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斧聲,趙匡胤真的死於弟弟趙光義之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

」宋太祖趙匡胤的去世十分突然,他的去世甚至在江湖衍生出了上流傳千年的一則公案——「燭影斧聲」。



司馬光的《湘山野錄》中記載,開寶九年十月,那天天氣極為寒冷,宋太祖趙匡胤急喚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進入寢宮,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們兩人自酌自飲。

酒過三巡,已是夜深了,他見晉王趙光義總是躲在後邊,極其害怕,自有幾分得意。

見殿前雪厚幾寸,便用玉斧刺雪,還不時對他弟弟說:「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

」當夜趙光義依照沒走,留宿于禁宮。

第二天天快亮時,禁宮裡傳出宋太祖趙匡胤已經死了的消息。

趙光義按遺詔,於靈柩前即皇帝位。

歷史上所謂「燭光斧影」的疑案就指此事。

有人認為「燭光斧影」也許不是疑案,只是晉王趙光義戕兄奪位的藉口。

宋太祖安排後事是宋朝的國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單獨入宮,並且趙光義又在喝酒時退避。

用玉斧刺雪,這正是趙匡胤與趙光義進行過爭鬥的狀態,晉王一狠心殺死宋太祖。

要是不這樣寫,這段史料也許會被封殺。

後輩知名學者的近著,如張其凡教授的《趙普評傳》、《宋太宗論》,李裕民教授的《揭開燭影斧聲之謎》等等亦持老一輩的觀點。

如張先生謂:「太祖死時無傳位遺詔。

馬韶陳符瑞言晉王(太宗)利見之辰事,晉王親信夢神人語晉王已即位事……都反映了晉王在為繼位的合法化方面從神的方面尋找幫助。

使太宗之繼位有名正言順之法令根據,則此類事豈非畫蛇添足,而煩偽造也?宋後命王繼恩召德芳,也反映出太祖因猝死而無遺詔。

」(《歷史研究》1987年2期)李先生則更為明確地指出:「趙光義(太宗)搶位之際,沒顧得上臨時編造遺詔,事後再說宋太祖有遺詔,不會有人相信」而對史官們來說,「要無中生有地杜撰遺詔和宣詔人,史官豈有如此膽量?據實說沒有遺詔,沒有宣詔人,是搶位奪權,史官更怕得罪皇上,不得已,只好不說」。

所以,宋代官修史書都只能含混其辭:「《實錄》、《正史》都不曾記載趙光義即位的顧命大事。


以上所舉各說,均屬「篡弒論」 (即宋太宗是害死了太祖以後篡位自立的)的觀點。

學術界還有部分學者,如已故著名宋史專家張蔭鱗、聶崇歧,美籍華裔著名宋史專家劉子健,日本知名學者荒木敏一,大陸中青年學者劉洪濤、侯虎等,則對「篡弒論」的觀點有所保留。

他們認為太租並非死於暗殺,而是自己猝死,與太宗無關。

正因為是猝死,所以根本也就不會有傳位於太宗的遺詔,太宗即位屬於自立。

如張蔭麟先生說,太祖之死因雖不能確斷,「然有一事可以確知者,太宗即位並無正式傳授之法令依據(無論事實上本無,或雖有而太宗名義上不用之)。

否則,實錄、國史以至於李燾《長編》斷無不加記載之理」

還有一種意見,雖沒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弒兄的兇手,但認為他無法開脫搶先奪位的嫌疑。

在趙光義即位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現象,即據《涑水紀聞》所載,宋後召的是秦王趙德芳,而趙光義卻搶先進宮,造成既成事實。

宋後女流,見無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

太祖晏駕,得到消息的宋皇后驚恐萬狀,急忙召喚內侍都知王繼恩,讓他速速去找秦王趙德芳來。

王繼恩久在大內,深知自己現在所肩負的使命的重要性,他思忖片刻,作出了自己的抉擇——一溜煙跑到晉王府,去找趙光義。

作為一名內侍,王繼恩作出這樣的決定,還是需要一定魄力的,畢竟皇后欽點要秦王來,以後萬一秦王即位,他被滿門抄斬的機率相當高。

不過這也從一 個側面反映出晉王趙光義當時在朝野的地位和影響力,這個時候的趙光義,已經成功扳倒了開國元勛趙普,也為自己培植了大量黨羽,不客氣地說,早已經具備了政 變的基礎。

王繼恩一路小跑,竄到晉王府門口時,看到門前蹲著一個什麼黑乎乎的東西,招呼之下,才知道是醫官程德玄。

王繼恩很奇怪,天寒地凍,這傢伙蹲在這 里幹什麼?程德玄的理由是:「二鼓時分,我正在家裡休息呢,聽到外面有人拍門,說晉王找我,出去一看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這樣翻來覆去搞了三次,我懷疑晉王 是不是病了,就來看看。

很自然他也反問了王繼恩來做甚,王繼恩急忙將來意講明,二人一同叩門,進去見晉王。

趙光義沒有睡覺,據說正在家裡拿著書本搞學習,這有點不正 常。

聽二人講了宮裡剛剛發生的事,趙光義開始猶豫了,試想如果遇到一個陰險的哥哥,設計這樣一個圈套,你不去找皇子而自己徑直入宮,觸犯了大忌諱,必死無 疑。

現在三個人是在一條船上了,王繼恩和程德玄也擔著風險,所以聽趙光義說,想要和家人商量一下,他們頓時急了。

王繼恩喊道:「時間久了,恐怕就被別人(德芳或者德昭)搶了!」

另一是從醫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太祖死於家族遺傳的躁狂憂鬱症。

一說承認太祖與太宗之間有較深的矛盾,但認為「燭影斧聲」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發事件。

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際,調戲其寵姬花蕊夫人費氏,被太祖發覺而怒斥之。

太宗自知無法取得胞兄諒宥,便下了毒手。

縱觀古今諸說,似乎都論之有據,言之成理,然而有關宋太祖之死,當前仍未找到確鑿無疑的材料。


還有人說趙光義並沒有殺死趙匡胤的動機。

因為《宋史·太祖本紀》里明明白白寫著,太祖生前,就已經明確表明太宗趙光義才能勝過自己,理應接替宋朝皇帝的位置。

而且兩人關係至少在表面上很好,宋史中,多次有趙匡胤去趙光義家裡的事情,只不過,記載的是「幸光義宅」。

最重要的一點是,趙匡胤並沒有立太子,當然同樣也沒有立皇太弟。

這個也有情可源,畢竟皇太弟這個稱呼不倫不類,宋朝沒有必要一開國就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

今天準備來講一講宋太宗趙光義,為什麼想到講趙光義呢?簡單介紹一下他,大家就明白了。這宋太宗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原名趙匡義,後來由於避諱改名為趙光義,所以問題就來了,在父死子繼的封建社會,為...

燭影斧聲事件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暴斃,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謎案,史學界懷疑趙光義弒殺兄長而篡位。有關記載以僧文瑩的《續湘山野錄》最為著名。過程斧聲燭影之事正史無載,《...

「斧聲燭影」之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對於他的死因歷史上眾說紛紜,這也是宋朝建國之初最大的疑案。對於宋太祖的死各種史書上的記載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宮闈密事,玄機重重,未能躬逢其事的後人只有通過各種史料記...

宋太祖暴死之謎

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斧聲燭影之迷:宋太祖是被宋太宗害死的嗎?

對於北宋初年,留給我們的記憶,除了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之外,還有一幕斧聲燭影的大戲;這齣戲的主角,是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匡義。北宋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大宋王朝...

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趙匡胤居然死的不明不白?

趙匡胤是武將出身,身體一直很好,是突然得病去世。病情十分突然。同時,趙二當時已經擁有了很大的勢力,他控制開封府很多年,勢力盤根錯節,但如果皇兄將皇位傳給兒子,將失去一切。所以,龐大的勢力,其實...

揭露:宋太祖到底是暴死還是......

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宋太祖駕崩迷案

趙匡胤公元976年(宋開寶九年),趙匡胤年方五十,正當年富力強的年齡,就在國家需要他大展宏圖時,趙匡胤卻病倒了,十月二十晚上,臥床不久的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趙匡胤有子嗣,按照前朝...

開國皇帝被親弟弟砍死 留下千古迷霧

開寶九年十月十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剛50歲,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這位宋太祖趙匡胤可是了不起的人物,以前是後周的殿前禁軍...

驚天大發現,趙匡胤原來是這樣死的!

我想說的是,趙匡胤死的時候,知道他是被誰謀害,他完全有時間、有機會、有能力報復那個謀害他的人,但是結果他只是安靜地死去,把痛苦留給自己,把秘密留給歷史,把猜測留給後人,把煌煌文化大典留給大宋王朝……

燭影斧聲:宋太祖駕崩的背景和背景音樂

中國古代社會自夏禹傳位於子啟,即開始了帝王子承父業、世代為君的先河。從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成為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條,很少發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將皇位傳於他人的事件。但是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