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有條華容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何為華容道?

指赤壁之戰曹操敗退的行軍路線。

由於歷史的變遷,特別是行政區劃的變更,以及地名重複的原因,華容道總喜歡與古華容縣和今華容縣聯在一起。

於是出現了石首華容道、鄂州華容道、潛江華容道、監利華容道、華容華容道之說。

說穿了華容道只是一個地方並不確切的地名而已。

自從羅貫中的傳世之作《三國演義》問世以來,它豐富多彩的情節內容,為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故事遠起漢靈帝年間劉、關、張桃園結義,描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眾多的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隨著新、舊版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播放,對曹操敗退的路線華容道出現了多個版本,多條路線的爭議,誰也確定不了當年的華容道究在何處。

《三國演義》是作者根據三國時期的史實和民間傳說創作而成的優秀歷史小說。

所以,喜歡看《三國演義》的讀者總喜歡把《三國志》對照起來讀,由此產生出一些錯覺和誤解不足為奇,何況歷史經歷了近兩千年,你能還原歷史嗎?當然儘可能用歷史的態度寫真歷史是再好不過了。

在弄清華容道到底在何處之前,首先必須明確當時古華容與石首、監利、華容、潛江的建置自治關係,有利於讀者對歷史背景的了解:

古華容縣城在現監利縣城以北約60里的周老咀與現潛江接壤的附近,是春秋時的容邑,那時沒有洪湖縣。

其東北轄今監利新溝、網市,其正北轄今潛江白露湖、老新鎮、漁洋鎮,其西北轄今江陵沙崗鎮、普濟鎮、秦市鄉、灘橋鎮一部,其正西轄今公安縣斗湖堤鎮、麻豪口鎮、黃山頭鎮,中間轄今石首、華容全部,其正南轄今南縣牧鹿湖、北河口、麻河口、游港、中魚口、大通湖、河壩、北洲子,可謂「古者華容地廣,跨江東西,皆其境土。

潛江建置公元前206年(西漢建立),是赤壁之戰的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監利建置公元222年,孫權稱帝,從古華容縣劃出一小塊地方設立監利縣。

發生赤壁之戰時監利尚未建置。

華容縣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分漢孱陵縣置縣置南安縣(據《水經注》、《舊唐書》),治所在華容河東趙家湖側,南安縣是華容縣的前生(真正更名華容為公元598年)。

與古華容縣並不相干,發生赤壁之戰時華容尚未建置。

石首建置西晉太康五年(公元284)。

發生赤壁之戰時石首尚未建置。

也就是說石首、華容、監利統屬古華容縣管轄,尚未分治。

赤壁之戰的戰略地位:公元208年,曹操已占據了中國北部的半壁江山,企圖稱霸天下。

當時,劉表占據西南,孫權占據江東,曹操揮軍南下,劉表嚇得吐血身亡。

曹操輕而易舉得到了襄陽,揮軍東進。

從江陵乘船起航,飛流直下,經過巴丘(今岳陽、成陵磯一帶),很快就到達了赤壁。

在赤壁遇到了周瑜水兵的阻止,只好將部隊駐紮在赤壁北岸,也就是長江北岸的烏林一帶,在這裡休整部隊,訓練水兵,連鎖戰船,準備一舉殲滅東吳,完成統一大業。

劉孫聯合的成功戰役:三國形成時期,劉備、孫權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協同作戰的成功戰例,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赤壁之戰最後以孫劉聯軍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雙方亦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土地而結束戰鬥。

從此,華容道成為了千百年來眾說紛紜的議論話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派關雲長華容道堵截曹操之新說

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占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

揭秘諸葛亮為何派遣關羽於華容道截留曹操?

首先,歷史上沒有關羽華容道放曹操的事情。史書記載,赤壁戰後,真正追擊曹操的是劉備,劉備親自率軍追至雲夢大澤(華容縣附近),曹操以老弱病殘填坑而過,劉備追趕不及。小說《三國演義》寫諸葛亮派關羽華容...

三國系列之曹操敗走華龍道

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的船艦被劉備燒了,引領軍隊從華容道撤退,路上遇到了泥濘,道路不通暢,又颳起了大風,沒辦法只好讓羸弱的士兵背著草填在馬下,騎兵才能過去。羸弱的士兵被騎兵踐踏,陷於泥中,死者很多...

石首有條華容道(3)

□湘客《資治通鑑》記載: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漢末《英雄記》記載:曹公赤壁之敗,至雲夢大澤,遇大霧,迷道。...

石首有條華容道(二)

議論之一:曹操中了龐統的連環計和周瑜的苦肉計,相信了黃蓋的詐降,被大火燒得暈頭轉向。曹操不知所措,愴惶逃命,返回許昌從鄂城的華容退逃不現實,因為孫劉聯軍主力大部分部署在這裡。曹操敗退經過鄂城的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