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三國(二十九)瑜亮之爭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慧眼說過,讀《三國》遺憾之一是不見郭嘉對諸葛。

好在有了周瑜,棋逢對手的遺憾算是略有彌補。

孫策臨終告誡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這兩句其實給張周二人定位。

現在孫策面臨「外事」而問張昭,我們發現張昭之計實在不可取也,這樣說明孫策給二人定位很準。

現在面對「外事」,孫權雖經孔明開導,決心抗曹,但孔明畢竟是外人,外人到底是站在外人的角度,孫權心下還是狐疑不定。

這時候吳國太說了:你忘了你兄長臨終之言了嗎?

孫權恍然大悟,急招周瑜問計。

周瑜在鄱陽湖訓練水師,聞曹操大軍至漢上,便星夜回柴桑郡議軍機事。

使者未發,周瑜已先到。

這就是心有靈犀。

周瑜來了,才是真正的主角亮相,前面的魯肅張昭甚至孫權等等,其實都是鋪墊。

瑜亮第一次見面。

周瑜知道諸葛亮這次是來談判共同抗戰的,照理來說應該商討如何聯手應對曹操的方法才對,但是周瑜說什麼了呢?

周瑜說:「曹操勢大不可抗拒,我決心勸主公投降。

魯肅大吃一驚,極力相爭,周瑜表示堅決要降。

二人互相爭辯,孔明只袖手冷笑。

周瑜問:「先生何故哂笑?」諸葛亮道:「亮不笑別人,笑子敬不識時務耳。

」魯肅說:「我怎麼不識時務?」諸葛亮說:「曹操善於用兵,諸侯已滅,只有劉豫州不識時務,勉強與之爭衡,現在孤身江夏,存亡未保。

將軍決計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貴。

國家命運都交給上天,有什麼可惜的!」

周瑜初見孔明,明明決定抗曹,為什麼偏要說降曹呢?

前面說了,戰場亦如商場,合作雙方都在不斷地試探對方底線,爭取最大的話語權。

周瑜故意說要降曹,實際上是要諸葛亮求著自己幫助。

因為他明知劉備決不投降,但又沒有力量獨立抗曹,非得要和東吳合作。

現在故意說要降曹,我降曹有很大好處,抗曹你能給我什麼呢?言下之意就是我不助你了,你該幹啥幹啥去。

沒想到孔明將計就計,給他不但指出了降曹的好處「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貴」,還指出了更為輕鬆的辦法-----獻上二喬。

卻暗含著二喬一獻,其實前面「可以保妻子」這一點都做不到的意思。

但凡有點血性的男人,都不會把自己的妻子獻出去來保全性命。

孔明巧妙偷換概念,將曹操打算修建的兩座橋故意變成「二喬」,觸及到一個男人的底線,成功的激將了周瑜,並且把周瑜原打算要諸葛亮來求助變成了周瑜相求「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賊。

這一次的瑜亮初見,孔明已經隱約占了上風。

在周瑜的支持下,孫權終於堅定了抗曹的決心,拔劍砍案之一角:「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

但是孔明還是看出了問題。

第二天和周瑜商量對策時,諸葛亮說:「孫將軍心尚未穩,不可以決策也。

」周瑜道:「怎麼心不穩?」諸葛亮道:「擔心曹軍人多。

」周瑜又去見孫權,問:「主公還有什麼疑慮之事嗎?」果然孫權說:「就是擔心曹操人馬太多。

」周瑜說:「我就是專門來開解你的。

別看曹操檄文上寫的百萬之眾,其實他率領的中原軍隊不過十五六萬,且早已疲憊不堪;新招降的劉表水軍也不過七八萬,還是疑心不定未能真正歸附的。

以久疲之卒,駕馭狐疑之眾,其數雖多,不足畏也。

只要給我五萬人馬,我就能打敗他。

」孫權這才真正安心。

但是周瑜卻不能安心了。

周瑜想:「連我都沒看出主公心思,孔明居然看出來了,孔明實在是心腹大患,必須除掉。

」回來和魯肅商量要殺孔明,魯肅勸阻,又想讓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勸諸葛亮歸順東吳。

諸葛瑾奉命來勸。

兄弟相見,諸葛瑾道:「弟知伯夷、叔齊的故事嗎?」孔明一聽就明白了,必是周瑜派來勸降的。

於是說:「當然知道了。

」諸葛瑾說:「伯夷、叔齊兄弟倆侍奉同一個君主,我們兄弟卻各事其主。

面對伯夷叔齊豈不慚愧?」諸葛亮道:「兄長你說得對。

不如這樣,今劉皇叔乃漢室之冑,兄若能離開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為漢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義兩全之策也。

」諸葛瑾心道:「我來勸他,倒被他勸了我。

」 無言回答,起身辭去。

龐涓嫉妒孫臏,想方設法迫害他,生生把朋友逼成了敵人。

周瑜要殺諸葛亮是愛才惜才卻不為我所用的決斷,周瑜和諸葛亮的相爭,不是嫉賢妒能的相爭,而是站在敵我陣營上的相爭。

敵人的人才就是最大的隱患,必須除之而後快。

很多人因為瑜亮相爭而把周瑜誤以為是心胸狹窄的小人,慧眼恰恰看到了一個為國打算有著長遠眼光的政治家的深謀遠慮。

瑜亮之爭的第二場較量草船借箭,夾在這兩次鬥智之間的,是很重要的一節:蔣干中計。

蔣干中計這一節十分重要。

為什麼要在草船借箭之前插入蔣干中計一節呢?

前文寫瑜亮之爭,後文寫瑜亮之爭,幾乎每次都是諸葛亮占了上風,次次如此,寫盡了諸葛亮之智,不由得懷疑周瑜之智。

這一節插在中間,專寫周瑜之智。

明寫的是周瑜蔣干鬥智,實寫的是周瑜曹操鬥智。

能夠巧妙設計誘使曹操上當,周郎之智實在令人驚嘆,足可與孔明媲美。

令讀者看到這才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周郎。

自然引出周瑜感嘆的「既生瑜何生亮」的確不是虛然。

前面剛寫完諸葛亮說服周瑜,使得周瑜心服口服甚至心生警惕;緊接著寫蔣干遊說周瑜,卻展現了周瑜的大智慧,前後對照看來,其意甚妙,甚為有趣。

「某自幼與周郎同窗交契,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此人來降。

」蔣干之蠢蠢在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過高估計了所謂的同窗情誼,還過低估計了東吳在周瑜心中的地位,以為自己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說服周瑜。

聰明人不可怕,蠢人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自以為聰明的蠢人。

歷史上有幾對很有意思的同學。

蘇秦張儀,一講合縱一講連橫,看似敵對,實則相反相成,配合默契,可以算是最出彩的一對同學了。

孫臏龐涓那是信任和背叛交替之後的針鋒相對,置之死地而後快的絕殺。

而周瑜和蔣干,那是智慧和愚蠢不在一個等級上的遊戲。

蔣干一共出場兩次,第一次就滅掉了曹操的兩員水軍都督,掃除了孫劉的大患,第二次出場在四十七回,這一次看起來是給曹操引來了一位奇才------鳳雛龐統,其實是給曹操帶來了滅頂之災。

若不是蔣干引進,龐統來不了曹營,就設不了連環計,之前黃蓋的苦肉計,闞澤的詐降書都白使了,就無法完成火燒赤壁的大計。

干者,干謁,渴求。

蔣干只是一個想做點什麼來渴求贏得曹操重用的小人物,他本意是想幫助曹操的,卻一次次地幫助了敵人,給曹操帶來了滅頂之災,這是他這個智商有限自作聰明的小人物始料未及的 。

小人物大作用。

在三國人物中,蔣干是個只出場兩次的小人物,卻起到了大作用。

所以一場戰爭的勝敗,有時候不在大的決策上,反而在一個小小的細節上。

鴻門宴中的曹無傷告密,差點改寫了歷史。

《紅樓夢》中的傻大姐也出場兩次,一次是撿到繡春囊,引起抄檢大觀園,一次挨打後哭泣,恰好遇到林黛玉,說出了寶玉要娶寶釵為寶二奶奶的事,導致林黛玉淚盡而逝。

《水滸》中的劉唐,就是一個點燃了熊熊烈火的捻子。

若不是他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千里迢迢跑到晁蓋面前送什麼富貴,哪有後面的梁山聚義!

一隻馬掌可以導致一場戰爭的失敗,一隻蝴蝶可以掀起一場風暴。

誰說小人物沒有大作用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6大謀臣排名,周瑜陸遜誰更厲害?

在前面兩天我們分別介紹了《三國演義》里蜀國和魏國的六大謀臣,蜀國是諸葛亮一人獨大,而魏國的謀臣特別多,一個比一個厲害,不管怎麼選總會有不同意見的!說到這裡,大夥應該知道咱們今天該聊一下吳國的六大...

被低估的「公瑾」

最近漲粉特別多,也堅定了小編為大家揭秘真實的歷史的信心,前幾期小編一直在為大家洗白各種歷史人物,今天同樣為大家介紹一位歷史上的被低估的一位大帥哥,他就是周瑜。不知道大家所了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呢?...

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江左風流美丈夫」

整個三國英才輩出,各路豪傑俱起,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幾次特別大的時期,湧現出各種各樣的英雄才輩。這些時期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動亂的時候,天下未定,豪傑並起,群雄割據,相映爭輝。三國尤其如...

歷史三國演義: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出身士族,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可以說是當時很多女性同胞傾慕的對象,擁有大批女粉絲的周瑜,不僅出身不錯還精通音律...

孫權的用人謀略:用人不疑信任諸葛瑾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孫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際,繼承父業,開闢江東。後來孫策之弟孫權又繼承父兄基業,舉賢任能,確保江東穩定。他40歲稱吳王,48歲稱帝建立吳國,與曹、劉三分天下。孫權是用人高手,王夫...

第二十三章 周瑜的陰謀!

卻說周瑜受了吳候孫權的佩劍,起身周瑜對眾文武官員言說道:「吾奉主公之命,率眾破曹。諸將官吏來日俱於江畔行營聽令。如遲誤者,依七禁令五十四斬施行。」言罷,周瑜辭別了吳候孫權,起身出府。眾文武各無...

第二十二章 鎖二喬!

卻說吳國太見吳候孫權疑惑不決,乃對吳候孫權說道:「先姊遺言說過:『你父孫堅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今周瑜與你兄長伯符掌管江東軍事,今何不請周公瑾前來問之?」吳候孫權聞聽吳國...

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名將甩諸葛亮幾條街

看三國,說三國,最具傳奇性的人物應該是諸葛亮了,這個名字已成了中國智慧的代名詞。而歷史上真實的三國人物卻與書中所描述的相差甚遠,甚至可以說大相逕庭。這本也無可厚非,因為這畢竟是小說,當然會有個人...

《三國志》之 歷史上真正的周瑜

四大名著中,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其中許多的人物的列傳仍舊可以隨口說出。大學後,開始揣摩《三國志》,發現陳壽的才氣遠在羅貫中之上,文筆不得不讓人佩服。其中對人物的描寫可淋漓盡致,又尊重了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