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荊州是東吳借給劉備的?(上)夢三國英雄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坐斷「東南」戰未休

——說說《赤壁之戰》的隱情與誤載

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曹操敗,孫劉聯軍勝,三家鼎立的局勢由此逐漸形成,赤壁之戰是當時影響最大的一次戰役。

在《三國演義》中,圍繞赤壁之戰的渲染與細節描寫,前前後後占據了全書近六分之一的章節。

而在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對這一段的記載也頗為詳細。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非常重視歷史事件背後的決策過程,對於赤壁之戰戰前孫劉聯合與決策的記載也非常詳細,與之相比,對赤壁之戰本身的戰鬥過程的記載簡略得多。

在司馬光的記載中,諸葛亮是促使劉備主動與孫權聯手並成功說服孫權聯合劉備的關鍵人物;魯肅則力排眾議,促使孫權準備與曹操一戰;周瑜從番陽回來,幫孫權下定決心,有了必勝的把握。

然後,孫、劉戮力同心,擊敗曹操,曹操敗退到了北方。

司馬光的記載,悉從《三國志》的記載中抽取出若干相關段落,通過自己的理解,加以拼接而成。

令人遺憾的是,其中多有邏輯上的錯誤,而且會令讀史者對於這一段歷史及其相關人物,發生誤解。

原來,《三國志》中,對於赤壁之戰,各處記載錯綜雜亂。

這是紀傳體史書容易出現的問題,尤其是陳壽所依據的各國相關記載均有較大出入,所以,要犁清戰前的決策過程,並不容易。

要分析明白這一過程,必須把觀察的視角,改為純客觀的第三視角,而不能具有傾向性。

司馬光的問題,即在於過多把視角放在了諸葛亮的背後。

「孫劉聯合」的背後

首先,我們看「孫劉聯合」戰略的提出與決策過程。

建安十三年初,孫權以報其父孫堅被劉表、黃祖所害之仇為名,攻破江夏,殺黃祖、屠城,掠走數萬人口而還,劉表因而派劉琦出兵,重建江夏守備。

自此,孫權有了吞併荊州的打算。

但,曹操的打算比孫權更快。

這年九月,曹操兵臨荊州,驅逐新野劉備。

此前,劉表已病逝,劉琮繼任,迫於曹操兵勢,劉琮舉州出降。

劉備、劉琦、諸葛亮一眾倉皇南逃。

孫、劉雙方的謀劃在這一背景下拉開序幕。

魯肅是孫權心腹。

曹操七月開始南下的消息,孫權方面馬上就掌握了。

劉表死訊傳到江東,孫權召集謀士商議,他們馬上意識到荊州有崩潰的可能。

於是,魯肅請命,以「弔喪」為名,去荊州刺探軍情。

孫權的軍隊,本來已經部署在與荊州接壤的地區,這時即開始水陸集結,做攻擊準備——孫權軍與曹操軍相比,幾乎同時進入備戰狀態,而且是以逸待勞,這一點對於拿下赤壁之戰非常重要。

魯肅的速度不會很慢,但他走到半路,就聽到了荊州已投降(曹操的動作非常迅速),劉備等遭遇追殺的消息。

魯肅馬上意識到曹操在荊州立住腳後,下一個打擊目標必然是江東,形勢非常危急,如果劉備被消滅,則孫權內外勢孤,被迫投降的可能性極大。

所以,他去當陽長坂,找到剛剛被曹軍追擊部隊重創的劉備,向他表示江東準備接納的意思——劉備當時是喪家之犬,曹操在北,孫權在東,都是對手,只好南逃,魯肅現在竟說可以到江東尋求庇護,劉備當然馬上答應。

於是,魯肅領劉備拐了個彎,逃入孫權控制範圍西北段邊界的樊口。

曹操則折返江陵,接收整個荊州。

劉備到達樊口,曹操的先鋒部隊已經出動,準備追剿劉備殘部。

魯肅這時起身回柴桑復命,要劉備派心腹到江東落實孫劉聯盟的談判。

於是,諸葛亮這時請命,隨魯肅一同去見孫權。

孫權這邊當時又是什麼狀態呢?

孫權的決策過程

魯肅引來劉備,其間應當與孫權有情報往來,所以,孫權對曹操的進展與劉備的虛實,基本已經摸清。

這時,孫權必然要召集所有軍政要員召開會議,討論下一步的變化。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記載,周瑜這時已經幫孫權下決心與曹操開戰。

這一說法《資治通鑑》沒有採用。

司馬光認為,是諸葛亮的一番說辭,幫孫權下定決心與曹操對抗的,倒好像孫權是一個本性懦弱的投機者,需要諸葛亮激將一下。

其實,孫權早已決定對抗曹操,甚至想占據荊州。

他現在考慮的,其實是如何與曹操作戰,以及取勝之後如何安置劉備等問題。

所以,孫權與諸葛亮的一番對話,都是孫權問,諸葛亮答。

孫權的問題顯然是事先設計好的。

此前,孫權通過魯肅的情報,已經知道劉備的軍隊總數不超過萬人,所以,孫權在談判桌上居高臨下,洞察到諸葛亮沒有說實話,而孫權要裝作遲疑,逼諸葛亮讓步。

按照外交常識,對戰後利益的瓜分,是雙方決定是否戰略結盟和合作程度的重要依據。

因而可以推斷,雙方接下來的秘密談判,必然會就擊退曹操後荊州的歸屬權問題加以磋商。

從戰後凡涉及荊州問題,劉備處處受孫權制約,且有「借荊州」的說法來判斷,諸葛亮作為劉備全權代表與孫權的談判,肯定做出了巨大讓步。

這時,曹操的信也到了柴桑。

孫權當即與軍政要員展開第二輪討論。

討論中沒有提到劉備的因素,這說明孫權與諸葛亮的談判是秘密進行的。

代表江東大家族利益的張昭等人,公開主張投降曹操,因為他們並不了解其中虛實。

而且,張昭等的根基是江東土著,如果他們主戰,若戰敗他們將失去土著的支持和在新主子曹操處的價值;反之,他們主降,即使孫權戰勝,土著也仍會支持他們。

孫權沒有立即彈壓這股聲浪,也包含了藉此給在暗處的諸葛亮施加壓力的成分。

這時,魯肅為孫權的利益著想,勸孫權立即召回正在番陽(鄱陽湖孫吳水軍基地)的周瑜,讓他幫孫權壓倒張昭等主降派。

周瑜這個時候在鄱陽湖幹什麼呢?按距離赤壁之戰的時間推算(決議之後,周瑜所以能夠立即領兵出戰,沒有給整兵動員留下檔期,正是因為此前他已經完成了這一工作),他作為水軍都督,正是在進行水軍主力集結之後的總動員。

他到柴桑的同時,水軍大部也已經到達,並交給孫權統一調配。

至於周瑜在御前會議上發言的內容,《三國志》的記載與《資治通鑑》一樣。

周瑜對曹操南下的分析非常精彩,包括了曹操的四大敗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原軍隊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不利於騎步協同作戰;「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曹軍中發生的大規模疫病,嚴重影響了戰力和士氣。

周瑜的分析中,已經隱含了擊敗曹操的關鍵環節。

當晚,周瑜秘密謁見孫權,直接點明了關鍵環節所在:曹軍其實是烏合之眾,只要挫敗其兵鋒,很可能會立即崩潰。

然後,周瑜向孫權要5萬人,孫權卻只給他3萬人。

按當時孫權的全部家底,應該是有10萬人左右,孫權為什麼只拿出3萬人給周瑜呢?

因為,當時孫權正處在三線作戰的狀態之下。

大戰期間孫劉都做了什麼

周瑜作為水軍都督,應該很清楚孫權的兵力分配。

在他看來,孫權手中的10萬人,有2萬人必須守邊境和各處城池(孫權轄境內並不太平,和當年曹操在官渡大戰時只能拿出數萬人上前線的情形一樣);至少1萬人,攻合肥;周瑜要5萬,打曹操,因為他從鄱陽湖帶到柴桑來的水軍,應該就有2萬多人;還有2萬人,留作孫權的預備隊。

但是,不要忘了東吳是「內事不絕問張昭,外事不絕問周瑜」,赤壁戰前,孫權還有很嚴峻的「內事」要解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經過

赤壁之戰可以是包括東漢丞相曹操南下後一連串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所發生的戰事。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歷史上周瑜若不是早死,他能甩諸葛亮幾條街

歷史上最有名的赤壁之戰,像在《三國演義》等小說、影視作品中,將諸葛亮刻畫的近似於神,文能說服孫權聯合抗曹,武能帶幾萬兵力破曹操80萬大軍,法能夜觀天象借東風,謀能設計草船借曹孟德之箭。而周瑜在諸...

這場戰爭,曹操輸慘了,中國統一推遲70年

多年以後,在孫權稱帝加冕的典禮上,70多歲的張昭舉起笏板,剛要開口唱讚歌,孫權就制止他。孫權當著百官的面,說:「當年要是聽了張公的話,我們現在都不知道淪落到哪裡了。」言下之意,哪裡還有我當皇帝的...

諸葛亮舌戰群儒是孫權高超智慧的結晶!

舌戰群儒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章節之一。諸葛亮為說服孫權共同抗擊曹軍,在孫權大殿之上,先後回擊了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酸、程秉等人人身攻擊,進而批駁了張昭等人懦弱和不負責任的主和思想...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舌戰群儒?他哪兒敢啊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和三國演義記載的大不一樣。諸葛亮的加入,並沒有給劉備增加「火燒新野」之類軍事奇蹟。劉備在曹操面前照樣一敗塗地,龜縮江夏。但與以往不同的是,諸葛亮的加入,給劉備集團帶來了更明確的...

舌戰群儒:諸葛亮說服孫權聯合抗曹?

赤壁之戰被稱為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對於曹操來說,這是一場統一全國的戰爭,而對於孫權和劉備來說,則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大戰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剛剛當上了丞相,七月就發兵南征劉表。八月,劉...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被曹操追著打,看他如何絕地反擊

建安十三年,曹操進軍荊州。兵臨城下,劉表的接班人,小兒子劉琮立刻服軟,打算拱手送出老爹交給他的荊州九郡。曹操一到襄陽,劉琮便派人送去降書。他不知道這事怎麼跟劉備說,害怕劉備惱火,一直在猶豫。劉備...

此成語是諸葛亮說的,言辭犀利,結果出人意料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諸葛亮的運氣不是太好,剛剛投靠劉備,還沒來得及一展身手,曹操就殺過來了。貌似強大的荊州頃刻之間土崩瓦解,勢單力孤的劉備只有逃跑的份兒。這時,江東的使者魯肅出現了。經...

三國群雄(三)——孫權

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傳位給了他的弟弟孫權,孫權繼位吳侯、領會稽太守。孫策突然的死和自己突然就變成一方諸侯,孫權自己也挺懵逼的,本來就只是想好好過著二少爺的生活,享受人生,孫策也知道孫權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