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流亡,中年稱霸,晚年淒涼,齊桓公的悲喜人生了解一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王室已經衰微,失去了號令諸侯的能力。

各諸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人口和對他國的控制權,紛紛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

在那個群雄並起,風雷激盪的時代里,擁有實力的君主相繼崛起,並依靠文治武功創建起自己的霸業,先後誕生了五位霸主,史稱「春秋五霸「。

齊桓公,作為春秋時代第一個稱霸的諸侯?他的霸業是怎樣建立起來的?經歷了怎樣的艱難曲折呢?今天,寒蟬帶領大家撥開歷史的迷糊,一起走進齊桓公的悲喜人生。

齊桓公姓姜,字小白。

他的哥哥齊襄公是一位昏庸的君主,居然和成為魯桓公夫人的妹妹私通,進而殺死各路皇宮,最終引發了齊國的動亂。

公子小白在輔臣鮑叔牙的陪同下逃到了舉國。

公子糾逃到魯國。

等動亂平息後,齊國的貴族分別向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發出回國繼位的信息。

為了趕在公子小白之前回國繼位,公子糾的輔臣管仲親自帶隊埋伏在小白回國的路上。

等到公子小白路過的時候,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腰帶銅製的帶鉤。

公子小白便將計就計,裝死騙過了對手,趁機趕在自己兄弟的前面,搶先登上國君寶座,是為齊桓公。

然而,繼位後的齊桓公,卻開始了一系列莽撞的行動。

為了報一箭之仇,他起兵攻打魯國,迫使公子糾自殺。

公元前684年,也就是他即位後的第二年,盛氣凌人的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魯國,慘遭失敗。

隨後,聯宋攻魯的計劃,又因宋國戰敗而流產。

就在齊桓公接二連三遭到挫敗的時候,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了一位有才幹的人,這人就是曾射殺齊桓公的管仲。

管仲,名叫夷吾。

他父親曾是齊國大夫,後家道中落。

為了維持生活,管仲做過商人,後從軍,是鮑叔牙的好友。

鮑叔牙勸說齊桓公化解舊怨,禮待管中。

於是,齊桓公重用管仲,改革內政,發展生產,積蓄國力。

在這期間,齊國文武並用,一方面消滅鄰近小國,擴大領土,震撼其他諸侯國;一方面調解諸侯內部矛盾,提高齊國威望。

公元前679年,齊桓公召集宋、陳、衛、鄭會盟取得成功,齊桓公開始稱霸。

到公元前667年,在制服鄭國後,齊桓公召集魯、宋、陳、衛、鄭、許、華等國軍,在宋國會盟。

這次會盟,周天子的代表召伯以天子的名義向齊桓公授予侯伯的頭銜,從此齊桓公便成了名副其實的霸主。

然而此時中原華夏諸國,卻面臨著南方強盛起來的楚國與北方的戎狄兩面夾擊的危急,邢、衛等國形勢危急。

這就是所謂的「南蠻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面對華夏諸國的共同威脅,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採取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開始了征討。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率軍,大破山戎,解除山戎對燕國的威脅,接著進軍消滅了位於今河北唐山一帶的孤竹國,把開闢的土地都送給了燕國,又把部分戰利品送給了沒有出兵的魯國,陳列在周公廟裡。

此後齊國出兵擊敗敵人,救邢國於危難之際,幫助衛國復國,使「邢遷如歸,衛國忘亡」。

面對南方楚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公元前656年,齊桓公聯合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八國組成聯軍南下,一舉消滅親近楚國的蔡國,並奪取楚國邊境小城召陵,並在召陵舉行了一次會盟,暫時阻止了楚國北上的勢頭。

其後,齊桓公與諸侯一起平定周王室內亂,扶持公子鄭為天子,也就是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大會於葵丘。

周天子也派人參加了這次會盟。

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

至此,經過近30年的苦心經營,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先後主持了三四武裝會盟,六次和平會嗎?還輔助周王室一次,啟辰,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公認的霸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齊桓公的晚年卻過得相當悲慘。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患有重病,臥床不起,他的三個寵臣易牙、豎刁和公子開方城市裹挾齊桓公的兒子們作亂,把桓公幽禁在冷宮,門前築起了一道高牆,斷絕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繫,連飯也不許送,桓公靠著屋檐流下的雨水苟延殘喘。

據說有一婦人翻牆進入桓公的住處,看到桓公已人非人鬼非鬼的樣子甚是可憐。

桓公好久沒有看到人來,像見到救星似的求她:「給我一點吃的吧!」婦人說:「沒有呀。

」桓公說:「給我一點喝的吧。

」婦人說:「沒有呀。

」桓公說:「怎麼會這樣呢?為什麼?」婦人說:「易牙、豎刁和開方互相勾結作亂,他們把你囚禁起來,外面築起高牆,堵塞了宮門,不許任何人進來,他們正在爭奪權力,哪裡來的吃喝呢?」至此桓公才如夢初醒,連連嘆息沒有尊重管仲的臨終遺言,居然重用了這三個奸佞小人。

於是他用衣袖遮住自己的臉,悲慘地死去。

易牙、豎刁等人只顧扶持公子爭奪王位,一代雄傑竟被活活餓死,他們依然不管不問。

桓公死後,遺體整整停放了六十七天無人收殮,屍體腐爛臭氣熏天,綠頭蒼蠅滿宮飛舞,蛆蟲到處亂爬,一直爬到宮外。

一代霸主齊桓公晚年竟如此悲慘,真令人哀戚不已!

更多精彩故事,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或關注微信公眾號「寒蟬故事」),讓我們一起正說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春秋五霸兩種說法

關於春秋五霸,從古至今,通常有兩種說法比較受到認可。這兩種說法如下: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顯示大圖

猥瑣發育別浪?——齊桓公的路

齊桓公即位之後,霸業究竟是如何展開?是安心種田,扮豬吃虎?還是遠交近攻,合縱連橫?亦或是知人善用,帶著一群小弟打天下?emmmm……看完之後,小編也覺得,或許……這就是王「霸」(ba)之氣吧。管...

鮑叔舉賢,管仲助齊稱霸

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管仲與公子糾一夥認為公子小白已死...

《古鄴滄桑》連載二

第二章春秋·戰國篇齊桓公築鄴謀霸鄴城,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齊桓公所築,最早文字記載是在《管子》一書中有這麼一句:「築五鹿、中牟、鄴、蓋與牧丘,以衛諸夏之地,所以示勸中國也。」關於齊桓公築鄴城的記載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

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

尊王攘夷——齊桓公

上次我們講到莊公箭射王肩小霸春秋,天子威嚴掃地,諸侯列國不再朝貢。至公元前681年春秋時期又一位霸主齊桓公在歷史的進程中留下了絢麗的一筆,與莊公不同的是,前者挑戰天子權威開啟亂世之端,小霸春秋,...

亂世春秋:春秋首霸齊桓公

齊桓公,名姜小白,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在位42年,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在位期間任用管仲為相,開採漁鹽,發展經濟,扭轉了襄公時的齊國之亂,使齊成為頭號強國。政治上主張尊王攘夷,維護周禮制...

春秋首霸齊桓公,最終卻因昏聵活活餓死

隨著西周豐鎬二京被遊牧部落犬戎洗劫,諸侯們打退了犬戎之後,立原來的太子宜臼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後就回各自的封國了。平王東遷都到洛邑,並沒有遷徙豐、鎬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國的時候,只能依靠...

你不知道的春秋第一霸死亡真相

春秋戰國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時代,人才輩出。短短的幾百年中不僅出現了「春秋五霸」,而且還出現了「戰國七雄」。這些霸主的產生都需要一代或者幾代君王的努力,積累才能完成。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秘史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此時,王室衰微,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周天子號令天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擁有雄厚實力的鄭、宋、魯、齊、楚、諸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和對他國的控...

管仲——還原一個千古名相的人生

管仲(?~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齊國穎上(今安微穎上)人,史稱管子。管仲相齊四十年,是著稱於世的賢相,齊國就是因為他,才威震諸侯,成為春秋首霸,而他能成就這等偉業,與遇到鮑叔牙這個好朋友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