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根據地,為何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成為全國 抗日戰爭的指導中心,陝甘寧邊區也成為全國抗日根 據地的總後方 。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陝西、甘肅和寧夏三省交界地區建立的抗日根據地,也稱陝甘寧邊區。

它的基礎是原陝甘寧革命根據地。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黨領導的清澗起義、渭南起義和旬邑起義失敗後,陝西省委派劉志丹和謝子長到陝北開展武裝鬥爭,先後建立陝甘邊和陝北兩塊革命根據地。

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初步解決了陝北根據地當時面臨的各種困難,糾正了錯誤的「肅反」 ,挽救了陝北根據地。

1935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吳起鎮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議通過了毛澤東所作的關於目前行動方針的報告,宣告紅一方面軍長征勝利結束,決定黨和紅軍今後的戰略任務是「建立西北蘇區,領導全國大革命」。

從此,中共中央開始了領導陝甘軍民開創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新局面的偉大鬥爭。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同陝甘紅軍會師,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敵人對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極大地鞏固了革命根據地。

為了更好地站穩腳跟,使陝北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抗日戰爭的大後方,必須鞏固和擴大了陝甘根據地。

1936年2月20日,「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發起東征戰役。

東征戰役歷時75天,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取得了重大勝利。

軍事上,恢復和鞏固了陝北蘇區,壯大了紅軍的力量,提高了戰鬥力。

政治上,紅軍以實際行動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推動了西北乃至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開展,發展了抗日和革命力量。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長徵到達陝北,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陝甘寧革命根據地從此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193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在延川大相寺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紅軍進行西征。

西征的勝利,奠定了陝甘寧邊區的基礎,為策應二、四方面軍北上,實現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從此,陝北根據地作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和大後方,更加穩固。

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由失敗走向勝利的偉大歷史性轉折。

在錯綜複雜的歷史轉折關頭,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中,黨中央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充分利用陝北政治、經濟、地理諸方面的良好基礎和有利於工農武裝割據的主客觀條件,使中國革命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歷史驗證了中共中央幾經曲折,最終選擇陝甘革命根據地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是完全正確的。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偉大的長征精神,遠超悲情意識

■長征途中,面對數倍於己敵人的圍追堵截,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紅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史料統計,四路紅軍長征出發前共有將近20萬兵力,到達陝北時只剩下五六萬人,損失至少15萬名紅軍指戰員。犧牲烈士名...

矛盾分析法運用與長征勝利

習主席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中指出,紅軍長征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我們知道,紅軍長征面臨的形勢極其險...

紅軍長征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1934年10月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軍首先從江西瑞金於都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排除萬難,1936年10月最終勝利會師陝北。光陰荏苒,一晃80年...

紅二十五軍長征途經泌陽播下革命火種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面對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進行了偉大的長征。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

長春市民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

準備階段(1934.7.7—1934.10.10):為擺脫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困境,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吸引敵人兵力,為中央紅軍戰略轉移創造條件,中共中央決定以紅七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