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主人公竟不是諸葛亮?那被羅貫中移花接木的人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我國古代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著名典故。
書中的周瑜為迫害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內造出十萬枝箭,否則軍法處置。
誰知諸葛亮竟滿口答應,還將日期縮短到三天。
三日之後,諸葛亮借著東風,讓人架著草船從曹操的軍營里借來了十萬枝箭。
周瑜頓時被噎的啞口無言,人們對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是更加佩服。
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從曹營草船借箭的並不是諸葛亮,而是這個人。
此人便是東吳國主孫權。
據裴松之的《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記載,建安十八年,曹操與孫權對陣濡須。
曹操為掌握戰爭的主動權,趁夜色帶著油船向東吳軍營駛去,打算來個突襲。
誰知孫權早已料到,在江面上把曹軍包了餃子。
經過一番征戰,曹軍被俘三千人,溺死者近千人,曹操也嚇得跑回了城中,再也不出來。
後來孫權向曹軍數次挑釁,可曹操就是堅守不出,再也不上孫權的當。
孫權看曹操嚇破了膽,便想去曹營探探虛實。
他乘了一艘輕舟,從濡須口進入曹操水軍陣前。
曹操知道孫權是來探他的老底,便嚴令手下士兵加強戒備,沒有他的命令不得妄發箭弩。
孫權看著城牆上的曹操連箭都不敢發一枝,便在曹操面前嘚瑟的走了幾個來回。
在回去時還不忘向曹軍擊鼓奏樂來羞辱曹操。
曹操忍不住嘆息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而在魏朝郎中魚豢所編寫的《魏略》中,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卻有所不同。
據《魏略》記載,孫權當時是乘大船去了曹營,而曹操下達的命令也並不是按兵不動,而是萬箭齊發。
當時箭都射到了孫權所乘船身的一側,差點讓船翻掉。
孫權下令立刻掉頭,讓曹軍將箭射到船身的另一側,這樣「箭均船平」,他們便安然離開了。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草船借箭都不是諸葛亮幹的事。
羅貫中之所以移花接木,將此事安在諸葛亮身上,無非就是想神話諸葛亮,創造一個無所不知的超級軍師。
就如同古代士兵在戰場殺敵,報戰功時,往往是長官拿走最大的功績。
至於一般的小嘍囉,誰在乎你殺沒殺人,殺的又是誰。
孫權雖也是小說中的關鍵人物,但與諸葛亮比起來只能居於次位了。
所以,草船借箭就成了諸葛亮的功績,也讓很多人誤會了一輩子。
歷史上卻有草船借箭但是主人公並非諸葛亮,只是羅貫中的移花接木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主要描述周瑜為陷害諸葛亮,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了大霧之日,便借子敬二十隻草船駛往曹營,曹操因疑霧中有埋伏,便令以亂箭射之...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赤壁之戰的東風真的是諸葛亮借來的嗎?
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最精彩的故事之一。這場戰役決定著小說的走向,戰前主要是寫曹操掃平六合統一中原和孫權鞏固政權一統江東,戰後主要是寫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故事。
必須看看:這幾件事並非諸葛亮所為 被神話的孔明
內容導讀:《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使得三國那段歷史火了起來,其實那只不過是一段很平常的年代,但是因為這部小說使得國人對那段歷史很痴迷,成就了這段歷史阿經典,其中諸葛亮這一形象,成為了智慧的代表,書中...
這麼多年直到今天才知道《草船借箭》不是諸葛亮所為而是另有其人
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赤壁之戰里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
生子當如孫仲謀,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草船借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有小說、戲曲、影視等多個版本,它最初源自於《三國演義》,充分顯示了諸葛亮的膽識才智,然而在正史中借箭的卻是孫權,發生的時間也不是在赤壁之戰,而是五年之後的濡須之戰。
諸葛亮一生善用火攻,為何草船借箭不怕引火燒身?
三國時,曹操既得荊襄,收降水軍蔡瑁、張允後,軍威大振,遂率水陸,乘勝大舉,圖下江南。時孫、劉結好,劉備遣諸葛亮助吳,共御曹操。惟周瑜器量狹小,深以諸葛亮智高為忌,故以限期監造戰箭十萬。諸葛亮奮...
「草船借箭」竟被誤傳千年:主人公應該是孫權,而不是諸葛亮
草船借箭,這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中,當時周瑜故意為難諸葛亮讓他十天製造十萬支箭,可是諸葛亮卻說道他只需要三天。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故意為難他,但是諸葛亮卻真的...
草船借箭 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大法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段子。這個故事中曹操的膽小和愚蠢與諸葛亮的膽識和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是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中,並沒有找到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
為什麼是諸葛亮草船借箭,孫權表示不服:我才是主角
三國演義記載:公元208年,長江湖北赤壁段,大霧天氣。由諸葛亮帶領的二十艘船隊正向江北岸駛去。船上沒有進攻的士兵和武器,只有插滿了的稻草人一排排站著,在離對面還有一段距離時停下了。突然穿上戰鼓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