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有些真相,我們誤傳了1000多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赤壁之戰有些真相,我們誤傳了1000多年!‖百味中原
文‖賈鳳翔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事件,《三國演義》寫得相當精彩。
我們感謝老羅同志的妙筆,不過,我們也應該知道史書上赤壁之戰是什麼樣子。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向南進軍。
劉備率軍南逃。
曹操追到當陽縣的長坂坡,打敗了劉備。
張飛帶了幾十個人在橋邊斷後,暫時阻擋了曹軍一下,卻無法轉敗為勝。
趙雲拼了自己的性命救出甘夫人與阿斗。
甘夫人跳井自殺、趙雲推倒土牆是小說里加工的。
劉備的幾千士兵到了江夏郡與劉琦會合,兵力合起來有兩萬,與曹操的二十幾萬懸殊很大。
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態根急了,請你派我到孫權那裡,向他求救。
」劉備便派諸葛亮去求孫權。
孫權正被曹操「與將軍會獵於吳」的恐嚇弄得心裡發毛。
張昭主張向曹操投降,周瑜、魯肅主戰。
諸葛亮見了孫權,孫權問他:「你看我應該怎麼辦?」諸葛亮說:「您若能抵得住曹操的力量,不妨早一點跟他翻臉;倘若不足以與曹操對抗,那就索性投降。
」孫權問:「劉豫州作何打算?」諸葛亮回答:「劉豫州跟你不一樣,他是漢朝皇室的一分子,又英才蓋世。
能否戰勝曹操,聽由老天爺來決定。
即使敢了,也無所謂。
但他無論如何也不能向曹操投降。
」孫權勃然大怒:「劉豫州『英才蓋世』,我孫權就是草包?」諸葛亮的激將法成功。
孫權下令周瑜、程普、魯肅三員大將領兵三萬,去江夏郡與劉備、劉琦合作,共同抵抗曹操。
在諸葛亮見孫權之前,孫權已經聽到過魯肅與周瑜的主戰論調。
魯肅在諸葛亮來到之前就作為代表去聯絡劉備。
關於周瑜,盧溥的《江表傳》比陳壽的《三國志》寫得更具體:孫權聽了周瑜的一番話,拔出刀來,把面前的案砍下一隻角,對參加會議的人說:「倘若有人再說我們應該迎曹,我就砍他,像砍這個案一樣。
」孫權本就有抗曹意向,魯肅、周瑜堅定了他的信念,諸葛亮將他的意向變為行動。
雙方交戰的地點是赤壁,不是烏林。
烏林在長江北岸,赤壁在長江南岸。
曹操的兵,大部分是從北方來的陸軍;小部分是劉琮的水軍;也有極小部分,是在許都鑿人工湖訓練出來的水軍。
曹操的水軍在船上由水路走;陸軍分成兩路,分別沿著長江兩岸,在陸地上行。
南岸的一路在赤壁吃了虧。
曹操下令叫南岸的陸軍趕緊上船。
船也是分為兩路沿著兩側順流下駛。
南岸陸軍上了船以後,曹操叫這些船駛向北岸,與原來沿著北岸而行的船靠在一起。
船要用纜索牽在岸上。
把若干只船互相扣起來,只要把其中一隻的纜系在岸上就行了。
這並不是中了孫劉方的所謂「連環計」。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有不少藝術加工。
沒有「草船借箭」的事。
沒有借東風,東風是自然現象。
沒有東風照樣可以火攻。
黃蓋把裝滿乾草的船點了火,由南岸的上游之處,斜對著北岸的下游之處行駛。
周瑜沒有嫉妒諸葛亮。
周瑜在赤壁之戰期間是孫軍的「左部督」,而諸葛亮當時連劉備的軍師也不是,他當劉備的軍師將軍是在幫助劉備打下成都以後,他受任為「軍師中郎將」,也要等到赤壁之戰結束,劉備攻下了湖南的四個郡以後。
周瑜34歲,諸葛亮27歲。
周瑜光明磊落,坦誠待人,十分愛才,把老前輩程普都感動得說出「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的話,他不可能嫉妒當時地位低下、比自己小7歲的小弟弟。
諸葛亮沒有「三氣周瑜」把他氣死,周瑜死於箭瘡。
黃蓋用火攻是真實的。
他向周瑜建議,周瑜接受了。
黃蓋派人暗中向曹軍送信,聯繫投降事宜。
曹操告訴黃蓋的代表,接受他的投降,叫他在指定的日期帶自己的部隊與兵器糧草,乘船由南岸到北岸來。
《三國演義》里寫道,周瑜為使曹操相信黃蓋不是詐降,設了個「苦肉計」,叫黃蓋冒犯周瑜。
周瑜叫眾將領「各領三個月的糧草,準備禦敵」。
黃蓋卻突然大聲反對,說:「莫說三個月,便支三十個月的糧草,也不濟事。
」黃蓋又說:「若是這個月破的便破;倘若這個月破他不了,那就只有依照張昭的主張,索性投降。
」於是周瑜大怒,叫左右把黃蓋拖下去斬首。
眾將領紛紛求情,黃蓋才倖免一死,改打了50下「脊杖」,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這個「苦肉計」是虛構的。
曹操很容易相信黃蓋的投降是真的。
他的兵力比孫劉聯軍的兵力大得太多,黃蓋不願與周瑜同歸於儘是合於常理的。
十幾年來投降曹操的人太多,曹操受降成習慣。
到了約定那一天,黃蓋點齊十艘大船,裝滿乾柴枯草,澆了油,蓋上麻布,插上旗子,駛向烏林。
在十艘大船後面,有幾隻小船跟著,好讓黃蓋與兵士放火之後逃走。
黃蓋站在第一艘大船的船頭,其餘九艘和小船陸續跟進。
駛到江中心,黃蓋吩咐「揚帆」,大小船隻速度加快。
這些船距曹船兩里左右時,黃蓋一聲令下,兵士一齊點火,火球一般的十艘大船沖向曹船。
轉瞬之間,成百成千的曹船都著了火,岸上的樹林與帳篷也大部分著了火,燒成一片。
曹操下令,全軍向江陵撤退。
曹操選擇了最近的路:經過華容縣城的所謂華容道。
漢朝的華容縣城,在今天湖北監利縣北邊偏西的上坊東村附近。
現在的湖南華容縣是三國時代吳國創設的一個縣,原名南安,到了隋朝才改名華容。
華容道是一條小路,路的兩旁是湖沼與泥濘地,偏偏又下了幾天雨,路上積滿了水。
曹操叫士兵到路旁的人家去徵集草料鋪路,但草鋪得慢,人馬走得快,鋪草的兵士被蜂擁而來的人馬踩踏而死。
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也是藝術加工的,這時關羽和劉備一起在後面追殺曹軍。
曹操帶了敗將殘兵到達江陵縣,留下堂兄弟曹仁與徐晃負責防守江陵,叫柴進守襄陽,自己回到許都。
曹操過去從未受到如此大的挫敗,但他意志並未因此而消沉。
他向人說:「孤不羞走。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我不把撤退當成難為情的事。
」
搞歷史的人探究歷史真相,搞文學的人追求藝術效果。
搞歷史的人批評搞文學的人不尊重歷史,搞文學的人批評搞歷史的人拘泥於歷史,這兩種批評都是不對的。
二者追求的目標不同,當然做法不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攝影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
【作者簡介】賈鳳翔,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現為許昌市老幹部大學文學教師。
在小說、散文、戲劇、影視、曲藝、詩歌、文藝理論、書法、音樂、攝影諸領域均有作品在國家級、省級發表或獲獎,出書三十餘本。
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
名列《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
博客被新浪總部評為全球十大新銳之一。
「百味中原」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
品中原百味,看「百味中原」。
百味中原,向您展示一個千姿百味的中原!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役是哪個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役是赤壁之戰。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
難道我們這些年的書白讀了?那些你不知道的三國冷歷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古人是非都已作古,只待後人評說。如今三國已經成為了人人都熱愛討論的話題,而赤壁之戰作為三國時期最精彩...
赤壁之戰中,誰的功勞最大,看看你猜對了嗎?
赤壁之戰,贏得可是不同凡響,以少勝多,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孫權劉備聯軍,五萬餘人抵擋曹軍的十七八萬人,雖不說綽綽有餘,但是憑藉他們的智慧的用兵方略和作戰計劃,火燒赤壁,燒的曹操棄盔丟甲而逃。而...
擁有「王佐之能」的周瑜究竟怎麼死的?反正不是諸葛亮氣死的!
吳國大都督,周瑜,和好友孫策一起打下了江東,成就了不世基業,但是和孫策一樣,都是一個短命鬼,孫策被謀殺,周瑜也是僅僅只活了三十六歲。小說《三國演義》里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慧,對歷史上的周瑜形象做了...
羅貫中筆下的赤壁之戰欺騙了多少人?
公元208年,曹魏軍團在統一中國北方之後起兵五十萬餘進攻江南,想一舉突破長江天險,成就統一中國的大業。面對北方的大兵壓境,江南的另外兩股勢力孫權和劉備面臨著生死抉擇,要麼投降,要麼等死,當然,...
三國地圖|赤壁之戰只是場遭遇戰?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三國志 · 武帝紀》以上這句話,就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出處。如果讀史只看本傳,赤壁之戰的確只是曹操與劉備、孫權的一場遭遇戰。但具...
循跡古戰場 | 火燒赤壁
下載【循跡】,聽袁騰飛講古戰場。 當初魯肅一心想搶先曹操一步搭上劉備這條線,而後,諸葛亮在柴桑見到了孫權,先用激將法——你孫權要是覺得自己打不過曹操,趕緊投降得了,省得麻煩。孫權到底年輕,被激怒...
赤壁之戰定三國:諸葛亮封神,還是周瑜之巔峰?(二)
前一篇文章中,悅史君「遙想公瑾當年」,講述了周瑜的前傳:年少時,他與同齡人、江東「小霸王」孫策有總角之好,協力共擔大業;孫策之父烏程侯、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孫堅被刺後,他又通過丹陽借兵、戎馬數...
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造三分天下格局
曹操平定北方以後,公元208年,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他的人馬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琮聽到曹軍聲勢浩大,嚇破了膽,先派人求降了。 這時候,劉備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駐守。他聽到...
沒有「草船借箭」的諸葛亮,歷史上真實的赤壁之戰是怎麼打的?
東漢末年,孫權和劉備聯軍在赤壁一帶大破曹操,曹操回去後,孫權和劉備各自奪取荊州的一部分,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案例。但是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在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在三國志魏書吳書中的記載也有相當的差別
曹操在荊州的一帆風順,當然驚動了一江之隔的孫權。劉表去世的時候,魯肅就建議孫權:「荊州是我們的鄰居,沃野萬里國險民富。如果能夠據為己有,則是建立帝王霸業的根本。如今劉表去世,他的兩個兒子不和,...
赤壁失敗的緣由,夢三國的戰爭論
赤壁之戰曹操為何會以絕對的優勢敗給孫劉聯軍,這場戰爭的過程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於這個問題,正史、野史和演義的說法都相互有出入。而今天我們要看的是黎東方先生在他的細說三國中是如何講述這場戰爭經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