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有條華容道(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議論之一:曹操中了龐統的連環計和周瑜的苦肉計,相信了黃蓋的詐降,被大火燒得暈頭轉向。

曹操不知所措,愴惶逃命,返回許昌從鄂城的華容退逃不現實,因為孫劉聯軍主力大部分部署在這裡。

曹操敗退經過鄂城的華容根本不存在。

議論之二:如果曹操直奔西北,經沔陽和潛江,逃往漢水河渡江往許昌,走這條路線可否?當時潛江屬古華容還在雲夢澤中,儘是湖泊河流和沼澤地,到那裡去只是自投羅網,走向絕路。

所以說,曹操敗退時經過古華容(潛江)一說也不存在。

議論之三:那麼曹操只好決定往西,朝江陵方向逃竄。

因為江陵有他留守的部隊和一個築有圍城城牆可以防守的大城鎮,這才是他的萬全之策。

但若溯江而上原路返回,有兩條路可選擇:一是從監利走,但從監利以北的地方退到江陵是更不可能,因為大片沼澤和零星湖泊,拖人帶馬是無法通過的啊!

議論之四:最後只剩下通往西古華容方向一條叫華容道的小路(位於今石首市與華容縣之間),往山里跑,萬一遇險有可能找到避難之所,走這條路會有一線生存的希望。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中寫道:正行時,軍士稟曰:「前面有兩條路,請問丞相從哪條路去?」操問:「哪條路近?」軍士曰:「大路稍平,卻遠五十餘里。

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餘里;只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

」操令人上山觀望,回報:「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並無動靜。

」操叫前軍便走華容道小路。

諸將曰:「烽煙起處,必有軍馬,何故反走這條路?」操曰:「豈不聞兵書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諸葛亮多謀,故使人于山僻燒煙,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他卻伏兵於大路等著。

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計!」諸將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

」遂勒兵走華容道。

此時人皆飢倒,馬盡睏乏。

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中箭著槍者勉強而走。

衣甲濕透,個個不全;軍器旗幡,紛紛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趕得慌,只騎得禿馬,鞍轡衣服,盡皆拋棄。

正值隆冬嚴寒之時,其苦何可勝言。

操見前軍停馬不進,問是何故。

回報曰:「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塹內積水不流,泥陷馬蹄,不能前進。

」操大怒,叱曰:「軍旅逢山開路,遇水疊橋,豈有泥濘不堪行之理!」傳下號令,教老弱中傷軍士在後慢行,強壯者擔土束柴,搬草運蘆,填塞道路。

務要即時行動,如違令者斬。

眾軍只得都下馬,就路旁砍伐竹木,填塞山路……

操分撥已定,遂上馬引眾奔回許昌。

荊州原降文武各官,依舊帶回許昌調用。

曹仁自遣曹洪據守彝陵、南郡,以防周瑜。

……

從曹軍敗退路線結合當時的人物個性,地理特徵和《三國演義》、《三國志》以及一些重要歷史遺蹟認真分析,曹操應該怎樣選擇撤退路線?(作者湘客 系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那些計謀--初出茅廬是如何樹立威望的

一、隆中對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

華容道關公義釋曹操,關羽究竟意欲何為?

熟讀三國歷史的都知道。 黃蓋火燒曹操的連環戰船之後,甘寧又在其陸上聯營放火,曹操見無處可守便要退回夷陵,但是一路十 分狼狽,先後遇甘寧、凌統、趙雲、張飛,又加天逢陰雨水米未進,幾乎可用束手待斃來...

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

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發現曹操不該身亡,又考慮到曹操對關羽有恩,於是派關羽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給他做。曹操赤壁兵敗後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

曹操敗走華容道真是諸葛亮神機妙算安排的嗎

黃蓋詐降,周瑜總攻,劉備見這邊火光沖天,也趕來助戰。殺的曹操丟盔棄甲,大敗而逃。這一局,《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妙計有重點刻畫。曹操僅帶親隨27騎逃命,諸葛亮算定曹操必走小路,關羽不服:「假如他走...

石首有條華容道(3)

□湘客《資治通鑑》記載: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漢末《英雄記》記載:曹公赤壁之敗,至雲夢大澤,遇大霧,迷道。...

令人扼腕嘆息的華容道事件是真是假?

《三國演義》描寫關羽,歷來都讚揚他的忠義,而表現他忠義的情節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千里走單騎,另一個是華容道放曹。學者毛宗崗對他的行為大家讚揚。稱其「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

還原一個真實的三國 敗走華容道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對曹操敗走華容道的故事耳熟能詳。《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小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