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原文加翻譯!(第二篇:討董聯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原文: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
太祖行奮武將軍。
譯文: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起兵討伐董卓,兵眾各有數萬人。
他們推舉勃海太守袁紹為盟主,而曹操兼奮武將軍。
《英雄記》記載,韓馥字文節,潁川人。
時任御史中丞。
董卓任命他為冀州牧。
《英雄記》記載,孔伷字公緒,陳留人。
張璠《漢紀》記載鄭泰曾跟董卓說:「孔公緒能清談高論,把死的說成活的。
」
劉岱,是劉繇之兄,他的事情見《吳志》。
《英雄記》記載,王匡字公節,泰山人。
輕財好施,以義氣任俠著稱。
謝承《後漢書》記載,王匡年輕時與蔡邕很要好。
那年被董卓軍打敗,回到泰山,收集勁勇數千人,想要與張邈會合。
王匡以前曾經殺了一個執金吾叫胡母班。
胡母班的親屬不勝憤怒,聯合曹操殺了王匡。
《英雄記》記載,橋瑁字元偉,橋玄同族兄弟之子。
以前當過兗州刺史,很有威名聲望。
袁遺字伯業,袁紹的堂兄。
擔任長安令。
河間張超曾經向太尉硃俊推薦袁遺,稱袁遺「有冠絕當世的聰明和這個時代無人能及的氣量。
他的忠誠和正直,上天所賜,要說起博覽全書,精通各家,登高能做賦,看物能知名,那就要數今天這個人了,遠了就沒有能夠比得上的。
」他的事記錄在《超集》。
《英雄記》記載,袁紹後來叫袁遺當了揚州刺史,被袁術打敗。
曹操稱「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耳。
」這話收在曹丕的《典論》里。
鮑信的事跡見他兒子鮑勛的傳。
原文:二月,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
卓留屯洛陽,遂焚宮室。
是時紹屯河內,邈、岱、瑁、遺屯酸棗,術屯南陽,伷屯潁川,馥在鄴。
卓兵強,紹等莫敢先進。
太祖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
向使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周之險,東向以臨天下。
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
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
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將據成皋。
邈遣將衛茲分兵隨太祖。
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
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
榮見太祖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譯文:二月,董卓聽說眾諸侯起兵的消息,就強迫天子遷都長安。
而董卓自己留駐在洛陽,點了一把火,燒毀了洛陽宮室。
這時,袁紹屯兵河內;張邈、劉岱、橋瑁、袁遺屯兵酸棗;袁術屯兵南陽;孔伷屯兵潁川;韓馥屯兵在鄴。
董卓的兵力強大,而且都是西涼精兵,袁紹等都不敢率先進攻。
曹操說:「舉義兵討伐暴亂,大軍已經聚合,大家遲疑什麼?假使董卓聽到起兵的消息後,倚靠王室以自重,據守古代二周的天險,向東出兵來控制天下,這樣雖然不合正道,但還是能造成禍害。
而現在,他焚燒了宮室,劫持了天子,遷徙都城,全國人民都為之震動,不知該歸附誰。
這正是天要滅亡董卓的時候,我們一戰就可以安定天下,機不可失啊!」
曹操便引兵西進,打算占據成皋。
張邈派遣將領衛茲,分兵跟隨曹操西進。
曹兵到滎陽汴水,遭遇董卓的手下將領徐榮,交戰不利,曹操的兵傷亡很多,自己被冷箭射中,所騎的馬也受了傷。
曹操的堂弟曹洪,把自己所騎的馬給曹操騎(曹洪救曹操是真實的),曹操才得以乘黑夜逃走。
徐榮見曹操所率領的兵雖少,但能奮力作戰一整天,想酸棗一地不易攻下,便也引兵回去了。
原文:太祖到酸棗,諸軍兵十餘萬,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
太祖責讓之,因為謀曰「諸君聽吾計,使勃海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全制其險。
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
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邈等不能用。
譯文:曹操到了酸棗,見各軍隊有十幾萬人,每天就知道擺酒宴,並不考慮進攻的事情,便責怪他們,為他們出主意說:「各位來聽一聽我的計劃!現在我們應該由勃海太守袁紹,帶河內之兵進攻孟津,酸棗的各位將軍守住成皋,占據敖倉,封鎖住轘轅、太谷這兩個關口,完全控制住險要之地。
由袁術將軍率領南陽之兵,進攻丹水、析州,進入武關(三地皆在河南省內鄉縣),用以震懾三輔(指長安、馮翊、扶風,今陝西中部地區)。
各軍都應高築壘,深挖溝,不要出戰。
多搞點疑兵來嚇唬他們,顯示一下現在天下各地豪傑聯合圍攻董卓的形勢,以我們正義之師來誅討逆賊,可以馬上平定。
現在各軍仗義起事,卻猶豫著不敢前進,真讓天下人失望!我私下裡為各位感到羞恥!」張邈等不肯用曹操的計劃。
原文: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與兵四千餘人。
還到龍亢,士卒多叛。
至銍、建平,復收兵得千餘人,進屯河內。
劉岱與橋瑁相惡,岱殺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
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太祖拒之。
紹又嘗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舉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惡焉。
二年春,紹、馥遂立虞為帝,虞終不敢當。
譯文:曹操的兵少,便和夏侯惇等到揚州去募兵。
揚州刺史陳溫、丹陽太守周昕撥出士兵四千餘人給曹操。
曹操帶著這些兵回來,到龍亢時,這些兵很多都叛逃了。
到了銍、建平二地,又收得兵士千餘人,進駐河內。
劉岱和橋瑁二人之間關係不好,相互憎惡。
劉岱殺了橋瑁,讓王肱兼任東郡太守。
袁紹和韓馥二人密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曹操拒絕參與。
劉虞始終不敢當。
以前有一次,袁紹得到一顆玉印,他以為這是一種佳兆,有一次在曹操在座時,把玉印舉向曹操的胳膊肘邊。
曹操笑笑,更加厭惡他。
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春,袁紹、韓馥二人立幽州牧劉虞為帝。
但劉虞始終不敢接受。
《魏書》記載,士兵們謀叛,夜裡火燒曹操營帳,曹操持劍殺了數十人(丞相武藝高強,佩服佩服),其餘的都被震懾住了,曹操才得出營;剩下不反叛的士兵有五百餘人。
《魏書》記載曹操回答袁紹說:「董卓的罪,四海皆知,我們會合大眾、興起義兵,而遠近莫不響應,這是我們以義動人的緣故。
現在幼主微弱,被奸臣所制,但還沒有出現像當年昌邑王那樣亡國的行為,而一旦改立皇帝,誰來安撫天下?諸君朝北,我自西向。
」
《魏書》記載,曹操大笑著說:「我不聽你的。
」袁紹又使人跟曹操說:「今袁公兵力強盛,兩個兒子又長大了,天下群英,有誰能超過這樣的?」曹操不回答。
因為這事,曹操更看不起袁紹,圖謀誅滅他。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為什麼會失敗?
東漢末年,董卓作亂,群雄並起,組成義軍一起討伐董卓,也就是關東聯軍,諸侯們一致推舉袁紹為盟主,一起盟誓,雄赳赳氣昂昂地討伐董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但是,最後卻失敗了,為什麼會...
十八路諸侯都有誰?史學家是否醜化曹操?劉備為何不是第十九鎮?
十八路諸侯,有兩種提法,一種指漢末以曹操和袁紹為首的討伐董卓的十八支隊伍的首領;一種是指秦亡後西楚霸王項羽分封的以劉邦為首的十八路諸侯王。東漢末期獻帝初平元年(西元190年),爆發了董卓討伐戰(...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會失敗,是因為實力和人數都不如對方
《三國演義》第五回說道曹操「發矯詔諸鎮」,號召天下興義師討伐董卓,檄文一發,十八路諸侯就此產生。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
三國真相之十八路聯軍
導言:重小到大,我們由於讀三國演義,看三國演義以及各種三國美文,導致我們了解的真正三國歷史已經早已偏離歷史。如果沒有真正的去讀那些比較權威的三國記傳,我們或許就會將真正的歷史真相變為我們現在百見...
三國演義人物簡明統計16(按出場順序)
113、劉岱(?-192年),字公山,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西北)人。東漢末年兗州刺史,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討伐董卓的漢末群雄之一。 114、王匡(?-190年代),字公節,中國東漢末年...
不是曹操不想做能臣,是亂世只能出梟雄,治世有能臣,時勢造英雄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縣人,姓曹名操,字孟德,西漢相國曹參的後代(可能只是附會)。東漢桓帝在位時,曹騰任中常侍大長秋,封為曹亭侯。他的養子名曹嵩,繼承了他的封爵,曾官至太尉,但沒有人知道他是從誰家過...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盟主袁紹官職不高,誰最高?
漢末三國時代,黃巾起義,天下大亂,董卓作亂,嗜殺成性,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實際上,沒有那麼多,在這十幾路諸侯中,袁紹被推舉為盟主,實際上,在當時,袁紹的官職並不是最高的,那麼,官職最高的是誰呢?
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戰
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戰是東漢末年,關東各地諸侯群雄組織地方聯軍對抗董卓的戰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群雄見此,以討董為名起兵,...
董卓禍亂敗朝綱,諸侯討伐誅叛黨
董卓奉詔率軍開赴洛陽以後,燒殺搶掠,讓大漢王朝最後一點殘光變得更加昏暗了。當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昏庸無道,喪盡天良。在三國演義中,由曹操發起的反董卓聯合軍可謂聲勢浩大。瞬間集合了十八路諸侯,一...
酸棗會盟的盟主並不是袁紹而是另一個人
《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寫道曹操到陳留郡招募義兵,向各州郡發出矯詔,號召大家起兵反對董卓。渤海太守袁紹收到檄文,前來與曹操會合。總共有十七鎮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