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里被忽視的八卦(6)|諸侯討伐董卓,沒誰真動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雜了咕咚
36、董卓進京後一下就挾持了皇帝,占領了朝廷制高點,
進展之快連他自己都沒想到,有些措手不及。
他對中央的環境兩眼一摸黑,理不清頭緒。
他還發現自己的邊夷作風,常常與京城的貴族氣息格格不入。
他需要找一些可靠的名士,來輔助他。
於是他找到了尚書(九卿之一,類似副國級)周毖(bì),洛陽校尉(類似衛戍區司令)伍瓊等名士,替他選領導班子。
董卓非常信任他們,特別是周毖,周毖的父親周慎曾經是董卓的同僚,倆人關係不錯,在平叛韓遂的戰鬥中,任蕩寇將軍(類似於少將軍長)。
董卓最需要的是州牧郡守一級的高官人選。
周毖、伍瓊推薦了韓馥、劉岱、孔伷、張咨、張邈等人。
董卓二話沒說,都圈閱了。
沒幾天,諸侯聯合起義討董卓,這些諸侯竟然紛紛在列(張咨死得早,缺席)。
董卓二話沒說,把周毖、伍瓊都殺了。
從此再也不相信真愛了,開始執行國家恐怖主義。
37、一個突然而至的邊陲軍閥董卓,竟堂而皇之站在了廟堂之上,這讓那些經營多年的中央政客們情何以堪。
董卓不但行事彪悍殘忍無道,還不按常理出牌,甚至自定廢立,更換皇上。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路諸侯聯合討董卓(並沒有十八家),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是開始是十一家(後來劉表、張揚兩路也有響應),他們是各州郡的最高首領:韓馥、孔伷(zhòu)、劉岱、張邈、張超、橋瑁、鮑信、王匡、袁遺、袁術、袁紹。
當時曹操依附張邈,孫堅依附袁術,他倆還算不上諸侯(不過,討伐董卓最堅決的是曹操和孫堅,後來他倆也終成霸業)。
38、為了匡扶漢室,這十一路諸侯串聯起來了。
為什麼是這些人在一起呢?這裡主要是兩撥人。
一撥以陳留(鄭州東側地區)太守張邈為首。
緊密團結在他周圍的是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東郡太守橋瑁、廣陵太守張超。
其中,身處東郡(陳留正北,濮陽南)的橋瑁是這些人中離張邈最近的(大約300里),既然志同道合,就聚過來了。
而劉岱、孔伷跟張邈原來就是朋友。
劉岱,本身就是漢朝皇家後裔,漢家基業被他人踐踏,伐董卓更是理所當然。
張超是討董的發起人,任廣陵太守,在現在的揚州地區,地理上離大家最遠,但他是張邈的弟弟,自然是張邈方面軍的。
這些諸侯起事最早,打響討董第一槍。
從名單中,大家可以看到,他們大部分是董卓剛剛提拔的高官。
面對道義的審判,他們的壓力最大,所以都急於撇清自己與董逆的關係。
39、另外一撥,以袁紹為首。
跟隨他起義的軍閥是:王匡、鮑信、袁遺、袁術。
河內太守王匡是何進的心腹,大將軍何進在的時候,任大將軍府掾(yuàn)(大將軍助理),跟袁紹也有過交往,所以聽到袁紹召喚,秒回。
濟北相鮑信跟董卓一樣,也受到了何進的徵召,帶兵進京除滅宦官,可惜進京晚了,董卓比他先到。
他跟袁紹很投機,所以就一起起事了。
袁遺是袁紹的族兄、袁術是袁紹的弟弟,打仗親兄弟,討董就併肩子上了。
還有一個諸侯是冀州(河北地區)牧韓馥,不好說他是哪撥,但最終是跟著袁紹是討董了。
他可能有抑鬱症,以後單說。
40、這兩撥的首領張邈和袁紹,年輕時就是好朋友,所以,兵合一處,將打一家,合併重組,做強做大。
這麼大的組織,需要帶頭大哥,大家全票推舉袁紹做盟主。
董卓得勢之前,袁紹權位最高,名望最盛,家族背景最深。
當初何進被宦官殺死以後,宦官又被袁紹、袁術哥倆所除,如果不是董卓來的早不如來的巧,在馬路邊兒撿到了皇帝,袁紹必會成為權臣。
從某種意義上講,董卓頂的是袁紹的位置,摘的是袁紹種的桃。
所以,此時的袁紹一呼百應,當盟主是眾望所歸。
董卓聽到袁紹帶頭討伐自己,殺心大盛,把住在京城的袁家人,能殺的都殺了,包括時任太傅(等同三公)的袁紹的三叔袁隗(wěi),據說一共二百多口人(起義前,有這麼多族人在敵人手裡,袁紹的心也夠大的)。
袁門慘案更增加了全國名士對袁紹的依附之心。
袁紹當上盟主以後,推薦了人單勢孤的曹操,做了盟軍的奮武將軍。
袁盟主推薦曹操,一是因為曹操跟自己是好友,更是因為曹操手裡沒兵將沒屬地做不大。
41、為了能讓大家擰成一股繩,發揮集團優勢,滿腔熱血的十一路諸侯們,精心做了軍事部署:因為董卓在京城洛陽,所以盟軍圍攻洛陽。
在洛陽的北側,部署的是河內郡(今焦作南側)攻擊方隊,由袁紹指揮;在洛陽的東側,部署的是酸棗縣(今河南延津地區)攻擊方隊,由張邈指揮;在洛陽的南側由袁術從河南南陽發起進攻。
只要盟主一聲令下,討伐軍可以形成三面合圍洛陽之勢。
另外,打仗打的是錢糧。
在東漢末年,人吃人的絕收災害時有發生,所以糧草收集供應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必須有專門的諸侯負責,大家感覺韓馥不太善於前線指揮戰鬥,大家就安排益州牧韓馥在殷實的鄴城(河北邯鄲河南安陽之間),供應義軍的糧草。
諸侯們的聲勢鼓舞了全國民眾,也著實嚇死寶寶了,董卓動了遷都長安(西安)的念頭。
41、看到沒打就把董卓嚇尿了,各屆輿論更是一致看好諸侯方面。
但各路諸侯是圈兒里人,看的是門道,他們了解董卓西涼軍的戰鬥力(何況呂布也加盟董卓了),打心裡害怕自己跟董卓交手,都等著其他人先跟董卓打。
最怵董卓的是袁紹,當初他本來有機會在洛陽殺死董卓的,但沒敢下手,還不顧家人,逃離洛陽先。
一隻羊帶領著一群獅子是沒有戰鬥力的,何況帶領的還不都是獅子。
看到董卓西逃的態勢,也算階段性勝利,給了袁盟主台階下,一低頭,盟主對戰事黑不提白不提了。
他們在一起做什麼呢?喝喝酒,吹吹牛,嚴厲譴責下董卓,擴充下自己的勢力,搶奪下盟友利益,甚至彼此仇殺。
但他們都儘量避免跟董卓交戰。
有時候,因為供他們吃喝的當地老百姓不幹了,才象徵性的出兵小騷擾一下。
等糧草都吃完了,各路諸侯就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所以,歷時兩年多的諸侯討伐董卓,並沒什麼結果。
42、當然,諸侯們跟董卓也不是一仗沒打。
從諸侯層面來說,真槍實彈的打過一仗。
跟董卓交手的是北邊的盟軍河內太守王匡。
他是兗州(山東地區)泰安人,是何進嫡系,董卓進京的時候,他正在山東為何進徵兵(除了徵召常規部隊外,還組建了一支500名弓箭手的特警部隊)。
董卓把何進的外甥皇帝廢了,王匡自然是不答應的,他立刻派兵來到河陽縣(今焦作南側,黃河以北地區)的黃河北岸渡口,準備向南渡過黃河後進攻洛陽。
董卓先派一路人馬到黃河的南岸,與王匡的軍隊對持,調動大小船隻,做出要渡河決戰的態勢。
王家軍見到敵人,個個精神抖擻,血脈噴張,要與董軍決以死戰。
也許是看到王家軍的氣勢,在黃河南岸的董卓的部隊,有些猶豫,不像剛到渡口時那麼囂張了,這更堅定王家軍交戰的決心。
43、其實,董卓另外還有部署,他安排自己的精銳主力,悄悄從西側百里外的另外一個渡口,即位於洛陽北面的小平津渡口(河南孟津地區)渡到黃河北岸,再急行軍,繞到王家軍的背後,出其不意發起攻擊。
還在瞭望黃河對面的王家軍,被敵軍從脖子後頭砍了一刀,打得措手不及,立刻崩潰,心裡哇涼哇涼的,幾乎全軍覆沒。
好在王匡有一項超人的特長,就是善於徵兵工作,他又回山東招募了數千精兵,帶兵與陳留太守張邈會合了。
雖然盟軍戰鬥力不強,但董卓擔心更多的諸侯起義,就燒了洛陽皇宮,裝上財寶,拉上漢獻帝,遷都到了長安。
44、十一位諸侯只跟董卓打了一仗,但依附於諸侯的孫堅和曹操兩位,分別都攻擊了董卓,而且身先士卒。
曹操看到袁盟主畏縮不前,決定自己單獨行動,攻打董卓,但兵將實在太少,又向張邈借了一些兵馬,由張邈手下將領衛茲帶領。
同時,鮑信和兄弟鮑韜一起帶著軍隊,也加入進來,到河南滎陽汴水,跟董家軍徐榮部隊交戰,但因為兵力懸殊較大,曹操大敗,曹操被箭射傷,坐騎也被擊傷,可以說輸得人仰馬翻。
幸虧族弟曹洪,把自己的馬給曹操騎,接著曹洪又找了條船,讓曹操渡過汴水河,才逃了出來。
這次瑩陽戰役,曹操、鮑信受傷,衛茲、鮑韜戰死,曹操損失慘重。
特別是衛茲,他是曹操生命中的一位貴人。
為了討董招募兵馬,曹操散了不少家財,但還是遠遠不夠,幸虧衛茲出了很多錢,才使曹操有了數千人馬。
45、孫堅一直厭惡董卓,他早在董卓進京的三年前,就在西安見到過董卓,並且提出要殺掉董卓,可當時的領導沒批。
這次討董卓他最堅決,跟董家軍交戰次數最多,一共交手3次,第一仗沒打起來平手,第二仗險些被董卓打死,讓手下作自己的替身才逃命(本系列3中提到過)。
後來又戰,董卓對孫堅很重視,把呂布也派來了,但因為呂布跟董卓的主將有矛盾,董家軍反而自己大亂,孫堅趁機出兵把華雄斬了,還算贏回一陣。
孫堅一生身經數戰,即使算上孫堅陣亡之戰,真正打敗過孫堅的只有董卓。
酸棗會盟的盟主並不是袁紹而是另一個人
《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寫道曹操到陳留郡招募義兵,向各州郡發出矯詔,號召大家起兵反對董卓。渤海太守袁紹收到檄文,前來與曹操會合。總共有十七鎮響應。
漢末風雲錄九:袁術逃亡曹操蛟龍入海 韓馥倒戈袁紹大合諸侯
上回說到周毖和伍瓊勸說董卓寬恕袁紹,以此換得他的不反。於是,董卓就坡下驢將袁紹任命為渤海太守,封為邟鄉侯。為何說是就坡下驢呢?因為董卓心裡也很清楚,自己的權威有限,命令出了京城,地方郡守想聽就聽...
十八路諸侯都有誰?史學家是否醜化曹操?劉備為何不是第十九鎮?
十八路諸侯,有兩種提法,一種指漢末以曹操和袁紹為首的討伐董卓的十八支隊伍的首領;一種是指秦亡後西楚霸王項羽分封的以劉邦為首的十八路諸侯王。東漢末期獻帝初平元年(西元190年),爆發了董卓討伐戰(...
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是勤王,還是割據?
《三國演義》中講到從京城逃出的曹操發出興義師討伐董卓的檄文後。頓時,十七鎮諸侯紛紛響應,再加上曹操自家形成了十八鎮諸侯。如果把兵力相加,有30萬之多。這裡面有袁紹、曹操、公孫瓚、馬騰等實力派,也...
東漢末年討伐董卓的十七鎮諸侯,最可惜的確是他。
故事的開端是公元184年,農曆中的甲子年,此時的大漢王朝早已日薄西山,這個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四百多年的大一統王朝終於一步一步,帶著他的光輝與驕傲,走就進了陰冷潮濕的墓穴。這一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
十八路討董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朝綱崩壞,曹操矯詔與袁紹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一時間,各地諸侯紛紛領兵奔洛陽而去。可惜,各路諸侯,心懷鬼胎、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盤,討賊聯盟不久便分崩離析。從此,東漢進入群雄爭霸...
關東諸侯聯軍(三國史話)
董卓進京後,採取廢少帝立獻帝、說服呂布反叛丁原、逼走袁紹、自立相國等一系列手段加強了對東漢朝廷的控制。為收納名望、平息儒家士族的反對,董卓重新任用黨人、並拜袁紹、韓馥、劉岱、孔伷等人為關東地區州...
董卓禍亂敗朝綱,諸侯討伐誅叛黨
董卓奉詔率軍開赴洛陽以後,燒殺搶掠,讓大漢王朝最後一點殘光變得更加昏暗了。當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昏庸無道,喪盡天良。在三國演義中,由曹操發起的反董卓聯合軍可謂聲勢浩大。瞬間集合了十八路諸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