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兵變、鳳翔兵變、河中兵變!後漢高祖死後兩月,帝國將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91篇

續:《遼世宗鴆殺皇叔,首開皇族相殘惡例 皇叔之罪豈止失地辱國?

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初,後漢隱帝劉承祐嗣立,朝中奸賊杜重威授首;東出子午谷的後蜀軍敗退而回,不敢再窺關中門徑;滯留漢地的遼軍撤出定州,後晉淪喪的國土重光。

初生的後漢政權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但表面的繁榮之下,暗流涌動,一場更大的危機正在醞釀。

當年3月,劉承祐派遣近臣王益到鳳翔召原晉昌節度牙兵(節度使直屬部隊)趙思綰部入京。

這批牙兵本為晉昌軍節度使趙匡贊的下屬。

趙匡贊是契丹魏王趙延壽的嫡子。

遼太宗耶律德光駕崩後,趙延壽妄稱「知南朝軍國事」(南朝准皇帝)被遼世宗用計羈押,趙匡贊憤而上表擁戴劉知遠。

等劉知遠正位汴梁,趙匡贊又因為自己尷尬的身份,擔心朝廷猜忌,準備投降後蜀。

多虧心腹幕僚李恕分剖利害,勸說他入京輸誠。

於是,趙匡贊面見劉知遠,君臣盡釋前嫌。

王景崇抵禦後蜀時兵力不足,便令趙匡贊留在長安的牙兵盡數開往鳳翔作戰。

此時戰事已了,劉承祐不想留下隱患,打定主意要將這支軍隊徵調至京,改編為禁軍。

兩月前大敗後蜀的王景崇指使鳳翔戰區的軍民上表,懇請朝廷任命他為本戰區節度使。

被他兵勢所逼離任的前鳳翔節度使侯益,已上下打點,成為新晉的行開封尹(代理首都行政長官),他在朝中不斷詆毀王景崇,宰執大臣都對王景崇心生忌憚。

保薦王景崇的表章遞到汴京後,愈發坐實了侯益的誣陷之辭。

宰相蘇逢吉、樞密使郭威等四位顧命大臣商定,調保義軍節度使趙暉轉任鳳翔,僅授王景崇為靜難軍節度留後(候補節度使),並催促他立即到邠州(陝西彬縣)赴任。

王景崇怨恨新君賞罰不明,頓生異心。

他不僅暗中遣使聯絡此前的仇敵後蜀,還對即將啟程的趙思綰詐稱:「朝廷徵召你們,不過是調虎離山之舉,一旦踏出潼關,性命堪憂!」

趙思綰大驚,他在行進途中聯絡到軍中死黨常彥卿,說:「小太尉(指故主趙匡贊)已經落入虎口,我們弟兄也將引頸就戮!你看,怎麼辦?」

常彥卿生怕隔牆有耳,連連搖搖手止住趙思綰,低聲說道:「現在不要再提,我們商量好後隨機應變吧!」

3月24日,晉昌節度牙兵抵達原駐地長安。

節度副使安友規、巡檢(巡防司令)喬守溫出城迎接欽差王益,在城外長亭置酒款待。

趁著酒宴上氣氛融洽,趙思綰不失時機地提出:「壕寨使(掌管城池和兵營營建的官員)替我們在東城安排好了宿營地,可是弟兄們的親屬都在城中,如今東行千里,不知何時還鄉?可否讓他們回家辭別親人,再到東城集合。

安友規等人不知有詐,欣然應允。

趙思綰部入城後,出其不意地襲擊了守城官兵,突入長安軍械庫,取出庫中的武器鎧甲散發給牙兵們。

牙兵是隨扈節度使的精銳,又經過野戰洗禮,長安守軍豈是他們的對手!半天光景,長安各城門已盡數被奪取,安友規等人見大勢已去,只得落荒而逃。

趙思綰火速樹起招兵大旗,幾天之內就招募了四千多士兵,他下令修繕城池、鞏固城防,製造守備軍械,準備長期堅守長安。

劉承祐聞報後,急調靜難軍節度使王守恩為永興軍節度使,率兵疾馳長安平亂。

不料,四天之後,彰義、靜難、匡國、鎮國四大節度戰區同時緊急稟奏:

王景崇占據鳳翔,舉兵叛亂!

駐節河中府(山西永濟)的中書令(中書省長官,宰相)、護國軍節度使、軍中巨擘李守貞自稱秦王,舉兵叛亂!(待續)

延伸閱讀:《天家無骨肉:遼朝第三代君主上位,遼太祖老妻幼子慘遭圈禁!》

《他從容破解遼世宗的「反間計」, 首倡和議,力阻契丹滑入內戰深淵》

參考書目: 葉隆禮《契丹國志》 脫脫等《遼史.世宗本紀》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漢書》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侯益生平簡介

侯益(886年-965年),唐末汾州平遙人。一生經歷了唐末至宋初之間的整個五代十國時代。祖父以農為業。唐昭宗光化年間,李克用據太原,侯益前往投靠。隨李存勖攻大名(今河北大名)、征幽州(今河北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