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首霸齊桓公,最終卻因昏聵活活餓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西周豐鎬二京被遊牧部落犬戎洗劫,諸侯們打退了犬戎之後,立原來的太子宜臼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後就回各自的封國了。

平王東遷都到洛邑,並沒有遷徙豐、鎬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國的時候,只能依靠諸侯的力量,從此落入了諸侯的掌控之中。

諸侯們各霸一方,展開了長達五百多年的殘殺。

歷史上稱這段時期為春秋戰國時期。

進入春秋以來,禮崩樂壞,諸侯紛爭,並且經常有戎狄等遊牧部落攻擊中原文明之地。

因此,諸侯們需要一個領袖般的大國來為他們撐腰,調和矛盾,抵抗遊牧部落的入侵。

終於,一個足夠堪當盟主的大國出現了,並且這個大國,還是西周開國功臣的封國。

有實力,有威望,它就是齊桓公統治下的齊國。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這位春秋第一霸主坐上國君之位都費了一番周折。

齊襄公時,國政混亂。

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了魯國,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莒國。

襄公十二年(前686),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次年,雍林人殺無知,並討論重立君主。

於是小白和公子糾都打算搶先一步回到齊國。

小白福大命大,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

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

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

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

是為桓公。

小白成為了齊國國君之後,馬上發兵復仇魯國,將魯軍打的大敗。

鮑叔牙不失時機的讓魯國國君把管仲送到齊國來,並且勸齊桓公不要因為之前管仲的各為其主的作為,而一怒殺了了之。

作為一個國君,如果想要有所作為,那麼必須得重用管仲。

桓公也是了得,聽進去了鮑叔牙的勸告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隰朋、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伸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

他們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

齊桓公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一位後來顛覆姜齊基業的人物。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十四年,陳厲公子完,號敬仲,來奔齊。

齊桓公欲以為卿,讓;於是以為工正。

陳厲公子陳完,後代以「田」為姓,陳完就是田姓始祖,這也是「陳田一家」的由來。

傳九世至田和而代齊。

本篇不說田氏如何代齊,寫這只是為了說明齊桓公重用賢才。

開始了東征西討的霸主之路。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齊、宋、陳、蔡、邾等五國國君在齊國的「北杏會盟」,旨在協力平息宋國內部爭奪君位的變亂,齊國首開以諸侯身份主持天下會盟的記錄,齊桓公的威望在諸侯中開始不斷提高。

會盟前曾邀遂國國君入盟,遭到拒絕。

「北杏會盟」結束後,齊桓公吞滅遂國。

齊國首開會盟天下諸侯之後,以大國實力九盟諸侯。

特別是齊桓公六年(前680),曾參加「北杏會盟」的宋國背叛盟約。

齊桓公先派人帶著豐盛的禮物去朝拜周天子,說宋國不尊重周天子,隨便廢立國君,請周天子興師問罪。

周天子想借齊國的力量來樹立天子威望,遂答應齊桓公要求,派大夫單伯帶部分兵力,會同齊、陳、蔡三國合兵伐宋。

宋國看到周天子都來討伐了,就不得不承認失敗,派使者和好。

於是,齊桓公又來了一次會盟。

《左傳·莊公十五年》:十有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於鄄。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

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而桓公於是始霸焉。

齊桓公七年,齊國開始稱霸。

當然,周天子之名也不是白借用的。

齊桓公不失時機的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

攘夷這方面,體現在了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救燕。

齊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邢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

尊王方面,魯僖公四年(前656年),齊桓公率領諸侯進入楚國,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

魯僖公九年(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召開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并」。

周襄王派宰孔參加,並賜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給齊桓公。

會上齊桓公儼然代周天子號令諸侯,標誌著齊桓公霸業達致顛峰。

巔峰之後的齊桓公,也走向了沒落。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管仲重病而死。

齊桓公重用易牙、開方、豎刁(也作「豎刀」)三個只會討好自己,沒有什麼真正本來的奸佞小人,使得這三人專權。

就是這齊桓公寵信的三人,卻在桓公病危時,開始作亂,不給桓公飯菜。

桓公得知後用衣袖蒙臉,活活餓死。

桓公死後,因為這幾人恃寵爭權,殺群吏,齊國發生內亂,宮中無人收屍,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後來立了公子無虧才把桓公匆匆收殮,可憐一代霸主齊桓公卻以這樣悲慘的結局收場。

桓公死後的齊國,諸公子與易牙等小人爭鬥,之間也互相爭鬥。

齊國一片混亂,幸好之前齊桓公將公子昭託付給了「講仁義」的宋襄公。

公子昭逃到宋國,在宋襄公的支持下,無詭元年(前642年),宋兵壓齊都,掌兵權的易牙(本名雍巫)帶兵迎敵,高傒等老臣守城,老臣高傒乘雍巫統兵出城,請豎刁進宮議事,豎刁不疑有他,被埋伏的兵甲殺死,迎公子昭回宮,無詭被殺,易牙逃亡魯國。

齊國霸業宣告結束。

以三國時期一代梟雄的曹操所作《短歌行》來作為該篇的結尾吧:「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並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管仲——還原一個千古名相的人生

管仲(?~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齊國穎上(今安微穎上)人,史稱管子。管仲相齊四十年,是著稱於世的賢相,齊國就是因為他,才威震諸侯,成為春秋首霸,而他能成就這等偉業,與遇到鮑叔牙這個好朋友密不可分。

關於春秋五霸兩種說法

關於春秋五霸,從古至今,通常有兩種說法比較受到認可。這兩種說法如下: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顯示大圖

尊王攘夷——齊桓公

上次我們講到莊公箭射王肩小霸春秋,天子威嚴掃地,諸侯列國不再朝貢。至公元前681年春秋時期又一位霸主齊桓公在歷史的進程中留下了絢麗的一筆,與莊公不同的是,前者挑戰天子權威開啟亂世之端,小霸春秋,...

春秋第一任霸主-齊桓公

齊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