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輔佐劉備其實是被人安排的,他其實只是別人手裡的一枚棋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

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

此時只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 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

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親自前往拜訪他,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

與諸葛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

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

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

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

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

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

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

」」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但是今天要說的不是諸葛亮的功績,也不說他對蜀漢的貢獻以及他的聰明才智。

今天說的是我們敬佩不已的諸葛孔明其實是被人安排到劉備身邊的,他只是別人的 一個棋子。

那個安排他命運的人,那局棋的操控者就是司馬徽,也是我們書中所知的水鏡先生。

三國時代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無論是武將還是謀士,而在謀士層次郭嘉、龐統、諸葛亮、荀彧、司馬懿等人可謂是人中豪傑,其中郭嘉為鬼傑、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荀彧幫助曹操一統北方、司馬懿為冢虎,都是當時響噹噹的人物,而水鏡先生司馬徽在三國並不有名,只出現了那麼幾次,但是他和諸葛亮、徐庶、龐統、甚至司馬懿等人都有著深深的聯繫,也可以說是他安排了那些人的命運。

這個水鏡先生出現是在劉備荊州落難之時,劉備想請他出山輔佐自己成就霸業。

但是司馬徽果斷拒絕,並向劉備推薦了兩個人,即所謂「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想請司馬徽出山相助,司馬徽自稱是山野閒人,不堪世用,謝絕邀請,後司馬徽推薦徐庶去找劉備,劉備知徐庶乃一奇才,認其為軍師,後又經徐庶推薦,劉備方知臥龍諸葛,於是才引出了「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

但是就在諸葛亮隨劉備出山之後,司馬徽卻評價道:「孔明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該句話說明作為著名的隱士的司馬徽其實從一開始就知道,劉備和諸葛亮得不了天下。

最牛逼的人往往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這類人就是隱士,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鬼谷子,再比如三國時期的水鏡先生司馬徽,他們都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跡,但是,他們的學生們卻個個牛哄哄,比如鬼谷子的弟子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司馬徽的學生徐庶、龐統、諸葛亮,都是些攪動一個時代的大人物。

至於司馬懿,那是司馬徽的侄子,司馬師、司馬昭的叔爺爺,說到這,大家知道為什麼水鏡先生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的原因了吧。

唯恐天下不亂,從中取利,真乃高人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竟是他下的一盤棋!他是誰?

今天就先來扒一扒三國大隱士司馬徽和他的朋友圈。當今社會局勢比起春秋戰國與三國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要想預判東方巨龍的崛起與騰飛,必定要把握歷史的脈搏。我們相信:大道至簡,殊途同歸,歷史總是有驚人...

一件事告訴你,司馬徽和諸葛亮,究竟誰更厲害

一般來說,諸葛亮是三國第一智者這個稱號,是沒有爭議的。雖然有人常說司馬懿笑到了最後,也有人說如何郭嘉更加神鬼莫測,但畢竟司馬懿曾自語「吾不如孔明也」,而郭嘉也並非和孔明同時代,命數太短,無法並論...

蜀漢四大謀士:諸葛亮無爭議,一人叛離劉備

三國時期,名士輩出,魏蜀吳三國都紛紛吸納謀士輔佐助力,欲成就一統大業。在謀士數量上,獨數曹魏居多,孫吳次之,蜀漢最乏。然而儘管窮鄉僻壤,但劉備依然先後網羅了四大名士出山輔佐自己,他們都是當時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