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代思想與古代文明相碰撞,會產生什麼結果?王安石告訴你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安石是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時至今日,他的詩詞讀起來仍膾炙人口。

王安石詩詞擅長使用典故剖析問題,這與他小時候豐富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王安石自幼隨父親前往全國各地,期間他就研讀了大量史書。

王安石所處時代,國內土地兼并嚴重,百姓生活困苦;外面又有強敵壓境,北宋每年都得交稅納貢以此謀和。

王安石在幼年時期便接觸了各階層人士,深知國家需要改革才能富強。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

一個改革家必先有領先於時代的思想,其次還要得到皇帝的支持,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能成功,只是基本條件。

改革家是古代最危險的職業,因為他們要面對的是整箇舊勢力。


王安石變法產生於宋神宗時期,每一位皇帝都想名垂青史。

如宋神宗、明思宗、清德宗,雖都為末代皇帝,但都不能否認他們曾有一顆帶領國家走向富強的心。


土地兼并是歷朝歷代所不能迴避的問題,大地主豪取搶奪讓農民無地可耕,成為佃戶。

這也是古代所有農民起義所爆發的根本原因。

王安石對此實行「方田均稅」法,查出了大官僚、地主隱藏的土地,由此遭到了守舊階層的強烈反對。


王安石很早就注意到了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他的「市易法」「青苗法」等都是由政府出資,緩解農民生產、生活壓力。


王安石重視實用技術,他改革科舉制。

從四書五經轉而考察科技、算術等實用技術,在當時幾乎引起了所有讀書人的反對。

王安石雖以儒學入仕,但他卻是一個無神論者。

古代每逢大災大難,皇帝便會反思自己的過錯。

當宋神宗因為打雷懺悔是否該變法時,王安石堅定的告訴他: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他向皇帝闡明了地震天災都是自然現象,不應該為此事改變變法的決心。

王安石雖然勵志變法,但宋神宗終不是秦孝公,後世皇帝也沒有將改革繼承下去。

「元祐更化」讓王安石多年成果毀於一旦,其本人也被冠以「奸臣」「禍國殃民」的稱號。

王安石思想領先於時代,但超前的思想往往意味著不被世人所理解,也不能引導北宋走向富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