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後,漢軍首赴西域維和,因回鶻遭劫還是後漢高祖另有所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84篇

續:《滅晉罪魁杜重威棄械開城出降 後漢高祖劉知遠平定鄴都之亂》

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12月,後漢高祖劉知遠親征,平定了鄴都之亂。

儘管赦免了亂首杜重威,還晉封他為太傅、楚國公,以安各地藩鎮之心;暗中卻採納了郭威的建議,籍沒杜重威的家產犒賞平亂將士,又按圖索驥將隨同杜重威一起造反的一百多位天雄軍將領統統斬首;並將杜重威帶回京師汴梁。

轉過年來,劉知遠頒詔大赦天下,改年號為「乾佑」。

五代的帝王身份一尊貴,名字里不弄個「日」、「天」,似乎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像南唐烈祖李知誥改為李昪,後唐明宗李嗣源改名李亶、南漢高祖劉岩改稱劉龑。

劉知遠也未能免俗,他把「知遠」換成了「暠」(為前後一致,後文仍稱劉知遠)。

正月初五,禮部來報,回鶻使節入京拜年。

劉知遠十分高興,國家草創,滿目瘡痍,就怕人心不服。

而今外夷入貢稱臣,正好粉飾太平。

不料,回鶻人一進宮就開始哭訴,他們途徑夏州(山西靖邊)時讓党項人給截了道,不僅搶走了大部分貢品,還殺了不少使團成員,請天朝大可汗一定要主持公道,發兵剿滅天殺的党項人。

回鶻人不想想,以為還是百年前盛唐之際,朝廷能遠涉瀚海設北庭、西域都護府。

今時不同往日,中原業已亂成一鍋粥,哪有餘裕去經營西域?

劉知遠卻滿口應承,詔令左衛大將軍王景崇率領最精銳的近衛部隊,等回鶻使節朝見事畢,便一同開往西域「維和」。

其實,回鶻被党項「嚯嚯」,老劉無所謂,他另有圖謀。

上年底,後蜀皇帝孟昶趁中原凋敝、元氣不固,命樞密使王處回寫信招攬後漢鳳翔節度使侯益。

侯益召之即來,讓部將吳崇惲攜帶本戰區戶籍版圖和輜重先行西遷,並做好準備,迎接後蜀軍入境。

而護國節度使趙匡贊,害怕劉知遠猜忌,也給孟昶上表投降。

孟昶大喜過望,在成都大張旗鼓,組建北面行營(北方軍團),任命山南西道節度使張虔釗為招討使(招撫征剿總指揮),雄武節度使何重建為副,率兵五萬分別自散關(陝西寶雞南)和隴州(陝西隴縣)入鳳翔,接應侯益。

另派近衛軍都虞候(軍紀總監)李廷珪率兵兩萬出子午谷,攻打長安。

三路大軍浩蕩出師,沿路旌旗招展,綿延數十里。

後漢關中形勢危在旦夕。

劉知遠早想出兵,可是鳳翔和護國兩戰區並沒有公開反叛,他擔心朝廷大軍一入潼關,侯益和趙匡贊狗急跳牆,反而令事態惡化。

但是不派兵彈壓,關中遲早也得丟。

回鶻人來得正好,王景崇可以名正言順地揮師西進,討伐党項嘛!入關後,再督率靜難、晉昌、鎮國、彰義四戰區一起抵禦後蜀、敉平叛亂。

王景崇還沒誓師,趙匡贊的心腹李恕先到了汴梁。

劉知遠問他:「匡贊為什麼要去依附蜀國呢?」李恕恭謹地回答:「他曾接受過契丹任命,父親又在契丹境內,恐怕陛下不能相容,所以一時糊塗,想投靠蜀國苟全性命。

臣以為陛下包容四海,所以特來請求您的寬恕和哀憐!」

李恕是契丹魏王趙延壽信任的老臣,趙匡贊在河中開府建節時,趙延壽特調李恕來輔佐兒子。

趙匡贊策劃投奔後蜀,李恕竭力勸阻:「魏王入遼,並非己願(指趙延壽被遼世宗耶律兀欲羈押)。

目前漢家重新恢復,正在招徠四方藩鎮,如果您能謝罪,入朝晉謁,富貴可保。

西奔巴蜀不是長遠之計,所謂『蹄涔不容尺鯉』(牛蹄子踏出的水窪養不活一尺長的鯉魚),您日後一定會後悔的!」

趙匡贊心有餘悸,請李恕先代表他入朝,探察劉知遠的真實態度。

劉知遠見李恕說話得體,笑道:「匡贊父子,原是我們漢人。

趙延壽不幸身陷囹圄,朕哪忍心再荼毒匡贊呢?你請他速速入朝,朕一定加恩給他!」

侯益聽說趙匡贊改變主意,也慌忙給劉知遠上表,請求二月初四前進京,與舉國臣民同慶聖壽節(劉知遠的生日)。

劉知遠優詔首肯。

正月底,劉知遠命王景崇按原計劃出兵,暗中吩咐他:「趙匡贊和侯益都是首鼠兩端之輩。

你到了那邊,如果他們已經入京,就按兵不動;如果他們還在遷延時日,觀望形勢,朕允許你便宜行事!」(待續)

延伸閱讀:《中京光復!中原遼軍紛紛北遁,漢家疆域將恢復如昔》

《龍興寺的鐘聲響了!中京軍民揭竿而起圍攻遼國皇叔》

參考書目: 葉隆禮《契丹國志》 脫脫等《遼史.世宗本紀》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漢書》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侯益生平簡介

侯益(886年-965年),唐末汾州平遙人。一生經歷了唐末至宋初之間的整個五代十國時代。祖父以農為業。唐昭宗光化年間,李克用據太原,侯益前往投靠。隨李存勖攻大名(今河北大名)、征幽州(今河北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