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盤點這十位篡逆之臣,董卓根本竟然不是第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
曹操在奉迎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而令諸侯」之後,個人野心和權勢慾望不斷膨脹,最終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漢末中央政權。
所有的朝廷大事,從軍事征伐到人事任免,從內政事務到外交聯繫,曹操根本不聽獻帝和朝臣的意見,都是個人說了算。
獻帝在曹操的眼裡,不過是一個傀儡、一個「兒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裡,不過是一個裝飾「門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司馬昭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第二個兒子,哥哥司馬師死後,他接替做了大將軍。
司馬昭同父親、哥哥一樣,工於心計,謀略過人他認為魏國完全是依靠司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天,因此他進進出出都有三千名手執武器的護衛前呼後擁,所有的事情也不稟報朝廷,而直接由他決斷。
他殺了曹髦,卻把罪名推在太子的門客成濟身上,誣陷並殺害鄧艾,逼反鍾會。
下大逆不道的劣跡。
袁術
袁術就收養了孫堅的長子孫策,目的是為了得到玉璽。
後來孫策用玉璽換來了兵馬,一舉平定江東。
袁術得到玉璽後立即宣布稱帝,袁術據始皇帝玉璽(璽上有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在占據江淮大地在壽春稱帝。
以壽春為都,國號成國,年號仲家,即史稱仲家皇帝。
但袁術治理國家無方,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
沮授
袁紹帳下謀士。
史載他"少有大志,擅於謀略"。
曾為冀州別駕,舉茂才,並當過兩次縣令。
後來又當韓馥別駕,被韓馥表為騎都尉。
袁紹占據冀州後任用沮授為從事。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計謀就是他第一個像袁紹提出,但是袁紹沒有聽從。
官渡之戰時袁紹大敗,沮授未及逃走,被曹操所獲,因拒降被曹操處死。
司馬懿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睿。
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
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
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曹丕
他父親曹操沒有做的事情,他做了,成為魏王之後,曹丕步步緊逼漢獻帝。
最終,成為了皇帝,結束了大漢四百年基業。
李傕 郭汜
董卓和牛輔被殺後,歸無所依,於是採用賈詡之謀,夥同張濟、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將攻向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等人,占領長安,把持朝廷大權。
後諸將不和,李傕在會議上殺死了樊稠,又與郭汜分別劫持了漢獻帝和眾臣,相互交戰,張濟率兵趕來和解,於是二人罷兵,李傕出屯池陽黃白城,郭汜、張濟等人隨漢獻帝東歸前往弘農。
後來,李傕、郭汜、張濟反悔,聯合起來追擊漢獻帝,與楊奉、董承等人幾番交戰。
漢獻帝一路逃亡,狼狽不堪,到達安邑,與李傕等人講和。
不久,漢獻帝被曹操迎往許都。
198年,曹操征討李傕,郭汜滅其三族。
董卓
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涼州軍閥。
官至太師,封郿侯。
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
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並廢帝自立,招致群雄聯合討伐。
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
華歆
管寧與華歆同坐在同一張蓆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
管寧就割斷蓆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之後就是在曹操廢伏皇后時,華歆親自帶領士兵進入皇后寢宮抓捕伏皇后。
曹操死後,華歆又同王朗等曹氏舊臣再三威逼漢獻帝讓位給曹丕的。
一副奸佞小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