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其實還有你所不知道的一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當中,華容道關羽放曹,普遍被認為是關羽對劉備的不忠,我不這樣認為。
原因有二:其一華容道關羽放曹是緩兵之計;其二史料記載曹操從赤壁敗退,走的確實是華容道,但並沒有遇上關羽。
1、華容道關羽該不該放曹
按《三國演義》的虛構成分,關羽在華容道設伏,遇倒曹操,關羽有多少兵力,是否能夠劫住曹軍,這裡是個疑問,所以,我認為:華容道關羽放曹是緩兵之計。
《三國演義》當中有這樣一段話:
「雲長領了將令,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去了。
玄德曰:「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
」孔明曰:「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
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
」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可見,關羽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他的這點兵力估計不能夠劫住曹操,再者,劉備、諸葛亮早知道關羽要放曹操,他們這樣安排是有用意的,一則順帶讓關羽還曹操個人情,二者是消滅曹操,從力量對比來看,不利於他們與東吳的抗衡。
所以華容道關羽放曹是緩兵之計。
從大局來說,曹操如果死在了華容道,好不容易統一的北方必將再次陷入混亂的分裂局面,而此時孫權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并吞北方,但劉備實力不足與之抗衡,諸葛亮在「隆中對」之時所設計的「三分天下」的格局將變成孫權一家獨大的局面,而必將導致「隆中對」路線的全盤流產,天下將盡歸東吳。
而如果放過曹操,則保持了北方的穩定,使孫權有所顧忌,而劉備正好可以趁著曹操和孫權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逐步奪取荊州,再尋找時機占領益州,從而實現「隆中對」的中期目標,再鞏固後方,待機奪取中原,從而最終達到「光復漢室」的最終目標。
2、敗走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這是《三國演義》中的。
歷史上,關羽和華容道沒什麼關係。
《三國演義》中寫上如此一段,藝術加工了,是為了襯托關羽的義。
羅貫中誤導了很多人。
而真正的歷史是:曹操從赤壁敗退,走的確實是華容道,但並沒有遇上關羽;曹操在途中確曾大笑,但不是三次,而是一次;曹操笑的也不是諸葛亮與周瑜智謀不足,而是笑劉備雖有計謀卻遲緩;曹操笑後確也出現了敵情,但已無驚無險。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計,索性又一把火燒掉所剩戰船,率軍經華容向江陵一路敗退。
孫劉聯軍則水陸並進,尾隨曹軍,緊追不捨。
其實,當時曹操雖然戰敗,但面臨的形勢並不十分嚴峻。
因為在赤壁交鋒之前,是曹操強大,孫劉弱小,孫權和劉備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挫敗曹操的強大攻勢,使曹操不得渡過長江,以保全自己的勢力範圍,或保證自己不被曹操消滅掉,在勝負未卜的情況下,他們沒有也無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敗退的路線上去設伏。
所以,曹操在敗退的路上,雖後有追兵,卻前無伏軍。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說:曹操戰船被燒,率軍從華容道步行而歸。
華容道上一片泥濘,根本無法通行,加之那天又颳大風,行走更加艱難。
於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墊路,大軍才得以通過,而羸兵被人馬踐踏,深陷泥中,死亡無數。
眼看大軍就要全部通過華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
諸將本已狼狽不堪,見曹操大笑,十分不解,問曹操為何發笑。
曹操說道:「劉備的才智與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計謀總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馬至華容道放火,我等必全軍覆沒了。
」曹操話音剛落,接探馬報劉備追兵在後面開始順風點火。
但曹操大軍已通過華容道,奔江陵而去。
《三國演義》三分虛,七分實,不能盡信。
3、華容道關羽放曹是諸葛亮的計中計。
從劉備集團內部來說,諸葛亮自出山之後,一直感到來自各方面的質疑之聲,特別是劉備的兩個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據野史說在「火燒博望坡」之前諸葛亮登台拜帥之時,張飛曾經「怒闖轅門」,鬧得很不愉快;關羽雖然嘴上不說,但也將對諸葛亮的質疑和不滿藏在了心裡。
火燒博望坡之後,張飛已經基本信服了諸葛亮,但關羽在心中還有一個結沒有解開,這一切又怎能瞞過諸葛亮的眼睛呢。
此次在明知派關羽去會放走曹操的情況下,仍派關羽去,並讓他立下軍令狀,正好可以藉此抓住關羽的一個把柄,使之以後能夠「心悅誠服」地嚴格執行自己的軍令;另一方面,也可藉此讓關羽還了曹操當日「厚待」之情,好在今後對曹操的作戰中,全身心的投入,不會再為這份「恩情」對曹操有所顧忌,從而影響「光復漢室」的進程。
華容道關羽放曹,釋放出《三國演義》作者的種種用意:一則為體現關羽之「義」,二則為諸葛亮臉上貼金。
三國演義中曹操為何能「順利」敗走華容道?諸葛亮的安排!
老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的意思是年少的時候不要看《水滸傳》,年輕氣盛時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年長的時候不要看《三國演義》,年紀漸長時容易城府太深,爾虞我詐。由此,我們也知道了《三國演義...
歷史上的三國對比文學作品中的三國,關羽沒有堵在華容道-蜀漢篇
上一期我們講到了曹魏集團5個人物事跡的正史和文學作品的比對,今天我們來講蜀漢集團的比對,沒看到上一期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之後在我的主頁裡面可以找到之前的文章哦。1:鞭打督郵三國演義第1集,劉備帶領關...
諸葛亮料到曹操赤壁戰敗後從華容道逃走,卻為何還讓關羽鎮守?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有著華容道的精彩一幕。而經常有讀者會問小編,為什麼諸葛亮明知曹操走華容道,為何派曹操對其有恩的關羽駐守呢?今天藉此文來做出簡略的回答。首先,我們要明確,這一場景是《三國演義...
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居然是諸葛亮的刻意安排?
赤壁之戰曹操吃了大虧,燒了戰船敗走華容道,諸葛亮命張飛和趙雲駐守曹操敗逃的必由之路搶物資糧草,點名讓關羽作為最後一波軍隊駐紮華容道攔截並擒獲曹操,關羽還立了軍令狀不擒住曹操自己以死謝罪,結局大家...
三國系列之曹操敗走華龍道
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的船艦被劉備燒了,引領軍隊從華容道撤退,路上遇到了泥濘,道路不通暢,又颳起了大風,沒辦法只好讓羸弱的士兵背著草填在馬下,騎兵才能過去。羸弱的士兵被騎兵踐踏,陷於泥中,死者很多...
義釋曹操不關關羽的事?《三國演義》中你不知道的七大假歷史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人們耳聽能詳的故事。諸如,關羽的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諸葛亮的火燒博望坡等等,但你能想像他們並不是真正的歷史事件,是作者杜撰或者假借他人的故事嗎?我想聽到這個,你一定目瞪口...
諸葛亮兩次給關羽挖坑:一次給自己賺人情,一次讓北伐最終失敗
關羽和諸葛亮都是自視甚高的人,自打相識,他們便互不感冒。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剛愎自用,輕易看不起別人,而且都還只能當蜀漢的二號人物,除了劉備,沒人能對他們呼來喚去!
諸葛亮被神化!草船借箭、空城計嚇退司馬懿,跟他沒有半毛錢關係
說起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談起神機妙算、用兵如神,恐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人就是諸葛亮。像草船借箭,聯合東吳打敗曹操,大唱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諸葛亮並非智囊,劉備打仗依靠的其實是此人,史書這句話可見真相
大家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之前,一路吃敗仗,啥地盤也沒打下來,後面還好有個徐元直為他出謀劃策,小勝幾場。曹操欣賞徐元直的才華,就利用徐元直老娘把他誆騙到了許都。徐元直在拜別劉備前,向劉備推薦了南陽靠...
說說諸葛亮被神化的部分: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空城計都是假的!
一本《三國演義》讓諸葛亮成為了多智近妖的神人,但是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是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卻遠遠沒有《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麼神奇。火燒博望、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計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故...
三國風云:諸葛亮刻意安排在華容道放走曹操?
在一個弱者、次強者、強者的三方對決中,如果次強者者水平較高,則弱者最好是挑起次強者和強者之間的爭鬥,而自己就袖手旁觀坐收漁翁之利;如果次強者水平也較低,那麼弱者為了爭取更大的生存機會,就應當先幫...
難道我們這些年的書白讀了?那些你不知道的三國冷歷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古人是非都已作古,只待後人評說。如今三國已經成為了人人都熱愛討論的話題,而赤壁之戰作為三國時期最精彩...
演義中諸葛亮到處搶功勞,一出山就把自己老闆的功勞搶走了
說到三國中的劉備,可能很多人都認為他只會哭鼻子。而一說到諸葛亮,那可就是智慧的化身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是對他最好的寫照。但這其實都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而在正史上,劉備的軍事能力應該更出色。
三國演義里這些是假的,但是很多人都以為是真的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影響極廣,因為太過精彩,很多人把三國演義當成了真正的歷史看待,確實,三國演義中有許多歷史,甚至一些歷史細節就是大段抄襲三國志的,而且小說還挺有邏輯性,是容易被誤會為真正...
諸葛亮三次用人失誤,兩次錯用關羽,另一次差點害死了自己
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能人,尤其是在軍事上更是豪傑倍出,不過最出名的人物還要數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臥龍」諸葛亮。從目前能查到的資料來看,諸葛亮不僅有很強的政務能力,更是憑著神出鬼沒的軍事謀略銘...
明明知道關羽重情義,諸葛亮為何還讓他去守華容道?不愧是臥龍啊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80萬軍隊向東吳進發,此役是他平定中原,統一全國的最後一戰。如果曹操勝利,那麼中原大定,自己也能建立萬世功勳,誇耀後世。為了此役的順利進行,曹操不惜大興土木製造戰...
關羽改變了三國的兩次歷史進程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跟隨劉備轉戰南北,為劉備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三國演義中更將其尊稱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由於三國演義對關羽的完美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