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張昭,一代忠心,因錯誤勸降毀其一生的發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三國,東吳時期,有一人必是人人皆知,此人名叫張子布。

也就是張昭,聊到他,有成功,也有失敗。

作為東吳主要的謀臣,在赤壁之戰中,出現了一個極大的錯誤,也許,正因為此事,張昭後面的人生都沒有其它比較多的功績。

說到這個錯誤,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話要從建安十三年說起,那時赤壁之戰將要爆發,曹操也是狡詐之人,給孫權寫了一封信。

孫權也是理所當然的把信交給下面的人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眾人都驚惶失色。

此時張昭等人想想分析回覆:「曹操是豺狼虎豹,狼心狗肺之人,挾持天子以令諸侯。

假使我們今天進行抗拒,就會顯得名不正而言不順。

還有是因為我們東吳可以抵抗曹操的原因是依靠長江的地勢危險。

然後現如今,曹操已經占領了荊州的,所以劉表當時訓練的水軍,還有蒙沖的戰船,都在他的營下,這樣一來,我們就沒有優勢可言了。

所以,依我們的愚見,還是不要抵抗,投了曹操便好。

然而,事實總是喜歡捉弄人的,結果當時的人都沒有想到,曹操失敗了。

這個故事有人總結說是:張昭貪生怕死、膽小怕事,看到曹操一封恐嚇信就魂飛魄散,勸孫權投降。

那麼,張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據三國志張昭的傳記記載:張昭是彭城人,當時的張昭因不答應陶謙推舉而被拘捕,還好有好友救了他一命。

東漢末年,張昭從中原逃難到揚州。

機會出現了,他跟了孫策,且得到賞識。

就在孫策臨終之時,也把孫權託付給張昭。

孫權新接位,人心很亂,經過張昭的一系列動作,才把政權的定。

其實,張昭是一個有宰相之才的人,當因為自己的直諫與剛強,沒有得到孫權的認可。

這樣說來,張昭並不是貪生怕死、膽小怕事的人,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張昭要勸降孫權?

經過分析張昭的過往,可以肯定的是,張昭勸孫權投降,是因為張昭是一個心系漢室的人,其實勸降是代表了當時大多數知識分子的心聲。

怎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和張昭一樣,本來就也是江北人,也是因為中原戰火不斷,而渡江避難的。

現在北方平定了,他們當然希望能夠榮歸故里。

說了這麼多,有人會問:為什麼孫權沒有聽張昭等人的勸降呢?其實,這個也很簡單。

因為張昭是治理國家內政的人才,如同蕭何一樣,不會用兵打戰,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打戰的事,要問周瑜。

張昭勸孫權投降,從內政來說,是為了保住孫權,保住江東百姓。

因曹操勢大,又是以太子名義發起的,投降是理所當然。

但,打戰是外事,不能從內政的角度來思考,所以孫權沒有聽張昭他們的勸降。

從這事以後,孫權與張昭的關係就慢慢的有點疏忽了。

也正基於此,張昭後面的人生沒有很大的建樹。

其實在張昭年老的時候,還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就是和孫權對頭。

你們想了解可以自己去看看,我這裡也就不再過多的說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戲看三國託孤,最高明的竟然不是劉備

託孤是指把身後的孤兒相托給別人,古往今來歷史上出現了眾多託孤的例子,劉徹託孤霍光,順治託孤給鰲拜索尼等。今天我們聊聊三國那些託孤的例子。1.劉備白帝託孤——透著陰謀和狡黠

孫策的託孤大臣為何當不上丞相

帝王死的時候,因為繼位者年幼,往往會讓一些信得過有能力的大臣輔佐這個繼位者,這就是所謂的託孤大臣。三國時期,三國都有一個這樣的大臣,東吳的張昭和周瑜就是孫權留給弟弟孫權的託孤大臣。又因為周瑜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