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駕崩迷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匡胤

公元976年(宋開寶九年),趙匡胤年方五十,正當年富力強的年齡,就在國家需要他大展宏圖時,趙匡胤卻病倒了,十月二十晚上,臥床不久的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

趙匡胤有子嗣,按照前朝的皇位繼承制度,皇帝之位傳給兒子理所當然。

可是趙光義卻最終繼承了皇位,巧合的是,趙匡胤駕崩的那天夜裡,只有趙光義一個人在場。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

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武藝高強,創太祖長拳,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

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

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

976年趙匡胤離奇死於宮中,葬於宋陵之永昌陵,廟號太祖,諡號「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關於趙匡胤之死,官修的宋史均是語焉不詳,原因可能是自宋太宗趙光義以後北宋皇帝均是由太宗一支人繼承有關。

直到南宋才在孝宗朝史官李燾所編錄的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里簡單地記錄了一下,不過說法也是極為簡單模糊,後人根本看不明白。

野史倒有不少這方面的記載,然而記載說法不一,不經推敲。

趙光義即位,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在宋朝僧人文瑩的《湘山野錄》中曾經記載了關於宋太宗即位的「燭影斧聲」的故事,宋代有個叫文瑩的老僧寫了一本書,名叫《湘山野錄》,其中提到了趙匡胤之死。

說趙匡胤聽信了一個術士的話,知道自己氣數已盡,便召趙光義入宮安排後事。

當時趙匡胤患病已久,他把宦宮和宮女撤走,自己與趙光義對酌飲酒。

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時說:「好做!好做!」,當夜趙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

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

這種說法是最傳統的觀點,但是也是最受非議的觀點。

按照宋朝的宮廷禮儀,趙光義是不可以在宮裡睡覺的,他卻居然在宮裡睡覺。

太監、宮女不該離開皇帝,卻居然都離開了。

也許這是一場事先策劃的血腥謀殺,「燭影斧聲」只不過是宋太宗登位的一種粉飾。

《燼餘錄》對「燭影斧聲」的故事又進行了深化,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起身調戲花蕊夫人,但是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到了地上。

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

這一記載好似趙光義殺死其兄是迫不得已的,事實上掩蓋了他蓄謀已久的篡位野心。

宋太宗

《涑水紀聞》里記載:太祖去世時已是四鼓。

宋皇后叫內侍王繼恩把皇子德芳叫來。

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打算傳位於晉王光義,卻找來了趙光義,進宮後,宋皇后問:「是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晉王來了。

」宋皇后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哭著對趙光義說:「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託付給你了。

」 這一記錄也存在疑點,王繼恩有何膽量,敢違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該傳趙德芳,卻傳來趙光義?倘若事敗,不是殺身之禍麼?這種說法,只不過把篡位的罪過加在一個太監身上而已,同時掩蓋了殺兄的罪行。

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史學家們透過這些當時的野史記錄,大致認為太宗與太祖積怨深久,太宗篡位奪權的事情是屬實的。

當時太祖在後周做武將,東征西戰,功績極大,受到了將士們的廣泛擁護,所以太祖做皇帝,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只是在太祖「龍袍加身」的事件中,宋太宗與趙普是主謀,功勞確實很大。

當太祖臨終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時,野心很大的宋太宗一想到自己跟著太祖南征北戰,對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心裡便有一萬個不願意和不甘心。

儘管傳說杜太后臨終有遺言命太祖先傳位太宗,再傳位弟廷美,子德昭,並立下「金匱之盟」,在正史中也記載著太祖說趙光義「龍行虎步,他日必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

不管這些說法是真是假,史學家們分析當時的情況可能是太祖不願從母願立弟,但是沒有果斷立子,並且就在這種矛盾心理的支配下單獨召見太宗趙光義,於是使得趙光義奪權稱帝,也給後人留下了「燭影斧聲」的疑案。

宋太宗在即位做了皇帝之後,馬上就施展伎倆逼死了弟弟廷美,侄子德昭、德芳(太祖第四子),為自己皇位的穩固免除了後顧之憂。

另外宋太宗為了防止前朝大臣怨恨激憤,就下令讓他們去修《冊府元龜》、《太平廣記》、《文苑英華》等書,讓他們天天沉沒在紙堆中,不讓他們有時間發牢騷;對於范質、王溥等朝廷重臣,太宗採取了威逼利誘的策略,牽著這些老臣的鼻子走。

另外他還發動了兩次對遼戰爭,將朝野內外的注意力轉移到邊防上去,同時乘機鞏固了兵權。

宋太宗在不用舊臣的情況下,不斷地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吏,他在位二十餘年,常常幾天幾夜地親自閱卷選拔官吏,先後選士達到數萬人之多。

另外在選拔的這些士人之中,宋太宗還比較喜歡重用那些善於阿諛奉承的人,蘇軾就曾在《東坡志林》卷三中尖銳地指出「西漢風俗諂媚,太宗朝也有諂媚之風」。

在舊臣修書,新臣諂媚的情況之下,那些五代遺臣入宋任史官的沈倫、李穆、扈蒙等人時時刻刻謹慎言行,平日裡那些著述的文章也大都銷毀,連腹誹都不敢,哪裡又敢提到太宗的不是。

所以太宗的「燭影斧聲」的原委在朝野沒有人敢議論半句,正史中也沒有記載。

宋太祖永昌陵

為什麼太祖時期的起居注沒有提到「燭影斧聲」的事件呢?按理說從周代產生史官記錄皇帝日常言行的起居注以來,歷朝歷代的皇帝都遵守著天子不看起居注的規定。

當年宋太祖在世時,與其弟趙光義的鬥爭十分激烈,怕有些內容泄露出去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對宋朝的統治不利,於是議事常常迴避史官,史官也就不能記錄到什麼實際的內容,只記一些君臣見面辭謝等無關痛癢的事情。

到太宗朝時恢復了正常的起居注和時政記制(它是唐高宗時設下的由宰相記錄的皇帝與君臣的奏對即時政記),可是偏偏在宋太宗朝時,太宗一反皇帝不看起居注的規定,命令參知政事記下的時政記必須先送太宗審閱,然後再送史館。

還有當時的起居注院所編著的起居注也必須先送太宗審閱後再交給史館,如此一來,在太宗與大臣的對話中,凡是不利於太宗的,宰相和史官都必須迴避粉飾,以免惹來殺身之禍。

太宗後,宋朝歷代所修的時政記、起居注都要先拿給皇帝看再送交史館,這樣皇帝的言行就無法保證全部如實記錄,所以宋代的正史是有很多疑點的。

太宗還親自挑選了一批官員來修《太祖實錄》(皇帝實錄是撰修一代國史的基礎材料),雖然《太祖實錄》今天已經不存在了,不過從後代所撰修的《宋史》來看,《太祖實錄》並沒有提供充足的事實,不是一部信史的素材。

所以說宋太宗是用權勢來治史,雖然這樣使得宋朝正史對太宗奪權一事記載不多且多有隱諱,使我們不可盡知太宗的篡位之事,但是太宗皇帝畢竟有他鞭長莫及的地方,當時遼國的史官就在《遼史》中記載了宋太宗篡位的事。

而在北宋的正史中也做過曲折的表述,太宗晚年想傳皇位給他所鍾愛的長子楚王元佐,可是元佐卻要父王遵守那個「金匱之盟」來成全叔父,以免陷君父於不義,可是太宗不聽,元佐一氣之下假裝發瘋,來表明自己不做皇帝的決心,這實際上也在暗示著宮中的昔日往事。

而宋高宗趙構由於無子,傳位給太祖的七世孫,即宋孝宗,之後,孝宗朝的史家李燾馬上就在他所編著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中提到了「燭影斧聲」這件事,孝宗還讚揚他記事真實可靠。

不過這些記史由於缺乏當時的史料,所以都終究只是含含糊糊,因此後人對太宗篡位的事情無法完全明了。

趙匡胤之死和趙光義上台,二者之間太多的巧合和離奇,史學家只能根據已有記載進行推理,但是尚無確鑿史料推翻以前觀點。

趙光義登基至今是個謎,以後也很難說情楚。

人們之間即使親如兄弟,亦多可共患難、不易共富貴,一遇權位、金錢之爭往往演出一幕幕宮廷政變或殘酷競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不是因為一名女子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到公元976年死亡,正史當中沒有明確記載他是怎樣去世的。《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的也只有簡單的兩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

驚天大發現,趙匡胤原來是這樣死的!

我想說的是,趙匡胤死的時候,知道他是被誰謀害,他完全有時間、有機會、有能力報復那個謀害他的人,但是結果他只是安靜地死去,把痛苦留給自己,把秘密留給歷史,把猜測留給後人,把煌煌文化大典留給大宋王朝……

金太宗是宋太祖轉世:只為向宋太宗一系報仇?

燭影斧聲相信大家都知道,也稱斧聲燭影,是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由於趙匡胤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後世懷疑趙光義謀殺兄長而篡...

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

宋開寶九年(976年)10月,趙匡胤一夜間猝然離世,趙匡胤行伍出身,死時年方五十。趙匡胤身體非常強健,而且正史上並沒有其患病的記錄,因此趙匡胤的死因成為了千古之謎。

究竟是誰害死了趙匡胤

1公元976年,做了17年皇帝的宋太祖趙匡胤,在夜晚猝然而逝。趙匡胤死後的第二天,其弟趙光義(宋太宗)繼承了帝位。對於趙匡胤的死亡,正史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

宋史秘聞:趙匡胤之死真相竟是因一名女子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到公元976年死亡,正史當中沒有明確記載他是怎樣去世的。《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的也只有簡單的兩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

「斧聲燭影」之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對於他的死因歷史上眾說紛紜,這也是宋朝建國之初最大的疑案。對於宋太祖的死各種史書上的記載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宮闈密事,玄機重重,未能躬逢其事的後人只有通過各種史料記...

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

今天準備來講一講宋太宗趙光義,為什麼想到講趙光義呢?簡單介紹一下他,大家就明白了。這宋太宗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原名趙匡義,後來由於避諱改名為趙光義,所以問題就來了,在父死子繼的封建社會,為...

燭影斧聲:宋太祖駕崩的背景和背景音樂

中國古代社會自夏禹傳位於子啟,即開始了帝王子承父業、世代為君的先河。從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成為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條,很少發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將皇位傳於他人的事件。但是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