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使宋朝改革成功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是宋朝的文學家,也是政治家。
他的經濟眼光與今人接近,主張刺激商品的生產和流通,穩定國庫的總收入。
他主張的變法,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其結果成功了嗎?
歷史上一廂情願的改革總是以失敗收場,比如說王安石的變法。
王安石「屬文動筆如飛」,「議論高奇,能以辯駁濟其說」,20歲中進士的他在地方任上興修水利且改善交通,每逢青黃不接的季節,開倉把糧食借給農民,得到百姓的愛戴。
如此才華橫溢且務實的他得到歐陽修的推薦,宋仁宗當政期間,雖然任用過范仲淹、包拯等正直的大臣,但是國家因為沒有改革而衰弱。
20歲的宋神宗是個有為青年,決心改變國家不景氣的情況。
周圍老臣已暮氣沉沉,改革的得力助手難找,當時有個叫韓維的官員很有見解,得到神宗稱讚,韓維告訴神宗:「我的見解源於王安石。
」宋神宗遂將正在江寧做官的王安石調到京城,使之成為御前顧問。
當接到宋神宗召令時,王安石感到機會來了,剛到京城就進宮談話。
神宗問他要治理國家,如今應該從哪兒著手?王安石從容不迫地說:「起初要改革舊的法度,繼而建立新的法制。
」當晚就寫了詳細的改革意見書。
神宗認為其意見很合自己的心意,遂對王安石多加提拔。
此後,王安石被提升為參知政事,大張旗鼓地變法圖強。
此舉幾乎遭到滿朝重臣的反對,神宗為此特批年輕官員協助其工作。
「反改革派」或貶或退,能與王安石合作的韓絳、呂惠卿等此後都被稱為「小人」。
在皇帝支持下,他逐漸放開手腳改革。
設立了專門機構,主要貫徹的是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等。
在變法過程中,政府鼓勵地方開墾荒地,民戶服役改為由官府僱人服役。
按貧富等級納免役錢,以往可以免交的官僚地主也被取消特權。
此舉增加了官府收入,也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政府還核實土地數量,防止大地主隱瞞田產及人口。
按住戶抽取保丁,在農閒的時候練兵,有戰事的時候編入軍隊打仗。
由於他的改革「太銳」,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處境也就漸漸不妙了。
很多人說他不守祖宗的規矩,而且不怕天變,這讓宋神宗感到為難。
王安石對此卻很坦然:「陛下認真處理政事,就可說是防止天變了。
陛下徵詢地方的意見,也就是照顧到輿論了;只要我們做得合乎道理,又何必怕別人議論呢?至於老祖宗的規矩,根本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應該用好的方法加以取代。
」宋神宗還是動搖起來。
後來,河北地區大旱,斷糧的農民到處逃荒,有個官員趁機畫了「流民圖」獻給宋神宗,說旱災蓋因王安石變法而起,懇請聖上將王安石撤職查辦。
曹太后和高太后也說天下被王安石搞亂了,逼神宗停止變法,王安石只好上書辭職。
王安石的改革之所以遭遇諸多困難,在於不周知社會,不具備基本的商業經濟條件。
正如黃仁宇先生所說:「先要承認私人財產權之堅定性」,「私人財產之享用轉讓,也要脫離專制皇權和宗法社會的限制和壟斷」。
僅僅具有超前眼光的王安石是悲哀的,辭職後的他到江寧府去休養,次年被召回京城做宰相。
誰知剛過幾個月,天空中划過了「掃帚星」,這種被時人認為是不吉利的預兆又使神宗慌亂,保守派趁機攻擊變法,宋神宗還是猶豫不定,王安石再次辭職。
這位大學問家是改革的高明設計者,卻不是成功的改革者。
「王安石變法」推出的激進改革,觸犯了當時很多貴族的利益,又沒有得到足夠理解,很多造福國家和人民的舉動沒有得到當朝者的積極肯定,其擁護者也遭遇困境。
只事情往往只有得到廣泛支持,才可能迫近預期目的,否則再好的創意也可能因為反對的聲音而流於蒼白,這是失敗的歷史原因。
中國繼商鞅之後最偉大的改革家,卻被否定了上千年近代才得以正名
歷朝歷代的變遷,都離不開戰爭的推動作用,即使是和平換代,其背後也隱藏著腥風血雨。開國者有時候必須一生戎馬才能穩住局面、最終一統全國,例如:大宋開國之君——趙匡胤。正是因為權力的轉移過程是曲折的、...
為什麼列寧稱他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王安石被列寧稱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大家都知道 「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將」,北宋年間出現了很多名相(包拯,寇準,王延齡,王安石等)。那麼南宋時期有名將(祖逖, 岳飛等)北宋不出名將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