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鄴滄桑》連載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二章

春秋·戰國篇

齊桓公築鄴謀霸

鄴城,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齊桓公所築,最早文字記載是在《管子》一書中有這麼一句:「築五鹿、中牟、鄴、蓋與牧丘,以衛諸夏之地,所以示勸中國也。

關於齊桓公築鄴城的記載雖如此簡單,但卻明白表述了築鄴城的目的是為了「衛護諸夏(周王朝分封的諸侯國)示勸中國(指周王居住的京師)」。

由此可見當時齊桓公築鄴城的主要目的是出於政治、軍事和爭霸的需要。

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前685—前643),姓姜,名小白。

在其兄齊襄公被殺後,由莒回國即位。

任用管仲改革,選賢任能,加強武備,發展生產,致使國力強盛。

聯合中原各國攻打楚之盟友蔡國,與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東北)會盟。

又安定周朝王室內亂,多次會盟諸侯,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第一個霸主。

齊襄公在位時,國政混亂。

管仲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小白的師傅鮑叔牙在好友管仲的提示下,保護小白逃到莒國。

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死齊襄公,自立為君。

次年,雍林人殺無知。

一時間齊國無君,一片混亂。

通過內線得知此情況的公子糾和小白,俱都連夜往回趕。

魯國發兵護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派管仲帶兵堵截住從莒國到齊國的道路。

管仲埋伏半路,見小白過來就一箭射去,誰知這一箭卻沒有射中小白之身而是射中小白的衣帶鉤,小白趁機假裝倒地而死,管仲見小白已死,即派人回魯國報捷。

魯國以為小白已死,沒有人再與公子糾爭奪君位,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

誰知這時小白卻已日夜兼程趕回齊國,被高傒立為國君,這就是歷史上的齊桓公。

桓公成為齊國國君後。

立即發兵迎擊魯國,在干時(今桓台)大敗魯軍。

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把他殺死。

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齊君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

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

」魯人害怕,遂殺公子糾。

把召忽、管仲送回齊國。

回國後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

此時桓公意在要殺管仲,老師鮑叔牙勸他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

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不可以失去他也!」桓公聽從老師的建議,結果把個一箭沒有射死自己的仇人管仲,委任其為大夫,執掌政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鮑叔牙為了齊桓公成就霸業,為了齊國,毫無嫉賢妒能之心,推薦好友管仲替已擔任齊國太宰,真可謂高風亮節。

而齊桓公納忠言,從良諫,不計前仇,以恩報怨,知人善任,頗具明君之德。

再說管仲不負主公眾望,展雄才,盡心智,極力輔佐桓公成就春秋第一霸主。

他們這些高尚的品德,即使在今天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齊桓公築鄴城,對他在爭霸過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齊國當時利用鄴地有利的交通、水利、和地理位置等自然條件迅速發展農業、經濟、政治和軍事設施,為他的稱霸奠定了政治、軍事和經濟基礎。

也正因為這樣,才使得鄴城這個具有26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有了文字記載,鄴城這個古老名稱才得以傳流至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管仲這麼多毛病,卻不怎麼被後人指責

齊國有個鮑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管仲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甚至活命,都完全依賴於這個人。但是,在兩人都不發跡的時候,曾經結合著一起做生意,等到賺了錢分利潤,管仲總是會多要一些。有人說管仲這個人貪財,...

尊王攘夷——齊桓公

上次我們講到莊公箭射王肩小霸春秋,天子威嚴掃地,諸侯列國不再朝貢。至公元前681年春秋時期又一位霸主齊桓公在歷史的進程中留下了絢麗的一筆,與莊公不同的是,前者挑戰天子權威開啟亂世之端,小霸春秋,...

春秋第一任霸主-齊桓公

齊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