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其實還有你所不知道的一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當中,華容道關羽放曹,普遍被認為是關羽對劉備的不忠,我不這樣認為。

原因有二:其一華容道關羽放曹是緩兵之計;其二史料記載曹操從赤壁敗退,走的確實是華容道,但並沒有遇上關羽。

新三國 劇照

1、華容道關羽該不該放曹

按《三國演義》的虛構成分,關羽在華容道設伏,遇倒曹操,關羽有多少兵力,是否能夠劫住曹軍,這裡是個疑問,所以,我認為:華容道關羽放曹是緩兵之計。

《三國演義》當中有這樣一段話:

「雲長領了將令,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去了。

玄德曰:「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

」孔明曰:「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

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

」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可見,關羽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他的這點兵力估計不能夠劫住曹操,再者,劉備、諸葛亮早知道關羽要放曹操,他們這樣安排是有用意的,一則順帶讓關羽還曹操個人情,二者是消滅曹操,從力量對比來看,不利於他們與東吳的抗衡。

所以華容道關羽放曹是緩兵之計。

從大局來說,曹操如果死在了華容道,好不容易統一的北方必將再次陷入混亂的分裂局面,而此時孫權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并吞北方,但劉備實力不足與之抗衡,諸葛亮在「隆中對」之時所設計的「三分天下」的格局將變成孫權一家獨大的局面,而必將導致「隆中對」路線的全盤流產,天下將盡歸東吳。

而如果放過曹操,則保持了北方的穩定,使孫權有所顧忌,而劉備正好可以趁著曹操和孫權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逐步奪取荊州,再尋找時機占領益州,從而實現「隆中對」的中期目標,再鞏固後方,待機奪取中原,從而最終達到「光復漢室」的最終目標。

新三國 劇照

2、敗走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這是《三國演義》中的。

歷史上,關羽和華容道沒什麼關係。

《三國演義》中寫上如此一段,藝術加工了,是為了襯托關羽的義。

羅貫中誤導了很多人。

而真正的歷史是:曹操從赤壁敗退,走的確實是華容道,但並沒有遇上關羽;曹操在途中確曾大笑,但不是三次,而是一次;曹操笑的也不是諸葛亮與周瑜智謀不足,而是笑劉備雖有計謀卻遲緩;曹操笑後確也出現了敵情,但已無驚無險。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計,索性又一把火燒掉所剩戰船,率軍經華容向江陵一路敗退。

孫劉聯軍則水陸並進,尾隨曹軍,緊追不捨。

其實,當時曹操雖然戰敗,但面臨的形勢並不十分嚴峻。

因為在赤壁交鋒之前,是曹操強大,孫劉弱小,孫權和劉備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挫敗曹操的強大攻勢,使曹操不得渡過長江,以保全自己的勢力範圍,或保證自己不被曹操消滅掉,在勝負未卜的情況下,他們沒有也無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敗退的路線上去設伏。

所以,曹操在敗退的路上,雖後有追兵,卻前無伏軍。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說:曹操戰船被燒,率軍從華容道步行而歸。

華容道上一片泥濘,根本無法通行,加之那天又颳大風,行走更加艱難。

於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墊路,大軍才得以通過,而羸兵被人馬踐踏,深陷泥中,死亡無數。

眼看大軍就要全部通過華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

諸將本已狼狽不堪,見曹操大笑,十分不解,問曹操為何發笑。

曹操說道:「劉備的才智與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計謀總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馬至華容道放火,我等必全軍覆沒了。

」曹操話音剛落,接探馬報劉備追兵在後面開始順風點火。

但曹操大軍已通過華容道,奔江陵而去。

《三國演義》三分虛,七分實,不能盡信。

新三國 劇照

3、華容道關羽放曹是諸葛亮的計中計。

從劉備集團內部來說,諸葛亮自出山之後,一直感到來自各方面的質疑之聲,特別是劉備的兩個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據野史說在「火燒博望坡」之前諸葛亮登台拜帥之時,張飛曾經「怒闖轅門」,鬧得很不愉快;關羽雖然嘴上不說,但也將對諸葛亮的質疑和不滿藏在了心裡。

火燒博望坡之後,張飛已經基本信服了諸葛亮,但關羽在心中還有一個結沒有解開,這一切又怎能瞞過諸葛亮的眼睛呢。

此次在明知派關羽去會放走曹操的情況下,仍派關羽去,並讓他立下軍令狀,正好可以藉此抓住關羽的一個把柄,使之以後能夠「心悅誠服」地嚴格執行自己的軍令;另一方面,也可藉此讓關羽還了曹操當日「厚待」之情,好在今後對曹操的作戰中,全身心的投入,不會再為這份「恩情」對曹操有所顧忌,從而影響「光復漢室」的進程。

華容道關羽放曹,釋放出《三國演義》作者的種種用意:一則為體現關羽之「義」,二則為諸葛亮臉上貼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系列之曹操敗走華龍道

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的船艦被劉備燒了,引領軍隊從華容道撤退,路上遇到了泥濘,道路不通暢,又颳起了大風,沒辦法只好讓羸弱的士兵背著草填在馬下,騎兵才能過去。羸弱的士兵被騎兵踐踏,陷於泥中,死者很多...

三國風云:諸葛亮刻意安排在華容道放走曹操?

在一個弱者、次強者、強者的三方對決中,如果次強者者水平較高,則弱者最好是挑起次強者和強者之間的爭鬥,而自己就袖手旁觀坐收漁翁之利;如果次強者水平也較低,那麼弱者為了爭取更大的生存機會,就應當先幫...

關羽改變了三國的兩次歷史進程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跟隨劉備轉戰南北,為劉備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三國演義中更將其尊稱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由於三國演義對關羽的完美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