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真的比諸葛亮差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趙東升 讀史(dushi818)專欄作家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周瑜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從此之後,一說起周瑜,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氣量狹窄,不能容人。

但在真正的歷史中,周瑜真的是小心眼的嗎?

在正史三國志的記載中,程普曾評價周瑜:「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意思就是說,和周瑜交往,就好像飲美酒一樣,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感染陶醉了。

因為有程普的這一句話,後來就用「如飲醇醪」這一成語來形容一個人氣量宏大,值得交往。

程普作為一名曾跟隨孫堅打過天下的老將,憑自己的資歷,是不可能去恭維一個年輕後輩的。

他這樣說,不可能是阿諛奉承,只能說明周瑜確實是心胸豁達之人。

而且要知道在赤壁之戰前夕,程普是不服氣周瑜挂帥的,後來卻被周瑜的才華氣度所感化,從而傾心相交,這一事實,正史中也有記載。

周瑜在此事中的做法,堪比戰國時期,藺相如以大義相讓,從而感化廉頗,將相和睦,共保趙國。

不但程普對周瑜佩服地五體投地,就連敵對陣營中的人物,也對他讚賞有加,比如劉備,他和孫氏集團一直面和心不和,最後反目成仇。

可他卻說周瑜:「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如果周瑜真是一個氣量狹窄之人,劉備怎麼可能給一個敵友不明的人這麼高的評價。

那麼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會變成一個嫉賢妒能的小人呢?我想這主要是因為作者尊劉貶曹的感情傾向所導致的。

既然要尊劉,在貶曹的同時,順帶著把首鼠兩端的孫氏集團黑一把,豈不是一舉兩得。

再者,為了體現諸葛亮的智慧無窮,羅貫中設計了一出三氣周瑜的戲,讓蘇東坡筆下羽扇綸巾的名將,瞬間形象下滑,變成了遭人戲弄的角色。

那真實的歷史,又是什麼樣的呢?諸葛亮與周瑜二人,那個更勝一籌呢?

客觀的說,二人都是志在天下的人物,雖然政治傾向不一樣,輔佐的對象不一樣,但最終的目的,都是想實現一統華夏的目的。

只不過諸葛亮是要復興漢室,而周瑜卻是要幫江東孫氏雄起東南。

兩人志向上不相上下,在人品上也堪稱伯仲,諸葛亮忠於蜀漢,在劉備死後,受託孤之重,大權在握,卻依然克己為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周瑜隨孫策打天下,孫策死後,江東人心不附,他沒有棄孫權而去,而是帶頭臣服於他,穩定了孫權江東領袖的地位。

赤壁前夕,江東危如累卵,投降派一心降曹,周瑜為報孫策知遇之恩,力主抗曹,最後以弱勝強,大敗曹操,奠定了江東基業。

曹操曾派周瑜的同學蔣干來勸降於他,可周瑜忠於孫氏,矢志不渝,讓蔣干無功而返,連蔣干也對曹操說:「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能間。

」從這一點上看,周瑜在忠心衷衷上與諸葛亮是一樣的。

從政治才能來看,周瑜追隨孫策平定江東,在孫策死後,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的情況下,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他的政治才能可見無疑。

而諸葛亮就更不用說了,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制定了聯吳抗曹的大方略。

輔佐劉備從無到有,成就一番偉業。

進入益州之後,又整肅吏治,同時團結益州集團,迅速鞏固了局勢。

在劉備死後,又幫劉禪治理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

從戰略謀划上來說,諸葛亮制定了先取荊益,然後兩路北伐,復興大漢的規劃。

而周瑜雖然並未直接提出其戰略主張,但從其生前的軍事行動來看,他顯然是要先保江東,然後圖謀荊益二州,再與北方劃長江而治,以圖後舉的。

從軍事能力上來說,周瑜幫孫策平定江東,又直接指揮了赤壁之戰,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

而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的北伐上,卻真的是乏善可陳,除了空耗國力,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這除了當時的形勢限制以外,和他過於謹慎,無突出的用兵才能是有關係的。

可能有人會說出三國演義中那些神出鬼沒的計謀,但根據正史記載,這些描寫,相當一部分都是虛構的。

在諸葛亮的用兵生涯中,除了收服孟獲確有一定的手段外,對付起司馬懿來,他顯然不是對手。

所以綜合來看,諸葛亮在政治才能上,是比周瑜略勝一籌的,當然這也與周瑜英年早逝有關。

但在軍事才能上,他真的差周瑜很遠很遠。

而諸葛亮的用人,與周瑜更不在同一個檔次上。

且看周瑜手下,謀士與猛將濟濟一堂,幾乎整個東吳時期的重要將領,全都在周瑜帳下干過。

他能處理好與老將的關係,又能提拔年輕將領。

而臨終前,他又推薦魯肅這樣一位被低估的歷史人物來擔任大都督一職,確保了東吳大局穩定。

反觀諸葛亮的用人,真的是讓人不敢恭維,首先是對魏延的態度。

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他卻一邊用,一邊限制,這豈不是逼人造反。

還有他對馬謖的重用,其實並沒有錯,而他錯就錯在將一個很好的參謀長用做大將。

而且一出場就放在了生死攸關的關鍵地方,面對的又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你說他能不敗嗎?

還有既然敗了,當然是要罰的,但在當時蜀漢政權偏安一偶,人才嚴重匱乏的情況下,有必要殺了馬謖嗎?如果在天下一統的太平盛世,為了體現軍紀嚴明,是可以殺的。

可當時正是用人之際,要的是招降納叛,不拘一格以壯大力量。

而不是求全責備,為了表面上的紀律而殺謀略之士。

當然,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偉人,三分寰宇的功績,古往今來不知令多少人神往。

把他說的一無是處,肯定是不對的。

但我們應該正視一個歷史事實,那就是周瑜其實並不比諸葛亮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要遠遠超過他。

因為羅貫中本人的政治傾向,為了體現漢室正統,一味的抬高劉備陣營。

而對於投機主義者孫氏集團,當然也就沒有好感了,周瑜首當其衝,成了被貶底的對象。

其實,除了政治軍事方面的才能外,周瑜還精通音律,因此便留下了「曲有誤,周郎顧。

」這一典故。

他風度翩翩,又有美女小喬為妻,讓人羨慕不已。

在事業上,他年紀輕輕就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北方梟雄,名震天下,成了當時家喻戶曉的青年英傑。

又才又有貌,愛情事業兩豐收,放在今天,周瑜就是超級高富帥。

你說這樣的一個人,把什麼好處都占齊了,他有必要嫉妒別人嗎?恐怕是別人嫉妒他還差不多。

或許是他占用了太多的美好吧,連上天也為之嫉妒,所以才會英年早逝,為中國歷史留下了一位「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經典人物形象。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權的用人謀略:用人不疑信任諸葛瑾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孫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際,繼承父業,開闢江東。後來孫策之弟孫權又繼承父兄基業,舉賢任能,確保江東穩定。他40歲稱吳王,48歲稱帝建立吳國,與曹、劉三分天下。孫權是用人高手,王夫...

還你一個真實的周瑜

關於周瑜,大家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三國演義》中「既生瑜,何生亮」、「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公瑾」等典故。在多數人眼裡,對周瑜的固有印象是小人、嫉妒心強、心胸狹窄等。然而,歷史上很多被誤解或曲...

不戲說不演義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

雄姿英發的周公瑾周瑜是否真的很小氣?

大家都知道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周瑜真的是「氣量狹小」的人麼?

《三國演義》對三國的歷史文化有很強的普及作用,但是它的一些描寫,也迷惑了作者對歷史真相的理解。其中對周瑜的描寫,就與史書有很大出入,這也是歷史小說與歷史真相大相逕庭的突出例子。

《三國志》之 歷史上真正的周瑜

四大名著中,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其中許多的人物的列傳仍舊可以隨口說出。大學後,開始揣摩《三國志》,發現陳壽的才氣遠在羅貫中之上,文筆不得不讓人佩服。其中對人物的描寫可淋漓盡致,又尊重了歷史的...

三國中周瑜為何會被抹黑?歷史到底是什麼樣

四大名著中,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其中許多的人物的列傳仍舊可以隨口說出。大學後,開始揣摩《三國志》,發現陳壽的才氣遠在羅貫中之上,文筆不得不讓人佩服。其中對人物的描寫可淋漓盡致,又尊重了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