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斧聲,趙匡胤難道真是是自己的弟弟殺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史·太祖本紀》上只簡略的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宋史紀事本末》
(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中記載:「冬十月,帝有疾。
壬午夜,大雪,帝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
左右皆不得聞,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
繼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俄而帝崩,時漏下四鼓矣。
宋皇后見晉王愕然,遽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晉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甲寅,晉王光義即皇帝位,改名炅。
」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
宋太祖趙匡胤與時為晉王的趙光義於一室中獨處。
由於屏退左右侍從,無人知曉兩人談論的具體內容。
只能遠遠望見燭影下兩人對話狀,聽見太祖趙匡胤以斧敲地擊出重聲,並一邊說:「好做,好做!」。
對話結束後,趙光義離開此殿,太祖於萬歲殿暴斃,之後太宗迅速即位,是為太宗。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夜裡,北宋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在萬歲殿駕崩,年紀剛剛滿五十。
太祖的死訊傳出後,舉國譁然,街頭巷尾物議洶洶。
宋太祖亡於五十歲英年,死前身體健壯,殞命那日上半夜還好好的,下半夜卻一睡不醒。
按如今的理解叫猝死。
亦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恢宏大氣的政治家。
他善待功臣,禮遇後周舊戚,與民生息,倡導文教,尊重讀書人。
首創偃武修文的文官制度,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立國16年後,北宋逐漸恢復戰爭的瘡痍,社會繁榮,人民安居樂業。
他死時正當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經驗豐富的盛年,本該大展宏圖,正意欲北上收復「煙雲十六州」,南下飲馬長江。
。
。
但是壯志未酬身先死,這也是人生無奈之事。
錢塘(杭州)人文瑩是北宋初期一位關心時政的高僧。
著有一部名為《湘山野錄》的筆記體野史,專門搜集記錄北宋初年直至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時的朝野秘聞、軼事。
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上謂御太清閣四望氣。
……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
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
延人大寢,酌酒對飲。
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
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
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
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可能這段傳聞在宋代流行很廣,因而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雖認為這一傳聞"未必然",但也不得不摘錄在書中,留侍他人詳考。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夜裡,太祖趙匡胤突然感覺心緒不寧,起坐難安,於是他來到湖邊觀看天象。
夜空晴朗,月明星稀。
忽然間一陣陰風颳來,狂風呼嘯,飛沙走石,鴉鵲驚飛,陰雲四合。
天空中竟然飄飄洒洒降下棉絮般的雪片,一地的亂瓊碎玉。
太祖見此景心中甚是不悅,一件往事湧上心頭:北宋建立之前,趙匡胤還是後周的一位大將,任殿前都指揮使要職。
此時,他和一位道士很是投契,互相賞識,相交很深。
世外高人曾經預言老趙有作皇帝的命。
後來趙匡胤果然登基當了皇上。
正想好好酬謝一下這位故交,誰知這位道士朋友卻去如黃鶴,渺無蹤影。
16年後,這位道士突然現身,兩人再次見面,飲酒敘舊。
席間宋太祖問那老道,自己還有幾年陽壽?
道士閉目拈鬚緩緩答道:」今年十月二十日夜裡,如果天氣晴好,你就還能活12年。
假若那夜天氣不好,或雨或雪,你就要趕緊安排後事了。
」
陰霾四起,天氣霎那間由好變壞。
雪粒驟降,實非祥瑞之象。
一種不祥的預感在太祖身上出現了。
於是他匆匆返回萬歲殿,召來弟弟光義,在殿里對酌壓驚,杯來觥往。
忽然,太祖睜大雙眼,指著光義,似乎有話要說。
光義將宦官、宮女統統趕出殿去,或許是兄弟二人有要緊話說,欲避人耳目。
(感覺有點不對了 )
退避、守候在殿外的人們遠遠觀望,但見屏風之後,燭光搖曵,人影散亂、恍惚迷離,影影綽綽。
看到光義時不時離席,做出謙讓不能勝任的推卻姿態。
他步履蹣跚,好似喝醉酒步態不穩的樣子。
這時天已三更,燭光瑩然,寒氣襲人。
夜空中,紛飛的雪花下得更大,不多時,地面積雪已有數寸。
睡眼惺忪的內侍、宮人們隱隱約約聽到太祖用他那把須臾不離身的玉斧斫著雪地,他一邊砍雪,簌簌有聲,一邊高聲叫道「好做,好做」!
之後就悄無聲息,好像睡著了似的。
晉王趙光義也睡在裡面,四周萬籟俱寂,大雪無痕,僵立雪中的人們都不敢進去查看、服侍。
突然間傳出話來:皇上死了。
光義接受遺詔,在太祖靈柩前即了帝位,成為宋太宗。
這便是「燭影斧聲,千古之謎」的由來。
據《涑水紀聞》記載"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王繼恩之誤)召秦王德芳。
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
又遇醫官賈德玄(程德玄之誤),"乃告以故,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
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
'入久不出。
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
'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
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隆當先入言之。
'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遂與俱進至寢殿。
"下面這一段描述很有戲劇性:"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
'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
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則極力為宋太宗辯解。
因為謀殺篡逆不可能有人指證。
暗室密謀更是不能見光。
此事更是顯得玄機重重,撲朔迷離。
非議永遠是非議,猜測也只能永遠是猜測。
「燭影斧聲」的秘密已被或許是唯一知情人宋太宗趙光義帶到了地下,只能永遠是千古之謎,抑或是萬古之謎了。
扒一扒:宋太祖暴死謎霧,是情殺?還是權利的爭奪而死的真實答案
在歷史中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殘,只為了那無上的皇位。在歷史上有個朝代定了一個兄終弟繼的規矩,這就造成一位偉大的開國皇帝的神秘死亡。
揭露:宋太祖到底是暴死還是......
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開國皇帝被親弟弟砍死 留下千古迷霧
開寶九年十月十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剛50歲,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這位宋太祖趙匡胤可是了不起的人物,以前是後周的殿前禁軍...
究竟是誰害死了趙匡胤
1公元976年,做了17年皇帝的宋太祖趙匡胤,在夜晚猝然而逝。趙匡胤死後的第二天,其弟趙光義(宋太宗)繼承了帝位。對於趙匡胤的死亡,正史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
燭影斧聲什麼意思?燭影斧聲和宋太宗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
燭影斧聲,趙匡胤真的死於弟弟趙光義之手嗎?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斧聲燭影」之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對於他的死因歷史上眾說紛紜,這也是宋朝建國之初最大的疑案。對於宋太祖的死各種史書上的記載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宮闈密事,玄機重重,未能躬逢其事的後人只有通過各種史料記...
他開啟了宋朝時代,為什麼只做了16年皇帝後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呢?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人(今河北省涿州市)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