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比諸葛亮到底差在哪裡?周瑜真的比諸葛亮差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周瑜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從此之後,一說起周瑜,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氣量狹窄,不能容人。

但在真正的歷史中,周瑜真的是小心眼的嗎?

在正史三國志的記載中,程普曾評價周瑜:「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意思就是說,和周瑜交往,就好像飲美酒一樣,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感染陶醉了。

因為有程普的這一句話,後來就用「如飲醇醪」這一成語來形容一個人氣量宏大,值得交往。

程普作為一名曾跟隨孫堅打過天下的老將,憑自己的資歷,是不可能去恭維一個年輕後輩的。

他這樣說,不可能是阿諛奉承,只能說明周瑜確實是心胸豁達之人。

就連敵對陣營中的人物,也對他讚賞有加,比如劉備,他和孫氏集團一直面和心不和,最後反目成仇。

可他卻說周瑜:「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如果周瑜真是一個氣量狹窄之人,劉備怎麼可能給一個敵友不明的人這麼高的評價。

那麼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會變成一個嫉賢妒能的小人呢?我想這主要是因為作者尊劉貶曹的感情傾向所導致的。

既然要尊劉,在貶曹的同時,順帶著把首鼠兩端的孫氏集團黑一把,豈不是一舉兩得。

再者,為了體現諸葛亮的智慧無窮,羅貫中設計了一出三氣周瑜的戲,讓蘇東坡筆下羽扇綸巾的名將,瞬間形象下滑,變成了遭人戲弄的角色。

那真實的歷史,又是什麼樣的呢?諸葛亮與周瑜二人,那個更勝一籌呢?

周瑜幫孫策平定江東,又直接指揮了赤壁之戰,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

而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的北伐上,卻真的是乏善可陳,除了空耗國力,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這除了當時的形勢限制以外,和他過於謹慎,無突出的用兵才能是有關係的。

可能有人會說出三國演義中那些神出鬼沒的計謀,但根據正史記載,這些描寫,相當一部分都是虛構的。

在諸葛亮的用兵生涯中,除了收服孟獲確有一定的手段外,對付起司馬懿來,他顯然不是對手。

所以在軍事才能上,他真的差周瑜很遠很遠。

而諸葛亮的用人,與周瑜更不在同一個檔次上。

且看周瑜手下,謀士與猛將濟濟一堂,幾乎整個東吳時期的重要將領,全都在周瑜帳下干過。

他能處理好與老將的關係,又能提拔年輕將領。

而臨終前,他又推薦魯肅這樣一位被低估的歷史人物來擔任大都督一職,確保了東吳大局穩定。

反觀諸葛亮的用人,真的是讓人不敢恭維,首先是對魏延的態度。

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他卻一邊用,一邊限制,這豈不是逼人造反。

還有他對馬謖的重用,其實並沒有錯,而他錯就錯在將一個很好的參謀長用做大將。

而且一出場就放在了生死攸關的關鍵地方,面對的又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你說他能不敗嗎?

還有既然敗了,當然是要罰的,但在當時蜀漢政權偏安一偶,人才嚴重匱乏的情況下,有必要殺了馬謖嗎?如果在天下一統的太平盛世,為了體現軍紀嚴明,是可以殺的。

可當時正是用人之際,要的是招降納叛,不拘一格以壯大力量。

而不是求全責備,為了表面上的紀律而殺謀略之士。

其實,除了政治軍事方面的才能外,周瑜還精通音律,因此便留下了「曲有誤,周郎顧。

」這一典故。

他風度翩翩,又有美女小喬為妻,讓人羨慕不已。

在事業上,他年紀輕輕就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北方梟雄,名震天下,成了當時家喻戶曉的青年英傑。

當然,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偉人,三分寰宇的功績,古往今來不知令多少人神往。

把他說的一無是處,肯定是不對的。

但我們應該正視一個歷史事實,那就是周瑜其實並不比諸葛亮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要遠遠超過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廟堂到江湖:周瑜的人設是如何走向崩壞的?

拜《三國演義》的普及和深入人心,東漢末年及其後的魏蜀吳三國時期,成為很多人津津樂道的一段歷史。作為江東孫氏集團的大都督周瑜,他先跟隨孫策建業江東,又在孫策死後,輔佐其弟孫權鞏固疆土,並經赤壁一戰...

正史中完美的周瑜為何被後世黑的面目全非?

從小到大,對周瑜的了解源於《三國演義》 的電視劇,在該劇中,周瑜氣量狹窄,被諸葛亮整得慘不忍睹,似乎他在諸葛亮面前永遠也不可能勝利,最後落個「三笑氣死小周郎」的可笑下場,在民間也流傳開了「既生亮...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其實是個完美英雄!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周瑜出身望族,其堂祖父、堂叔曾任東漢太尉,其父曾任洛陽令。正史上的周瑜「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時人稱周郎。《三國志》里,陳壽對周瑜推崇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