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治天下?看古人這樣讀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代羅大經所撰《鶴林玉露》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
太宗趙光義因此問他。
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
姑且不論故事的真實性和目的性,也不論古人的精讀態度是否適用於當今時代,僅僅是古人精讀的方法便值得我們借鑑。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到了近代,著名學者胡適在「三到」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手到」成為「四到」,於是形成「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讀書方法。
魯迅又在「四到」的基礎上加上一個「腦到」,總結為「五用」。
古人認為「心」是控制思想的器官,因此朱熹認為讀書時重點是「心到」,也就是集中注意力,然後自然能做到「眼到」「口到」。
胡適添加「手到」,強調了閱讀過程中做筆記的重要性。
魯迅早年學醫,有感於時人麻木與蒙昧,提出「腦到」正是為了強調用「腦」思索,發現規律,提出問題,勇於創造,以此區別於「心到」強調的專注。
「五用」的提法雖然仍有不嚴謹、不科學之處,卻道出了精讀的基本方法:集中注意力(心到),認真看(眼到),認真背誦(口到),認真做筆記(手到),認真思考(腦到)。
如果說「四到」「五用」只是提出了應該具備的閱讀習慣,那麼唐代散文家韓愈提出的「提要鉤玄」就是閱讀的具體方法了。
韓愈在《進學解》中寫道:「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後人將他的話概括為「提要鉤玄」讀書法,大意就是:對於記事性質的書籍,閱讀時必須提出綱要;對於那些理論方面的書籍,閱讀時則要注意探取其深奧的觀點。
「提其要」,可以使閱讀者對書中事件的全過程一目了然,然後進一步了解事件各環節之間的聯繫,從而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鉤其玄」,可以使閱讀者看清作者的觀點,把握重點,然後可以從作者的研究方法、思維方式中得到啟示,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
按照「提要鉤玄」的方法,讀書時首先要將書分門別類,然後按其不同性質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其實,「提要」和「鉤玄」可以同時運用在一本書的閱讀中,「提要」對應前文「讀書四問」中的第一問,要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鉤玄」對應第二問,即知道作者的觀點。
「提要鉤玄」重在強調知識的獲取,在此之後提出並回答後兩個問題,才能學以致用,得到提高。
「國學」古人十大讀書法
我國漢代著名思想家王充有言:「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王充本人一生讀過近一萬三千卷書,「博通眾流百家之言」,由此才能寫出《論衡》這樣的偉大著作。今天小編也...
如何讓你的閱讀更高效?——1700本書閱讀總結
每當被人問起讀書技巧,在下以為談閱讀技巧,只能說給外人傳授如何讓你讀書後能有更高的成效,而非通過閱讀技巧來提升閱讀速度,閱讀速度的快慢只與個人的閱讀經驗相關,不能通過所謂的技巧而「提速」,如果自...
如何在快速閱讀中泛讀和精讀之間怎麼平衡?
單純的 廣泛閱讀和精讀 都沒有太大意義, 不同類型的書籍有不同的閱讀方法,現在這個時代,一定要記得閱讀是種連續的體驗和過程,讀書只是最開始的第一步,要做筆記,要主題閱讀,要分析整理,建立框架,要...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任何卵用
本文較長,也比較枯燥,但都是作者多年心血的分享,厲害的招式都比較難練對吧,所以你懂的都在說知識改變命運,可真正感知到被知識改變命運的人,身邊找不出幾個吧。現代社會變化的這麼快,知識的作用最多讓你...
簡單三步法完成快速閱讀
讀書要讀三遍,評測,速讀和精讀能輸出才能成為自己的養分做個有心人共 2202 字 閱讀時間 10 分鐘上一篇文章,介紹了快速閱讀的第一步:擺正閱讀的心態,丟掉對書本的敬畏感。讀書,就好像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