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為了滅暴君紂王,去渭水河相請姜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徐庶相薦孔明之後,飛馬趕上前去,把挑行李的手下人叫住,略休息片刻。

元直想,皇叔定然去臥龍崗,相請諸葛亮。

但是,孔明還未知道我已將他薦於劉備,要是皇叔趕去請他,萬一不願出山,豈不要傷了劉備之心?為此,徐庶帶了挑行李的手下,先去隆中會見孔明。

他到了臥龍崗,來拜望諸葛亮,正巧孔明在家。

兩人見面後,相互行禮畢,對面坐定。

  孔明問元直說:「亮耳聞元直兄,在新野縣相助劉備,屢建大功。

今日來此何事?」

  徐庶:「小弟一心欲助劉皇叔。

在新野一試小才,殺曹兵三萬餘,不料老母被曹賊拿去許都,命在旦夕。

娘親書信送來新野,叫我立即趕去許昌以念孝道。

小弟不能不去。

  孔明聽到這裡,已經明白元直中了曹操之計。

心裡想,你不去老母不死,你一去老母即死。

這時的孔明沒有多說,只是對著徐庶冷笑了一聲。

元直還不知其意,因為諸葛亮一向談笑自若,直要到今後見到徐母,老太夫人一死,他方始回憶到現在孔明對他的一笑的含義。

這倒並不是孔明有意要造成他們母子之間的悲劇,因為知道元直是個孝子,要是與他說明了這一點,徐庶變成進退兩難,即使他回歸劉皇叔的新野,今後為了他的娘親必然心神不寧,指揮有失,影響了劉備的大事.萬一徐母被曹操所殺,元直要怨恨我諸葛亮。

自古遇到此類之事,往往是無法挽回。

孔明絕非本災樂禍,道理就在於此。

  孔明就避開不談,問徐庶說:「那末元直你為老母而去,再來到臥龍崗何事?」徐庶:「孔明兄,你也明自,劉皇叔乃是漢室宗親,仁義待人,漢室為重。

可是,他為我出走灰心喪氣。

因此,我在臨行之時,將你孔明兄薦給了劉皇叔。

看來,皇叔日後定然親自趕來相請,望孔明兄以漢事室為重,不負皇叔一片仁義之心!」

  有的說來,孔明聞聽元直將他舉薦給皇叔一言不發,便向裡面一走。

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他結果為漢室忠心到底,豈有這種表示。

他只是回答元直說:「時期尚早!」

  徐庶聽到他沒有回絕,已經心定了一半。

所以,再次叮囑孔明說:「孔明兄之才,高我數倍。

何論什麼時期,皇叔一到此地,望請你看在小弟份上,就出山扶助!」

  諸葛亮:「多蒙舉薦,但要請問元直兄,劉皇叔目前有多少人馬?」

  徐庶一聽,孔明問我劉備有多少人馬?要是我與他說,只有九百五十人,恐怕要嚇你一跳。

為了使劉備早日請到孔明,元直就說了一句謊話。

因此回答孔明說:「孔明兄,傳來之言不可信,人道劉備兵微將募,稱他為孤窮,事實上現在皇叔尚有人馬十萬!」

  元直正是大撒其謊。

孔明一聽,信以為真。

說笑話,孔明出山之後,人家一直中他之計。

誰人料想出山之前先上了徐庶不大不小的當。

孔明想,我的用兵不要說以一當十,即使一有三用,十萬人馬就有三十萬之用,這樣還能抵擋曹操。

不料等到出山之後問劉備可有多少人馬,皇叔回答,過去只有五百,現在有了九百五十。

到那時候,諸葛亮方始明白上了徐庶的當。

但是他已經到了新野,木已成舟,事已成矣,豈可反悔?這事以後再提。

元直見到孔明願意出山,他站起身來向他告辭。

等徐庶一走,孔明就離開臥龍崗,去往汝南嶺山,拜望老師名叫封公玖。

這位老師是傳授孔明天文的。

司馬徽是傳授孔明兵書戰策的。

龐德公是傳授孔明地理的。

自己岳父黃承彥是傳授孔明各種陣圖的。

這四位老師都是後漢三國年間中傑出的人才。

加上孔明天生好學,因此造成了他一身的奇才。

如今往封公玖處,將徐庶舉薦他給劉備一事,詳告於老師,請先生指教一下。

  封公玖對孔明說,今天下大亂,劉備確是明君。

然你助他只有三分天下。

同時,再對孔明細談了一下當時的形勢。

因此,皇叔來請孔明兩次未見。

再說,元直離開臥龍崗,取道許昌。

他一到許昌後,打聽到老母在程昱府第,有人將他領來程昱公館。

他匆匆跑了進去,沒有見到程昱,到內室廳堂,只見娘親坐在那裡。

  這時,徐庶趕上前去,雙膝跪下說:「娘親在上,孩兒拜見!」

  自己兒子的聲音哪怕分別已久,還是一聽便知。

徐母開口問道:「莫非我兒福官?」

  徐庶:「原是孩兒!」

  徐母:「你從哪裡而來?到此何事?」

  到這時再不察覺,還象什麼《三國》中的徐庶。

他感到事情的不妙。

認為是你娘親來信喚我到此,怎樣還要這樣動問我。

他立即回答說:「是你娘親命人送信到新野,因此孩兒趕來。

難道信是假的不成?」

  所說徐母也是個聰明人,知道那天留下了自己的字跡,因此曹操冒名去信。

但徐母責怪元直說:「我道你學業有進,哪知道反不如其初,枉空在水鏡莊學道二十年,憑一封假信,你就輕信而來。

自古遣:忠孝不可兩全,你連這點都會不知嗎?氣死我也!」

  徐母說罷,老淚縱橫。

徐庶聽娘親說完,方始回想起在臥龍崗上,孔明對我一聲冷笑,說明他早有所料。

但是元直並不怨恨孔明,只怪自己實是枉空。

要緊對徐母婉言勸說:「娘親不必傷心。

孩兒來的時候沒有被人見到,料想曹操未曾知道。

我立即回歸新野便了!」

  徐母想,你既已中計,來是容易去時難。

肯定曹操早派人注意著你的到來,不必再多費周折了。

一面叫元直站起來,一面命他與我去取茶來。

元直立即應了一聲,轉聲去尋找家人;準備為娘親送茶。

待等他捧了一杯茶回到原地方,座位上的娘親不見了。

徐庶知道,恐怕要弄出事來,問清家人自己娘親的房間,匆匆趕來。

只見房門緊閉,連聲喊道:「娘親開門來!娘親開門來!」

  裡面一無聲音,徐庶起手推著房門。

裡面早已牢牢拴上。

元直從門縫中看進去,只見自己娘親懸樑高掛。

這時的徐庶手中的茶杯落地;家人為他打開了房門,到裡面將徐母從繩索中鬆了下來,放在床上。

可是已經氣絕身亡,瞑目長逝。

元直大哭娘親。

他到這時候認為娘親的一死,使我徐庶一無牽掛,今後還能脫離曹操的許昌,去助皇叔劉備,因此娘親捨身為子,更是為了漢室之興。

正在這時,曹操命人來請,說明我的到來,你們早已知道。

儘管娘親自己懸樑,其實就是死於你曹操手中。

殺母之仇,豈可不報!

  元直沉住氣來會曹操。

曹孟德敬徐庶似上賓;擺款寬待,用上好棺枋厚葬徐母。

  元直與曹操說:「丞相,先父在世早已囑咐母亡之後墳墓做在一起,如今我準備將娘親棺枋,伴柩回鄉。

  曹操:「老夫早與令堂太夫人選好墳地,在許都南門郊外。

早日入土為安,何必還要遠道伴柩?」

  徐庶:「徐某理應在墳上守孝三載,滿孝之後再來幫助丞相。

  徐庶準備將靈柩伴至家鄉後,使曹操無法抱住我的後腿。

哪知道老賊強行建墳於許都。

因此,推託守孝三年,事實上不願助曹。

  你的想法都不出曹操所料。

孟德想,我把你騙來許昌,就是要你為我效勞。

目前正在用人之時,再隔三年豈不是錯過了良好的時機?因此回答徐庶說:「盡孝者人之常情。

請先生一面助我老夫,同時身穿孝服三載,不是同樣盡孝?」

  徐庶:「在丞相軍前身穿孝服,於軍不利!」

  曹操:「先生,老夫向來勝不作喜。

敗不作憂,絕不為此孝服而錯怪先生!」

  曹操將徐母葬在許昌郊外,使你徐庶今世無法逃遁。

不需要將你監視。

也就是說,即使你要逃,也不可能背上了墳墓一起而走。

你要保全娘親墳墓,就是插翅也難飛。

一面為徐庶準備上等賓館,還想買服他的心。

  有一天,曹操設宴款待徐庶。

  在席間,曹操問徐庶說:「老夫聞得先生從司馬徽為師,定然博學多才,今日倒要請教!」

  元直想,娘親為我而死,尤其我在劉皇叔面前早已立過誓,決無半句會忠心於你曹操,因此回答說:「我從師多年,學業無進,既不知天文,又不知地理,更不知六韜三略。

  曹操:「那你數年中學到的什麼本領?」

  徐庶:「徐某所懂得的是一畝田能出多少米,一錠金能值多少銀!」

  這兩句的回答,曹操完全明白:徐元直懷恨在心!他是不願助我;有意裝聾作啞來唐突老夫。

所說曹操一向重賢,非但不害徐庶,相反待他更好。

他認為日子一長,你定能回心轉意。

俗語說,長線放你遠鷂,即使你永遠不願助我。

那劉備已經失掉了你一個徐庶。

兵法云:敵人失,我軍不得,已是我軍之利。

敵人失,我軍得,則利上加利。

總之說來,劉備的相助之人,已經被我曹操弄至許昌。

他無人助也!其實曹操哪裡知曉,徐庶早已舉薦了勝他數倍的當今伏龍先生。

這裡,曹操命人打聽新野劉備的消息。

同時,徐庶也在探聽諸葛亮出山的消息。

  再說,劉皇叔送別了徐庶,得意洋洋地帶文武迴轉新野,命人去臥龍崗探聽諸葛先生是否在家。

相隔三天,有人報到,對劉備說,外面有一先生相見。

劉備想,莫非徐庶送信與孔明,叫他來新野助我劉備。

因此,皇叔要緊出衙門迎接。

到外面一看,原來是水鏡莊的司馬德操先生,劉備上前迎接,開口說道:「我道是誰,原來是司馬老先主!那大在貴在一別,好久不見了。

裡面請!」

  皇叔與司馬徽到裡面,分賓主坐定,皇叔動問:「老先生,今日得能相見,實是有幸!不知先生來此有何教益?」

  司馬徽:「皇叔,老漢聞得小徒在此,不知現在何處?特來望他!」

  劉備:「令高徒已去許昌,為他老母被曹操所囚,他娘親書信來喚他。

  老先生聽到這幾句話,頓著足說:「啊呀!皇叔!元直枉空在我跟前學道多年,連一封假信都看不出來。

他老母是個賢良之人;豈會勸子從奸,寫此書信?元直此去徐母必死!」

  劉備一聽,大驚失色!他方始明白乃是曹操的奸計。

但是悔之已晚,想到元直薦賢之事,便問司馬徽說:「老先生,元直雖然中此奸計,但他在長亭舉薦了孔明先生,他是一片忠心!」

  老先生聽說徐庶將諸葛亮舉薦於劉備,他嘆了一口氣說:「以我看來,孔明確是良才.可惜者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

  劉備聽到這句話,一知半解。

問司馬徽老先生說:「先生。

元直說孔明便是伏龍,乃是稀世之才,老先生以為然否?」

  司馬徽:「那天在小莊之上,老漢未曾與皇叔細談。

孔明年齡雖輕,有著子牙、子房之才;孫臏、吳起之能,他常同博陵的崔州平,穎州的石廣元,汝南的孟公威最為好友。

皇叔若能得他相助,漢事定興!」他說到這裡,起身告辭說:「老漢告辭了!」

  劉備:「待劉備相送!」

  送至衙門口。

兩人拱手而別。

劉皇叔為請孔明而準備了一些禮物,在等待著報來的消息。

在中秋的季節里,有人報來,說孔明在家。

劉備命子龍鎮守新野,他帶了雲長、翼德,手下推了車輛離開新野縣,直往襄陽臥龍崗而去。

正在秋高氣爽之時到臥龍崗下,抬頭一看,正是:

  但見此山千丈高,茂林參天透雲霄,

  遠眺蒼松疊翠柏,近看流泉似馬跑。

  對對白鶴旋雲天,雙雙老鹿啃仙草。

  猿猴啼,鳥鵲叫,又見白兔競爭道,

  好比瑤池聖境,宛如蓬萊海島,

  丹青妙筆尤遜色,一幅勝景誰能描。

  弟兄三人見到此景,確是賢能所在的地方。

皇叔與兩個兄弟下了馬,帶馬步行上臥龍崗。

臥龍崗背靠大山,矗立在前,真是霧裡嫦娥,雲中山崗。

到得崗上,皇叔仔細觀看,背後遠處,奇峰刺天。

這裡地方雖然不大,但位於山南。

朝南處良田無數,朝北坡樹蔭濃密,坡上草屋層層,可稱地不廣而肥沃,水不深而清澈,樹不大而茂盛,真是人間仙境,別有神貌。

皇叔想,初次到此,不知孔明住在哪一個村落?他想問個訊來。

只見前面田野之中兩個農夫在那裡閒談,一個農夫說道:「請你唱歌一首。

」另一個農夫說:「那你就坐著聽吧。

」皇叔看得清楚,見二人坐在田埂上。

劉備想,我倒也要洗耳恭聽。

只聽得唱歌的農夫指手劃腳地唱了起來。

但聞:

  蒼天如盤蓋,陸地賽棋局。

世人分黑白,往來爭榮辱。

榮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

歌者勸世人,效學隱龍伏。

南陽有隱士,高眠臥不足!

  他唱罷後哈哈大笑。

聽歌的農夫也拍掌叫好。

皇叔聽到此歌。

感到很有意思。

所說,自從徐庶薦諸葛以後,劉備已知孔明躬耕於南陽。

他想,躬耕者,便是種田的農夫。

現在皇叔想,唱歌者,看來是諸葛亮也!否則哪能唱出這樣好的歌來!他也沒有與兩個兄弟商量,將馬拴在一旁,手提龍袍,奔向這兩個農夫的面前,便是一拱到底地說道:「伏龍先生,劉備有禮了!」

  這兩個農夫被皇叔這突如其來的行動嚇得他們從田埂上立了起來,對劉備上下一看,見他方面大耳,三縷清須,龍冠龍服,唱歌的農夫要緊一面還禮,一面開口問道:「請問將軍是誰?」

  劉備:「我乃新野縣劉備便是!」

  農夫:「莫非是劉皇叔?」

  劉備:「是也!」

  農夫:「皇叔,要見孔明嗎?」

  劉備:「特來求見!」

  農夫:「我等都非諸葛亮。

  皇叔想,我也太魯莽了,沒有預失問一聲,現在倒行了個白禮。

哪知道你劉備為了相請諸葛亮,不知要多行多少個白禮呢!可是劉備贊成地說:「你雖然不是孔明先生,但這首歌詞作得不錯也!唱也唱得很好。

  農夫笑著回答說:「皇叔,這首歌詞是我聽來的,也是孔明經常在家抱膝而坐,閒來口中常唱其歌。

我是這莊上的長工,只因聽過很多遍,因此今日也在這裡顯丑了!」

  劉備想,你們倆人既是莊上的長工,定知孔明住在那個村上。

皇叔便問道:「請問諸葛先生的府上在哪裡?」

  農夫:「皇叔請看,從這裡往北,過頂小橋,有片莊場,屋外兩旁竹林,便是孔明之家。

  劉備:「多謝了!」

  劉備問訊回來,同雲長、翼德二位兄弟說道:「二位賢第,這兩個農夫我本以為其中必有孔明,哪知是兩個長工。

現在問明了他住宅就在前面,我等弟兄三人,也好趕去登門拜訪。

  張飛一聽,認為大哥自從徐庶薦了諸葛亮之後,好象著了魔,到了臥龍崗,忘記了自己是皇叔的身份,見人便是一禮,真是可笑。

既然來了,跟大哥往前走,弟兄三人各自帶了馬匹,往北走不多遠,果真一條小溪,流泉潺潺,上面一頂小小板橋。

劉備在前,關張在後,過了橋,穿過莊場,將馬拴在屋外竹林之旁。

皇叔一看,可稱謂:竹林叢中景最幽,人生樂此更無愁!三人拴好了馬,踏上前來。

只見平排三間草屋。

皇叔便起手敲,門,只聽裡面傳出一聲年輕人的咳嗽聲,他口中自言自語地說著:「青山為知己,綠水堪共樂。

誰呀?」皇叔只見草門一開,出來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僮,雖然身居山林之中,生得倒也清秀。

這個小僮看見門外紅、黑、白三個臉色不同的人,他倒並不慌張,開口便問:「請問將軍是哪一個?」

  劉備:「小僮請了。

我乃大漢皇叔,宜城亭侯,領豫州牧,新野縣劉備便是!」

  皇叔的意思是,恐怕這小僮不要到裡邊去報錯了人,因此講得詳細一點,哪知道這個小僮回答皇叔說:「你這許多名字,我實在記不清楚。

  劉備想,算我倒霉,被這小囝觸了一頓霉頭。

所說,皇叔一向待人和氣,尤其來到臥龍崗,他更是虛心。

因此,笑著回答說:「小僮,你只管到裡面去稟報,只要說劉備便了!」

  小僮對他看著,笑笑回答劉備說:「你太簡單了!」

  皇叔想,看他人小,同他說話很難,多也不好,少也不好他畢竟是個孩子,因此劉備並不見氣,繼續問他:「小見我劉會前來求見伏龍先生,他可在府上?」

  小僮:「原來是皇叔要見我家老師麼?」

  劉備:「是啊!先生可在?」

  小僮:「我家先生不在家中!」

  劉備想,不在家中你理應該早說。

問了半天才回答我這一句話。

可是,皇叔並不灰心,認為讓我問個地方,究竟在哪裡,便可去找他。

因此問小童說:「那末你家先生到何處去了?」

  小僮:「皇叔聽了,我家先生有時駕舟於江湖之中,或者訪僧道于山頂之上,或找朋友於村落之間,或飲酒弈棋於洞府之中,又可能操琴在樹林之下……他是往來不定的。

  劉備想,你講了半天;我什麼地方都找不到。

再一想,他總要回家,讓我問個時間,在此等候孔明回來。

為此,再問小僮:「那末,你家先生何時回來?」

  小僮:「皇叔聽了,我家先生少則三天五天,多至三月半載,或者太陽未落就回來也沒有一定的。

  劉備一聽,想你等於沒有說;皇叔準備到裡面略坐片刻,同時想看一看孔明府上的一切,往往從這點上可以看出諸葛亮的一些才幹。

因此對小僮說:「小僮;可否讓劉備到裡面略坐片刻?」

  皇叔想,我這樣的人大概到裡面去還是可以的吧。

哪知曉小憧對他搖搖頭;說:「皇叔聽了,先生不在家中,外人不得人內!」說罷;他轉身關上了門,走了進去。

  張飛在旁看得清楚,他心裡想,這小鬼好大的架子,連皇帝的阿叔都不能進去,你是不是當我們小偷一般。

要是沒有皇叔在旁,他便要開口大罵了。

皇叔倒並不見氣。

劉備想,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我雖然是皇叔,也應該尊重他人。

今日來請未見,下次再來相請。

因此回頭對兩個兄弟說:「二弟、三弟,我們回去吧!」

  弟兄三人將竹林上的馬匹各自帶了過來,牽著馬步行回過小橋,走不多遠,只聽見一聲咳嗽,從山僻小道上走來了一人,見他穿著道袍,花白的須髯。

口中自言自語地咕著說:「恨今日,一統變三分;笑將來,三分成一統。

  劉備抬頭一看,他認為諸葛亮回來了。

因此,放下馬韁繩,匆匆地趕到這位先生面前,並不多問,便是深深一禮,口中說道:「伏龍先生,劉備方才登門拜訪,未曾相見,在此半路遇見先生,實為萬幸!我在這裡有禮了!」

  此人對皇叔上下看了一看,便笑著問道:「莫非是新野縣劉皇叔麼?」

  劉備:「原是劉備!」

  崔州平:「皇叔是來找尋孔明麼?」

  劉備:「是啊,先生是誰?」

  崔州平:「我不是孔明。

乃是博陵人氏崔州平也!」

  劉備想,又行了一個白禮。

但是,聽他說是崔州平,想起司馬徽介紹過,此人同諸葛亮是好友,定然知道孔明在哪裡。

因此抱有希望地問道:「請問先生,可知道伏龍先生在哪裡?」

  崔州平:「多天不見,我也在此尋找於他。

未知他趕往哪裡去了!」

  劉備想,我倒要與崔州平好好地談一談,在他身上可以著得出諸葛亮的本領。

因為他同孔明是好友。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對崔州平說:「請先生就在那邊石上坐下,劉備要請教先生。

  崔州平回答說:「皇叔不見笑的話,你我略談片刻。

」說罷。

兩人就在前面的山石上對面坐定。

  雲長與翼德拴好了馬匹,站立到皇叔的後面側耳靜聽。

  崔州平先問劉備說:「貧道不知皇叔要見孔明有何事?」

  劉備:「先生聽了,曹操包藏禍心,欲思篡漢。

劉備乃漢室宗親,欲思興漢滅曹,奈何有心無力,欲請孔明相助,今日特來相請!」

  崔老一聽,笑著回答劉備說:「皇叔,貧道有幾句說話,望勿見怪!」

  劉備:「先生何必客套,只管指教!」

  崔州平:「小老看來,秦亂天下,而高祖斬白蛇起義,亂而再治,平秦滅楚而興漢。

兩百年太平而過。

到平帝天下又亂,劉秀白水村起義,亂中復治。

光武中興,直到現在諸侯四起,天下又亂了,干戈不息。

皇叔欲請孔明定治亂之計,重興大漢,恐怕徒勞心血。

因自古以來,亂而治,治而亂,反覆無窮也。

常言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未知皇叔看來然否?」

  劉備一聽,知道崔州平的意思是叫我不必枉費心血了,站在皇叔背後的雲長和翼德聽得很不高興,認為大哥你不必與他多談了。

劉備倒並不見怪,只是擔心孔明是不是同他一樣的看法。

因為他們是好友,要是諸葛亮也無興漢之心,那必然不願助我也。

事實上孔明雖與崔州平是好友,可是對世事的看法不同,他認為謀事在人,人定能勝天。

  這時的劉備,對崔州平說:「先生之言,誠為高見。

備欲請你去新野小敘,先生願否?」

  崔州平:「我乃山野之夫,何能論天下之大事?剛才說話有誤,請皇叔不要見氣,小老告退了!」說罷,他從石上站了起來,對劉備行了一禮,說了聲「再見!」便拂袖而去。

  雲長想,他根本沒有興漢之心,豈肯與我們共去新野縣?對大哥看看,意思是我們回去吧,皇叔望著崔州平走去的背影,笑了笑說:「二弟,三弟,我們回去吧!」

  弟兄三人下了臥龍崗,各自上了馬,帶了手下人,推了車輛迴轉新野。

趙雲出城迎接,問劉備,可曾請到伏龍先生。

皇叔回答說未遇空歸。

過日再去。

  秋天過去了,很快進入隆冬的天氣。

一天,有人報來,同皇叔說,孔明回來了!劉備聞聽,立即準備禮物,再去臥龍崗二請諸葛亮。

  關羽聽說再要去請孔明,他就與劉備說:「大哥你乃是當今的皇叔,前番已經去臥龍崗請過了一次,何必再去,失了大哥之身價!孔明要是誠心來助你的話,他應該親自趕來新野縣。

  劉備:「二弟,前日元直與我說過,對孔明要耐心地去相請他,你可聞得文王聘請子牙之事麼?」

  周文王為了滅暴君紂王,去渭水河相請姜尚,為了表示他對子牙的誠心,文王親自與他推車。

關將軍聽到劉備這樣地說著,那不要說二請諸葛,那怕去臥龍崗十次八次,我也無話說了。

  張飛就與劉備說:「大哥,我著孔明乃是一個農夫罷了。

他的架子倒不小!你大哥是請他不出來的。

待老張拿了一根繩索趕去臥龍崗,把孔明繩捆索綁,捉來新野縣。

大哥你看怎樣?」

  劉備一聽,心裡想只有你這個匹夫說得出來。

這樣還象什麼請諸葛亮,變成了捉諸葛亮了。

事實上三將軍已經對孔明有了成見。

  劉備聽了,就與張飛說:「三弟,你豈能如此地說話!既然這樣,你臥龍崗不要去了。

  張飛:「老張定要前往!」

  劉備:「那你去隆中,千萬不可如此說話。

  張飛:「兄弟明白。

  劉備仍舊命趙雲守好新野縣。

他帶著雲長和翼德各自上馬,手下推了車輛,上面載著禮物,離新野縣往襄陽西門外臥龍崗而去。

此去能否遇到諸葛亮,且看下回分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先生一看便知道,紅黑兩將都是小覷於我

劉備帶著二位兄弟,趕去臥龍崗二請諸葛亮。這年是建安十二年的三九天氣正當嚴寒季節。走到半路之上,突然大雪飄飄。頃刻間北風似刀,朔風凜冽,遍地積雪。張飛在馬上心中怨恨諸葛亮,你不應該躲在隆中不出山,...

關羽用計賺樊城 徐庶走馬薦諸葛

 劉備正在疑惑之時,雲長已命人來請皇叔與軍師進樊城去。事實上,雲長帶領關平、周倉與兩百軍兵、家將們偷偷地渡過了樊河,在黑暗中隱蔽了起來,便將囊中之計與周倉講了一遍,周將軍照計辦事。   再說,樊...

此人不離開劉備,諸葛亮就沒有機會!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神機妙算,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而徐庶呢,他先前投奔劉備,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