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竟然是三國蜀漢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真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桃園三結義一定程度上促進劉備的成功。
但其實,也是造成蜀漢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
二、劉、關、張在涿郡結識後,志氣相投,決定一起干一番大事業,便約在張飛莊後桃園中三人結為異姓兄弟,這樣一來,劉、關、張成為一體,劉備也有賴於關、張二人超強的戰鬥力,得以在亂世之中站穩腳跟。
之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在諸葛亮的協助下,借荊州、據兩川,一步步做大地盤,得以三分天下,與吳、魏鼎足而立。
三、關羽因驕傲自大,被東吳打敗殺死後,劉備悲痛異常,方寸大亂,他們三人結義時有言在先,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劉備這個人又一直以信義取信天下。
三個人既然已經神明面前發下重誓,劉備不敢忘約,發誓要舉全蜀之兵力,進攻東吳,為關羽報仇。
這個時候,劉備可以說已經完全失去了理智。
就連一向言聽計從的諸葛亮來勸,他也不聽。
四、因桃園結義的義氣所在,令劉備完全失去了理智,再加上張飛的火上澆油,劉備已經不得不去為關羽報仇。
而這種盛怒之下出兵打仗,乃是兵家之大忌,劉備已經註定要失敗,結果被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大敗虧輸。
而這次失敗,足令西蜀實力巨虧,七十多萬大軍全軍覆沒。
五、劉備的失敗,讓西蜀實力大減不說,同時也讓劉備不堪重負,精神倍受折磨,一方面,軍敗,讓他羞愧難當,他都躲在白帝城不敢回去見百官;另一方面,關、張的死,又讓他不知道如何面對當初的誓言。
要知道古人是看重誓言的。
重重壓力,讓劉備早了好幾年就去世。
失去了進攻中原的機會,要知道,劉備與劉禪那是相差很遠的。
六、要沒有當初的桃園三結義,憑關、張二人的性格,也是能死心幫助劉備的,結果一樣。
但劉備這時候就不會因義而悲,失去理智復仇。
就能實施聯吳抗魏,先滅魏,再滅吳的大戰略。
看來,對一個領導者來說,太重義氣有時候會毀了自己。
不結義有時候還是好過結義的。
一想到現在結拜,我就懷念劉關張桃園結義的真情義
現在的人也很流行,幾個一塊結拜個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口號也是喊得非常響亮,弄的動靜也特別的大,磕頭,喝酒,三拜,樣樣不少,樣樣不缺,缺的恐怕是完事後,真正的兄弟情誼吧!
張飛的慘死,兄弟玄德說了四個字,卻傷了諸葛亮和趙雲的心
張飛的慘死,兄弟玄德說了四個字,卻傷了諸葛亮和趙雲的心。不是英雄不讀三國,所以,一提到三國,很多人就會知道劉關張三人的情誼。當初,劉備玄德是賣草鞋為生的小販,關羽還是個亡命之徒,張飛更是個殺豬...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桃園三結義真的值得學習?
桃園三結義是一段佳話。《三國演義》中寫道: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
桃園三兄弟結義 一個自我封閉排斥他人的小團伙
三國中的桃園結義,並非大家想的那樣,義薄雲天。而是一個狹隘的義,桃園三兄弟結成的只是一個自我封閉的小團伙,俱有強烈的排外性。因此在三國中,只有西蜀後繼無人,這並不是因為蜀地沒有人才,而是這些人才...
看桃園結義與瓦岡寨的結拜,很有諷刺意義
1·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兄三人一個頭磕在地上跟親哥兒們是一樣的,當時關羽失荊州,後被東吳斬,劉備更是為其報仇後人敬仰,當然劉備這此做也義氣用事,直接影響了以後的北伐等事,應該從長計議為妙啊!
殺害張飛的幕後策劃究竟是誰?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猛將張飛是被屬下的人睡覺中殺害的,每每演到這段時難免讓人唏噓,一代名將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以這樣一種憋屈的方式離開了舞台。有人說張飛的死與他的暴躁性格和體罰士卒有直接的關係,...
關羽有兩句口頭禪流傳了幾千年,至今仍被黑白兩道奉為至理名言!
「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時」,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影視作品中聽到這樣一句話,這句話最早出自哪裡的呢?這句原話是出自三國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中的誓言,表達了三兄弟的同生共死的意願和深情。
有人說關羽剛愎自用、目中無人!我呸!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 後與張飛、劉備結為異性兄弟,排行老二,人稱關二哥。不管是電視還是書籍關羽的人品和形象都被後人所神話,忠肝義膽,武林神話、單刀赴會、智勇雙全、義薄雲天、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