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為何把皇位傳給弟弟而不傳給兒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太祖趙匡胤有兒子在側,為何還要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呢?這實在不太符合曆代帝王傳位於子嗣的規則。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即趙匡胤稱帝的第二年,杜太后彌留之際忽然傳召趙普進宮。

趙普來後,杜太后問趙匡胤知不知道他為何能得天下。

趙匡胤回說:「這都是因為祖上和太后積德。

」不料杜太后卻說:「這是因為柴榮把帝位傳給幼子的緣故!倘若周朝有年長的君主,哪能輪到你當皇帝?你和光義都是我生的,你將來要傳位給弟弟。

四海之大,億萬之眾,國有長君,乃社稷之福啊!」趙匡胤頻頻點頭。

很顯然,杜太后傳召趙普,就是要他為這份政治遺囑做個見證。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匱之盟」。

但是,這種說法似乎有點不能完全讓人信服,杜太后去世時,趙匡胤只有34歲,正值壯年,他的長子趙德昭已經14歲了,次子趙德芳也已經8歲,公元976年趙匡胤駕崩,他的長子已經28歲,根本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遺下7歲孤兒群龍無首的局面,況且,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登基6年後才列舉證人、公布出來的,為什麼不在趙匡胤死時,堂堂正正公布出來呢?難不成金匱之盟是杜撰的,歷史真如「燭影斧聲」那樣趙光義弒兄奪帝?

我們來細細分析這份神秘遺囑出籠的來龍去脈。

趙普是趙匡胤時的宰相,曾多次反對立趙光義為繼承人,且與趙光義的心腹朝臣盧多遜不睦。

所以趙光義登基後就馬上調開了趙普。

趙光義登基第六年,有人密奏趙廷美(趙匡胤三弟)謀反,這時趙普突然跳出來,「願備樞軸,以察奸變!」意思是願意出來幫趙光義查明真相。

一個失勢且與皇上有隙的舊臣有什麼資格重回帝國的政治中樞呢?

答案就是這份「金匱之盟」。

據史書記載,趙普曾給趙光義上了一道密奏,把當年「金匱之盟」的事情和盤托出。

趙光義看到金匱里的昭約,當即召趙普入宮,並擢升趙普為司徒兼侍中,重新回到了帝國權力的中樞。

不多久,趙光義忽然向趙普提出了一個重大而敏感的問題——接下來皇位應該怎麼傳?趙普斬釘截鐵地說:「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趙光義非常滿意,再度任命趙普為宰相。

緊接著趙廷美謀反案爆發,盧多遜也被牽連而死,趙德昭(趙匡胤長子)北伐失利自殺,趙德芳(趙匡胤幼子)突然暴斃。

趙普恢復了相權,整死了老對手,而且與趙光義前嫌盡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

趙光義也終於解除了後顧之憂,替自己的嫡系子孫消滅了所有潛在的皇位爭奪者,保證了帝祚的一脈單傳。

那麼金匱之盟究竟存不存在,又是怎樣子的呢?

首先金匱之盟肯定是真實存在的。

但是並不是趙普和趙光義所公布的那樣這只是太祖趙匡胤傳位給趙光義的詔書,根據《宋史》和《資治通鑑》的說法:「或謂昭憲及太祖本意,蓋欲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

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開封,德昭實稱皇子。

」意思是趙匡胤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傳位給趙廷美,趙廷美再傳位回給趙德昭,這樣皇位還是傳到趙匡胤一脈。

趙光義登基之初根基不穩,等了六年才開始對弟弟和侄子下手,同樣隱忍的還有趙普,一直在等待著東山再起的機會,趙普適時抓住了機會,然後他們聯手矯改了金匱之盟的昭約,並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不得不說他們真是老謀深算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金匱之盟——政治遮羞布而已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權力是勝者打扮的工具。——無名小子我們應該怎麼讀歷史?這是個問題。當然我沒有能力決定一個規則,更沒有資格對前輩們指指點點。雖然如此,小子無知無畏,願以一家之言,解讀出歷史的...

殺兄上位的迷霧 子孫絕後皇位重回兄長一系

趙光義繼承兄長趙匡胤皇位,依據來自《金匱之盟》,而《金匱之盟》據說是為杜絕五代國君年幼權臣竊國的事重演,趙匡胤趙光義的生母杜太后,臨終前命趙普寫約誓書,要求趙匡胤死後,皇位要傳給趙光義,趙光義之...

誰是竊國大盜——宋太祖趙匡胤神秘死亡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開國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當了17年天子,就稀里糊塗地死了。976年,他剛剛50歲。雖說,官修《宋史》對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種各樣的遮掩和粉飾,但仍通過形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