坪的延安革命紀念館,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在王家坪時的延安革命紀念館

2006年10月,延安革命紀念館原主體建築拆除重建,並對沿襲了半個多世紀的基本陳列體系作了比較大的調整和修改。

2009年8月28日,延安革命紀念館新館落成並全面對外開放。

延安革命紀念館由紀念館和廣場兩部分組成。

紀念館前廣場正中巍然聳立毛澤東青銅像。

毛澤東身著中山裝,目視遠方,浩氣凌霄,名為「高瞻遠矚」。

紀念館外觀樸素大方,結構緊湊,高大宏偉,具有傳統的民族風格。

延安紀念館反映了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間,黨中央在延安和陝甘寧邊區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

走進序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以及國際友人在一起的主體雕塑。

這個雕塑體現了政黨、領袖與群眾的密切關係,體現了毛澤東思想是全黨的指導思想,也體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是奪取勝利的力量源泉。

後面的背景浮雕,是在綿延不絕的陝北黃土高原上挺立的延安寶塔和一輪磅礴欲出的紅日,左上角標有「1935-1948」字樣,點明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陝北和延安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

左側浮雕是被譽為「華夏第一陵」的軒轅黃帝陵和蜿蜒於群山之巔的萬里長城,象徵著中華民族之「根」和鐵的民族脊樑。

右側浮雕是奔騰咆哮的黃河壺口瀑布,喻示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左右兩側牆面上的兩組浮雕,揭示了延安的歷史地位,表明了作為中流砥柱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堅強意志和決心。

「延安革命史」基本陳列館按照歷史編年與專題相輔相成的方式,將黨中央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程分為六個單元展示。

第一單元:紅軍長征的落腳點。

1934年10月,在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以及紅二十五軍被迫先後進行了戰略轉移——長征。

紅軍衝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克服了難以想像的自然災害和饑寒傷病的折磨,終於1936年10月勝利會師,先後抵達西北革命根據地。

從此,西北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延安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中心。

1935年1月,劉志丹到陝北根據地赤源縣水晶溝燈盞灣看望正在養傷的謝子長的情景。

他們就建立陝甘邊和陝北兩塊根據地的黨政軍的統一領導機構,以及組織第二次反「圍剿」等問題進行了研究,達成共識。

三軍會師。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極端艱險的條件下,勝利完成長征,主力紅軍匯集於西北地區,成為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

第二單元: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

1935年冬,隨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到來,中共中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第二次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軍事戰略方針,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了方向。

延安成為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洛川會議。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洛川會議),討論制定動員全國軍民開展民族解放戰爭,實行全面持久抗戰的方針,進一步確定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任務及各項政策。

第三單元:新民主主義的模範試驗區。

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領導下,陝甘寧邊區實行民主政治,大力發展軍事、經濟、文化教育和衛生事業,逐步建設成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雛形;黨在延安創辦了20多所幹部學校,為我黨我軍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各類幹部,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偉大貢獻,也為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陝甘寧邊區參議會。

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參議會是邊區最高權力機關、立法和民意機關。

大生產紡線。

為了克服財政經濟嚴重困難,陝甘寧邊區黨政機關、學校及駐邊區的部隊,積極響應黨中央、毛澤東的號召,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市場溝商業一條街。

抗戰前,延安市只有店鋪123家,1943年即發展到473家。

位於延安南關的新市場,成為繁榮的商業中心,被人們稱為延安的「列寧格勒」。

陝甘寧邊區醫院舊址——安塞縣陳家坬黃瓜塌。

1937年1月,中共中央核心機關以及紅軍總部從保安遷到延安後,傅連暲受命組建中央蘇維埃醫院,並任院長。

紅軍改編後,中央蘇維埃醫院改稱陝甘寧邊區醫院。

1938年秋,延安遭到日機轟炸,邊區醫院遷往安塞。

冼星海指揮《黃河大合唱》。

1939年5月11日,在魯藝成立周年紀念晚會上,冼星海親自指揮百餘人首次公演《黃河大合唱》,獲得極大成功。

第四單元:延安精神的發祥地。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培育的偉大的時代精神,是我們戰勝敵人、奪取勝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

抗大精神。

延安時期,抗大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最具代表性的一所幹部學校。

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為主要內容的抗大精神。

白求恩與延安

第五單元: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

毛澤東著作牆。

分別介紹毛澤東在延安所寫的理論著作各種版本及建國後出版情況,以及理論著作出版數目的統計。

第六單元:奪取全國勝利的出發點。

米脂楊家溝場景。

為了全面制定黨的行動綱領,準備奪取全國勝利,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擴大會議(即十二月會議)。

延安革命紀念館新館現有館藏文物3.2萬多件,歷史照片1萬餘張,圖書3萬餘冊,調查訪問資料百餘卷。

資料提供:延安革命紀念館

原標題:【走進抗戰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陝甘寧根據地,為何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成為全國 抗日戰爭的指導中心,陝甘寧邊區也成為全國抗日根 據地的總後方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陝西、甘肅和寧夏三省交界地區建立的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