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功勳卓著的三大改革家,以一人之力改變一國命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改革家,他們對於推動國家發展、民族進步,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其中這三位改革家在中國古代更是功勳卓著,以一人之力改變一國命運!然而,他們的命運卻很悲慘,下場一個比一個差!

第一位 商鞅

在中國歷代「偉大改革家」序列里,商鞅絕對是祖師爺級別的人物,提到變法,便繞不過商鞅。

商鞅(公元前年395—338年),又稱之為衛鞅、公孫鞅,今河南安陽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

秦國由於連年征戰,已是積貧積弱,風雨飄蕩,山東六國隨時準備瓜分秦國。

秦孝公為了改變秦國的形勢,廣招天下賢能。

商鞅於公元前361年應孝公求賢令入秦,在秦國上下舉行變法。

公元前 338 年秦孝公駕崩後,商鞅隨即被惠文王所殺,但商鞅在秦國變法時所制定的法令政策並沒有因此而改變,最終為秦始皇一掃六國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位 張居正

據歷史記載,明未時期經張居正變法,中國資本主義已開始萌芽。

此時西方資本主義雖然蓬勃發展,但那時仍然不敵東方的中國繁榮。

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稱「隆萬大改革」。

具體措施如下:

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

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在張居正當政的十年里,經過他的辛勤付出,原以垂危的大明王朝出現了復甦,可以說270多年的大明王朝,後70多年延續與張居正的改革息息相關。

第三位 王安石

王安石可謂中國古代版的凱恩斯,其變法目的(同時也有可能是動機),就是盡最大努力為政府創收。

王安石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於嘉佑三年(1058年)向宋仁宗上萬言書,提出變法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王安石改革創立的新法包括:(1)軍事方面,置將法、保馬法、保甲法等;(2)經濟方面,市易法、均輸法、方田均稅法、青苗法等(3)改革科舉制為國家培育人才。

通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富商對農民的剝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改善了國家財政,加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

從總體上看,王安石變法的利大於弊,是有利於北宋王朝的長遠發展的。

但是,由於變法操之過急、急於求成,致使變法過程中弊端頻出,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

而作為主導這場變法運動的王安石,自然也難脫干係。

王安石先被罷相,後來鬱鬱寡歡,最終憂鬱至死。

可嘆一代敢為天下先的偉大變革者,就這樣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改革家

在我國歷史的各個時期,當國家面臨各種危機的時候,都會有少數敢為人先的有識之士挺身而出,置個人安危於不顧,以匡正天下、革除積弊、救國安民為己任,銳意改革,興利除弊,儘管他們的動機不一,結局各異,但...

商鞅為什麼非死不可,而改革卻史前的成功?

在歷史小說《大秦帝國》中,作者將商鞅塑造成了「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完美主義改革英雄。連商鞅最後被車裂,都是因為他自己的選擇,他要用鮮血和生命來捍衛自己的改革成果。書中那漫天飛雪及佳人相隨的...

中國歷史上數次改革為什麼會失敗?

在中國古代社會裡,改革者似乎總沒有好下場。這無論從政治的角度還是從人情的角度似乎都說不過去,然而,這又確實是歷史事實。何以會如此呢?有些人把古代中國難行改革的原因歸結為老百姓不願改革,其實,這很...

有關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的一些看法。

文/卡卡羅特 圖/網絡變法:歷史名詞,讀音是biàn fǎ,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變革。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事件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鄒忌的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