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葛亮算破天的隆中對,居然遭到權臣破壞,竟無力挽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紹帥今天說一下,神機妙算,算破天諸葛孔明,孔明一直是智慧的化身,正義的軍事,但是也沒想到,問鼎中原計劃,遭到權臣破壞。
蜀漢的立國之本並非偏安於西川,而是一開始就瞄準了爭中原而控天下。
此宏觀戰略始自諸葛亮的《隆中對》,荊州在其中的份量舉足輕重。
孔明的分析中先是很明確地指出了荊州的戰略重要性:「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然後,他更進一步點明荊州地區在未來蜀漢的戰略規劃中占據重要地位:「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蜀漢的戰略很明確,就是結孫權而戰曹操。
這其中荊州力量的存在有兩層深遠含義。
一是與問鼎中原的需要。
荊州直通許都,關羽水淹七軍時,曾驚得曹操心驚膽戰,甚至想到了遷都。
這足以證明荊州的戰略優勢——近便啊,舉手可扼中原咽喉!如有大將提數萬雄兵出擊,與川軍相呼應,則曹軍首尾難相顧,蜀漢在中原之戰將據有充分的戰略優勢。
如果諸葛亮六出祈山時有荊州軍協助,也不必五丈原禳星那麼淒涼。
可惜,關羽在荊州表現最好的時候也只嚇唬到了曹操,劉備剛在西川站住腳,他就掛了。
諸葛武侯謀劃雖好,到底沒能指望上荊州軍區,只能單方面和司馬仲達硬碰硬。
荊州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那就是對東吳孫權的微妙牽制。
孫權骨子裡很想占有荊州。
荊州一旦擁有,守可以獨占長江天險,攻可以染指中原。
一句話,絕妙的戰略緩衝區, 但孫權這人很清楚時局。
對孫權來說,上策是聯合蜀漢以抗魏,下策才是搶占荊州——畢竟東吳的第一戰略敵人是魏曹。
所以孫權再怎麼想占荊州,也要優先考慮講和。
因此荊州力量的存在,使蜀漢在與東吳的聯合抗魏,及將來平定中原後與東吳的爭霸之中,都占據了先機。
可惜全盤大計,都毀於關羽。
關羽死,荊州沒,吳蜀聯合的局面被破壞。
雖然劉備死後諸葛亮與東吳重修舊好,但失去的荊州卻拿不回來了。
曹操和後來的司馬從此只需要單方向應對蜀漢進攻,少了荊州軍隊的肘腋之患;東吳沒了荊州的牽制,與蜀漢的聯合也缺少足夠的誠意,更多的只是在觀望。
《隆中對》立足鼎立局面而圖霸業的構想,沒了荊州就變得薄弱,早早為諸葛亮的出師未捷埋下了伏筆。
關羽前半生英勇有加,威鎮天下,可以說是呂布死後威名最盛的將軍。
荊州託付給他,說起來也是眾望所歸,劉備手下也難以找出聲望更高的將領了。
可關公在荊州的表現卻是外表剛勇,實則拙劣。
《三國演義》上說諸葛亮入川時將劍印交付關公,特彆強調八字真言:「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毛宗崗評論說這八個字其實重點只在兩字「東和」,奈何關公嘴上答應,心裡沒這麼想。
他實際上始終把東吳和曹操當做一回事,腦子有的只是「分兵拒之」而已。
這與其講是愚蠢,不如說是任性。
此時的關公春風得意,聲名和威望都在顛峰時期,但他本人卻已經有了一個轉變。
前期的關羽,無論是溫酒斬華雄的馬弓手,還是千里走單騎的漢壽亭侯,都有一身錚錚傲骨,看雄兵如土雞瓦狗,視上將似插標賣首。
而荊州時代的關公,傲骨已轉為傲氣,自信成了自大。
關羽自領重兵,在荊州說一不二,周圍的人對他只有敬畏,劉備對他則全是倚重。
關帝爺的自得之情逐漸失控,國家大計、三分戰略都掉到綠袍子後面去了。
頭一個跡象是要入川跟馬超比武。
說是比武,實是撒嬌,不過想在新人加入時再明確一次自己蜀漢第一大將的地位。
關羽這種作風其實很沒風度。
後來封五虎大將時,關羽又來勁頭,嫌黃忠出身不好(其實他放下小車做馬弓手的時候,人家就當中郎將了)。
這些驕橫還只是小節,關羽不把東吳放眼裡則鑄成大錯。
對曹操方面,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確實體現他的智勇兼備。
而對東吳,他的驕橫態度卻導致荊州易手。
本來荊州處境微妙,夾在魏吳之間。
魏強而欲征,吳貪而暗奪。
如果能把持「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大計,則把握了此處利益交集的關鍵:東吳揣度戰略利害,必定以與蜀漢結盟為選擇。
徜若同時以兩者為敵,明擺著將把自己立於不勝之地。
這道理其實不複雜,況且也早是劉備、諸葛的立國之本,關羽自然早聽得爛熟。
可惜的是,他就楞沒當回事。
在關老爺看來,區區東吳也好,曹操也罷,都在他手中青龍刀和胸中「萬人敵」前不堪一擊。
所以北可抗拒曹操,東可鄙視孫權。
戰略上一旦搞錯了,失敗自然是早晚的事,可惜就可惜到諸葛亮,算破天也沒算到自己會失敗,客死他鄉。
各位三國迷你們怎麼看呢?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
如果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那蜀漢的命運會逆襲嗎?
劉備是蜀漢的開國君主,早年以賣鞋織鞋為生,喜歡結交豪俠,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任安喜尉。後相繼投奔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雄主,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地盤,前半生可為是顛沛流離,三顧茅廬後劉備...
孫權堪稱三國第一巨坑 蜀國被滅孫權得背鍋!
蜀吳被滅這鍋孫權得背 孫權算是劉備的貴人,正是赤壁之戰時孫權決心抗曹,並且周瑜打敗了曹操才讓劉備得到了喘息之機並獲得了穩定的根據地,但是孫權搶了蜀漢的荊州導致蜀漢殘廢。蜀漢出兵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從...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關羽的死因是性格孤傲嗎?
三國名將中,關羽位列五虎上將之首,過五關斬六將,虎威山響,斬顏良誅文丑,聲名遠揚,擒于禁,殺龐德,威震華夏。太厲害了,嚇得曹操曾一度欲遷都而只為避其鋒芒。這樣一位勇猛悍
諸葛亮的隆中對究竟是千古名篇還是錯誤戰略
諸葛亮近些年來一直是備受爭議的人物,相比於《三國演義》之中的神化,到前些年的黑化,近些年隨著人們知識的普遍化,一個更加歷史更加真實的諸葛亮也漸漸出現在我們面前,今天,小編和大家談的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關羽的傲慢給自己命運挖了個大坑,他是毀掉蜀漢的兇手嗎?
劉備和諸葛亮經過了七年的奮鬥。到公元214年。攻占了益洲城,從而實現了隆中對的兩步計劃。又經過了七年的奮鬥,到公元221年建立了蜀漢。短短14年,劉備就在諸葛亮的輔佐之下,實現了建國的初步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