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窯堡的歷史地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瓦窯堡是陝甘寧邊區的發祥地,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出發點,中央到陝北後的第一個「紅都」,人民共和國大廈的奠基地。

如果說延安是革命的聖地,瓦窯堡就是聖地中金碧輝煌的殿堂;如果說黨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一本歷史劇,瓦窯堡就是這本劇的序幕,毛澤東就是這部劇的總導演。

瓦窯堡的水土養人。

在這裡,毛澤東的身體很快恢復健康,變得精力充沛。

毛澤東在此二百多天,日夜操勞、含辛茹苦,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規劃著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每一個細節,走活了中國革命這盤棋。

他的妻子賀子珍關切地說,在長征路上你的身子多病,不是拄棍就是坐擔架,現在你夜以繼日的工作,你的身子又不是鐵打的。

毛澤東說,要是身子真是鐵打的那該多好,那我就能辦更多的事,寫更多的文章了。

在瓦窯堡,他不僅是身體好了,出的作品多了,而且性情和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變得「更加練達、沉著,思想更加縝密、周到,特別是更善於團結人了。

」《毛澤東選集》、《毛澤東大觀》、《毛澤東詞詩集》、《毛澤東書信選集》中刊印毛澤東在瓦窯堡期間的著作就有一百九十多篇。

篇篇雄文,就如盞盞明燈,指引著革命的航船順利遠航。

我們經常聽到的瓦窯堡會議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陝北子長縣瓦窯堡召開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遵義會議只對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作出決議,而瓦窯堡會議則解決了政治路線問題。

會議分析了華北事變後國內階級關係的新變化,討論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左」侵關門主義,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會後,毛澤東根據瓦窯堡會議決議精神,於12月27日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上闡明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方針。

申明:我只是瓦窯堡兒女中的一粒小小籽,因個人才學淺陋,初學文史,故只是在傳播瓦窯堡優秀的文化,此文部分內容摘自《毛澤東在瓦窯堡》王志厚著。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瓦窯堡會議:吹響民族抗戰的號角

我們都知道,中國共產黨的崛起是在延安時期。陝北子長縣,是當年陝甘寧邊區的發祥地,黨中央落腳陝北後曾在此辦公。1935年底,在中華民族面臨嚴峻現實的歷史重要關頭,中國共產黨在這裡召開了瓦窯堡會議。...

瓦窯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源地

瓦窯堡是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是中國革命的紅都。早在1924年,以謝子長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就在這塊土地上從事革命活動。1934年,陝北第一個縣蘇維埃政權——赤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193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