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讓人質疑的「燭影斧聲」,趙匡胤的帝位是如何被弟弟奪走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上的皇位繼承一般都是「父死子承」,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獲得皇位的例子卻很少。
宋太宗趙匡義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登基方式相比他人而言比較特殊,後世才對他如何獲得皇位充滿了猜測。
宋太宗趙匡義,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同母弟弟。
趙匡胤稱帝後,先後滅掉後蜀、南漢、南唐,最終統一了十國。
統一後,他通過「杯酒釋兵權」,逼迫手下將領交出兵權,建立中央集權。
在位17年,為大宋的統一穩定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然而關於他的死因頗為奇巧。
公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倒有「燭影斧聲」的傳說,即太祖趙匡胤是因其弟篡奪帝位,而被弟弟無情地加害。
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到底「燭影斧聲」這樁千古謎案是怎麼一回事呢?目前史學界對這樁謎案存在著不同的、甚至是根本相反的看法,但有一點是諸家都認可的,即宋太宗並沒有宋太祖的傳位遺詔。
最早明確地指出這一點的是清代史學家畢沅。
他在研究宋初的歷史時發現,無論是《宋史》中的《太祖本紀》還是《太宗本紀》,都沒有隻言片字涉及宋太祖的遺詔之事,而且在《太祖本紀》中有「太宗遂立」等字眼。
而《宋史》中的《王繼恩傳》則記載太祖死後,皇后命皇子德芳人宮即位,但王繼恩等臣子非但不顧皇后的懿旨,然而召趙匡義入宮即位。
在《遼史》的《景宗本紀》中亦有「宋主匡胤卒,其弟炅(即宋太宗)自立」的字眼。
這種種的記載,雖然有些差異,但是卻從不同的角度表面了一個史實,即宋太宗並沒有宋太祖的傳位遺詔。
既然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贊同了宋太宗並不是手持太祖遺詔順理成章地登上帝位的,那麼他真的是篡權謀逆,「燭影斧聲」真的確有其事嗎?
關於這段歷史,《湘山野錄》也有這樣的記載:深夜,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晉王趙匡義入宮。
趙匡義入宮後,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從,獨自與趙匡義酌酒對飲。
這很明顯存在著種種疑點:為什麼宋太祖要在深夜突然召趙匡義入宮?難道是兄弟之間有非常重要的秘事非要這時候談,而且還得屏退左右侍從?文章接下來的描述更令人疑惑難解:
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的斧聲清晰可聞。
什麼是「柱斧」?「柱斧」倒不是用來砍人的斧頭,而是一種形似如意的可以拿在手中把玩的文具類用品。
然而,按常理說,要拿著「柱斧」戳地,宋太祖必然就要蹲下身,畢竟他不是長臂猿。
可這就更怪異了:兄弟倆人喝著酒,怎麼會突然拿「柱斧」戳地,還發出清晰的「嚓嚓」聲?一邊戳還一邊喊「好為之,好為之」。
關於這句話,有的解釋是「好做」,有的解釋是「好好干」。
做什麼?幹什麼呢?
由於史料的記錄中有著諸多疑點,便有了趙匡義毒死兄長的說法。
話說趙匡義趁太祖不注意便在酒里下了毒,無意喝下毒酒的太祖瞬間毒性發作,順手拿起「柱斧」戳向趙匡義,但已經沒有足夠的力氣,於是身子一軟,拿著「柱斧」在地上痛苦地戳著,口中喊道:「好為之,好為之。
」而趙光義則在驚慌離席起身,本能地躲避。
這一幕是真的嗎?有沒有史實可以證明?
學者們通過研究史料後發現,說趙匡義毒死太祖的說法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證明,大多數是一些稗官野史捕風捉影的說法。
但是太祖應該是非正常死亡的,因為依照當時皇宮的醫療條件,一般的疾病不會也絕不可能使太祖突然喪命。
即使是一些疑難雜症,也有高明的御醫診治,有靈丹妙藥吊著命,太祖絕不至於一夜赴黃泉。
而且如果太祖已病人膏肓,就該臥榻靜靜休養,侍從悉心照料,而不是深夜召趙匡義入宮喝酒。
因此,太祖是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非常大。
有些認為趙匡義是正統之君的人則擺出了「金匱之盟」的證據進行證明。
所謂的「金匱之盟」,是指太祖之母杜太后臨死前召集了太祖、太宗,以及趙普入宮,問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說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和福蔭。
杜太后說:「你錯了,若非周世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汲取教訓,他日帝位傳光義,光義再傳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如此,則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
」太祖聽完這番話,哭泣叩拜。
杜太后便讓趙普將自己的遺命寫為誓書,藏於金匱之中。
這便是趙匡義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拋出來的證據。
然而很多學者認為「金匱之盟」很有可能是趙匡義的杜撰。
因為太祖如果想要傳位給他,直接書寫遺詔便可,怎麼需要弄個「金匱之盟」那麼麻煩呢?再加上趙匡義即位後不久就把弟弟們罷官流放,一一死去,這讓「金匱之盟」不得不更讓人懷疑。
而且, .趙匡義在哥哥宋太祖死了不到一年就改元,嫂嫂死之後沒按皇后之禮發喪,種種行為都讓後人無法理解,這讓他帝位的合法性深受後人懷疑。
趙匡胤是正常死亡嗎?「燭影斧聲」又是怎麼回事?
傳說在杜太后臨終之際,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杜太后問宋太祖趙匡胤怎麼得的天下,太祖說是祖宗和太后的恩澤,太后卻說:「你想錯了,若非周世宗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麼能得天下?你應該吸取教訓,他日...
歷史上傳聞此人殺了哥哥篡位當皇帝,其實真相比傳聞還恐怖!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斧聲燭影」的傳聞,說的是宋太祖之死的歷史謎團,宋太宗趙光義身陷殺兄篡位嫌疑,至今已有一千餘年。「斧聲燭影」這個傳聞究竟又是怎麼產生的呢?最早提起這個說法的是北宋中期的和尚文瑩...
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
今天準備來講一講宋太宗趙光義,為什麼想到講趙光義呢?簡單介紹一下他,大家就明白了。這宋太宗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原名趙匡義,後來由於避諱改名為趙光義,所以問題就來了,在父死子繼的封建社會,為...
宋太祖是不是被弟弟所殺?「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是真是假
中國歷史上封建皇帝傳位一般都是傳給自己的子孫,皇帝的子孫繼承帝位在封建正統中才有合法性。但是也有例外,歷史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就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子孫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就是這樣的不合傳統的繼...
千古之謎「斧聲燭影」,是真的「弒兄奪位」?還是另有隱情?
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大病,深夜召其弟晉王趙光義進宮議事,屏退左右閒雜人等。席間只是有人在遠處看見燭光閃爍下趙光義人影晃動,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得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好...
「燭影斧聲」結合「金匱之盟」,能解開趙匡胤歸西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因,後人一直議論紛紛。人們試圖從「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著手,來證明此事是宋太宗趙光義(趙匡胤的弟弟)所為。事實真相又如何呢?
燭影斧聲:宋太祖駕崩的背景和背景音樂
中國古代社會自夏禹傳位於子啟,即開始了帝王子承父業、世代為君的先河。從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成為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條,很少發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將皇位傳於他人的事件。但是宋...
明明兒子已成年,宋太祖死後為啥是其弟弟繼位?
唐宗宋祖,宋太祖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宋王朝,公元960年,在陳橋兵變中,後周檢校太尉趙匡胤被黃袍加身,取代了後周建立了大宋。宋太祖文治武功,性格寬厚,優待後周皇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將的兵權...
趙匡胤攤上事了:死得不明不白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6)宋太祖平定南唐後,遣吳越國王錢俶歸國,開始籌劃攻戰北漢的軍事部署。當時趙匡胤年僅五十,盛壯之年,心情又好,武人出身,此前也沒有任何身體不適的現象。但是,開寶九年(公...
歷史大發現8:司馬光為何力挺「金匱之盟」
歷史是一部殘缺但又真實的紀錄片,我們試圖從歷史本身抽離出來,用多維的視角去發現一個個我們未知的已知。【歷史大發現第08期】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死前曾召丞相趙普入宮,交給了趙普一份自己...
中國一牛人,37歲就逼得開國皇帝讓位給自己,卻因為一個箱子讓人臭罵千年!
提及宋太祖,人們難免會想到迷霧重重的「斧聲燭影」之疑案。但與這疑案應運而生的,還有另一起公案,那便是「金匱之盟」。所謂「金匱之盟」,其實就是宋太祖臨終之前,將託付宋太宗上位的遺詔鎖進一個柜子里的...
小議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趙二上位)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兄弟5人,他本人行2,大哥趙匡濟和小弟趙匡贊都早死,三弟是趙匡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四弟是趙匡美。趙匡胤稱帝後,為了避諱幾個弟兄紛紛改名,宋太宗的改成了我們熟悉的趙光義,老四趙...
趙匡胤不是他弟弟害死的,而是自己把自己給氣死的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因,一直以來,史學界說法不一,最多的說法就是,趙匡胤是被害死的,燭影斧聲的典故就來源於此。這個典故的意思是說,大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與時為晉王的趙...
北宋的燭影斧聲——千年迷案今朝破,英雄所見略同
前一陣子,寫了一篇講述關於金字塔故事的文章,結果只能在說說裡面講了一部分,好多沒讓發表。這次講一個關於北宋頭號大案的故事,就是趙匡胤之死,傳說中的燭影斧聲到底是怎麼回事。因為有了網際網路和大數據...
燭影斧聲,趙匡胤真的死於弟弟趙光義之手嗎?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為何趙匡胤死後繼承的是他弟弟?卻不選擇他的兒子呢?為您解答
趙匡義(趙匡胤的弟弟)是不是真殺了趙匡胤?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此次兵變建立了北宋王朝。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