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皇子」不一般,多才多藝,而且識時務,亡國後還能歷仕五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五代十國是古代歷史上一個極其混亂的時期,短短五十幾年內,華夏大地就冒出了十幾個王朝,人們對改朝換代已經司空見慣。
在最為關鍵的中原地區,更是先後建立了五個王朝,是為五代。
一朝天子一朝臣,王朝都沒了,大臣自然也要換過一批,但是總有些人會屹立不倒,有些撐了兩個王朝,有些撐了三個,最牛的馮道,歷仕五朝,還都是當的宰相。
其實除了馮道以外,還有人歷仕五朝,郭從義就是一個。
郭從義是沙陀族人,他的父親郭紹古,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手下,因為忠誠謹慎而受到李存勖的信任,賜姓李氏,於是郭從義也跟著變成了李從義。
後來李紹古去世,而李從義還小,李存勖就將他收養,地位與諸皇子並列,也就是說,李從義從此成了一名「皇子」。
在皇宮長大的時候,李從義跟李嗣源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天成元年(926年),李嗣源稱帝,是為後唐明宗。
大哥得勢了,自然不會忘了小弟,在李嗣源的提拔下,李從義一步步成為內園使。
然而,李嗣源死後沒幾年,後唐就被石敬瑭引來的契丹軍隊所滅,石敬瑭稱帝建立了後晉。
作為前朝遺臣,而且還是曾經的寵臣,李從義遙望了一眼大哥李嗣源的墓,抹了一把淚水(如果有的話),果斷投奔了石敬瑭。
為了跟後唐劃清界限,他還恢複本姓「郭」,從此又成為郭從義。
但是石敬瑭是個老狐狸,猜疑心很重,即便郭從義玩命地表忠心,他還是隨便找了個由頭就把郭從義貶了,貶到宿州當團練副使。
不久郭從義的母親去世,他以服喪為由回到老家太原。
郭從義畢竟不是普通人,即便是服喪期間也沒閒著,他是在太原的官場圈子到處晃,認識了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劉知遠很是賞識郭從義,舉薦他為馬步軍都虞候,統兵作戰。
由於石敬瑭是用燕雲十六州換來的契丹援軍,所以後晉建國以後,北方邊境直接暴露在契丹面前,根本無險可守,契丹也因此經常南下劫掠,石敬瑭無奈只得派重兵把守太原,重兵的統帥就是劉知遠。
郭從義在他麾下,多次率軍擊退契丹,屢立戰功。
後晉也是一個短命王朝,歷兩帝而亡。
開運四年(947年),後晉滅亡,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國後漢,郭從義受到老大關照,被封為鄭州防禦使、東南道行營都虞候。
雖然建了國,但是後漢的地盤並不大,後晉的中心區域還被契丹占著,不過契丹人四處燒殺搶奪,激起中原百姓反抗,最終無奈退兵。
劉知遠趁機向汴京挺進,郭從義領先鋒軍自太行路渡黃河。
後漢軍一路勢如破竹,沒多久就打進了汴京,劉知遠大封功臣,封郭從義為河北都巡檢使。
一段時間後,劉知遠穩定了中原的局勢,開始收拾周邊的割據勢力,首當其衝的是成德軍節度使杜重威。
劉知遠命他移鎮歸德,但是杜重威哪裡會離開老巢,理都不理,劉知遠於是派兵征討,郭從義也參與此戰。
在後漢軍的攻勢之下,杜重威節節敗退,最後投降,郭從義因功升任鎮寧軍節度使。
劉知遠的皇帝命並不長,稱帝第二年正月就去世了,他死後,兒子劉承佑繼位,這位老兄成功讓後漢成為一個極其短命的王朝。
乾佑元年(948年),永興軍節度使趙思綰髮動叛亂,劉承佑命郭從義率軍平叛。
等到郭從義包圍永興城,為了鼓勵他攻城,朝廷就地任命他為永興軍節度使。
但是郭從義圍城數月,始終攻不進去,他算到城中糧盡,於是寫信勸降趙思綰,同時上表朝廷,劉承佑積極配合,馬上派使者去告訴趙思綰,只要投降,一切都不追究。
這樣,郭從義順利進了城,然後輕鬆抓了趙思綰,將其斬於鬧市,他因此升為同平章事。
亂世風雲,是很容易突變的,由於劉承佑的錯誤政策,鎮守太原(又是這裡)的郭威率兵反叛,一路打進汴京城,劉承佑被親信幹掉。
郭威掌握了後漢大權,沒多久就黃袍加身,稱帝建立後周。
郭從義遙望大哥劉知遠的墓,抹了抹眼角,果斷做到了名字中的第二個字,「從」,至於「義」,讓他見鬼去吧。
這樣,郭從義又投靠了後周。
由於他在後漢很有地位,出於穩定人心考慮,郭威給了他極高待遇,到了郭威的繼任者柴榮,又封他為檢校太師。
皇帝這麼給面子,郭從義自然也不能不出力,於是他積極參與對契丹的軍事行動,與符彥卿在忻口抵禦契丹。
柴榮並不長壽,很年輕就去世,他英年早逝以後,他的兒子柴宗訓即位,是為後周恭帝,郭從義又升了一把官。
幼主執政,大權卻不在皇室手中,而是落到了趙匡胤手裡,這位大哥估計是郭威的粉絲,照著模樣又來了一遍黃袍加身,逼迫恭帝禪位,他就此建立宋朝。
郭從義自然不會就義,轉身投向了大宋的懷抱,還想隨趙匡胤出征,可是趙匡胤防著他,雖然給他封了官,但是帶上他出征那就不行了,會有風險的。
此後,郭從義的兵權被剝奪(杯酒釋兵權),在幾個職位中跳來跳去,已經不掌握實權。
開寶三年(970年),他以太子太師之職致仕(退休)。
開寶四年(971年),郭從義去世,享年六十三歲,朝廷追贈其為中書令。
郭從義作為一個「皇子」,能文能武,書法、文章、馬球無一不精,軍事上亦是一名干將,但是就其節氣和忠誠度,真是令人汗顏。
五代:清一色的短命王朝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改國號為大梁,五代史由此為開端。五年後,朱溫被兒子朱友珪所殺,弒君者還沒坐暖皇帝寶座,便被弟弟朱友貞幹掉了。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國號大唐,滅了後梁。後梁存國僅十七年...
五代有多亂?五個開國皇帝,一個是流寇,三個是胡人,一個是混混
唐亡直到宋初,中原地區前後更迭了五個朝代,共計54年,有帝13人。五代產生的原因最遠可追溯至唐代宗李豫(公元763年)時期的藩鎮割據。自此,唐朝內政日漸混亂,不僅王室衰微,而且唐朝大部版圖亦被...
他在五個王朝里都擔任過宰相,可被稱得上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後晉高祖石敬瑭在即位的次年,從洛陽遷都到了曾為後梁國都的開封(汴京)。此時在河南,同享運河、陸運之便的地點以開封為佳。五代的五個王朝中,以洛陽為國都的只有後唐,其他王朝都盤踞在開封。
華夏古文明魅力新山西之十四:五代十國期間炳炳三晉 英雄薈萃
9月13日起,今日頭條號:精彩山西聯合網易號:文人墨客等媒體平台將推出近50篇篇幅抒寫山西在各個朝代的歷史、貢獻及燦爛文化,為展現華夏古文明、魅力新山西助力。山西,華夏之源。在這片古老土地上,二...
歷經五朝的大軍閥,三個女兒都是皇后,稱帝易如反掌卻死活不同意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唐朝滅亡之際,群雄紛起,手握軍權的將領紛紛割據自立,如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政權,都是在此時湧現而出的。在這些豪傑之中,有一人曾歷經七個不同朝代,三次...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支軍隊建立了五個朝代,出了七位帝王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支軍隊,準確的講應該是割據軍閥,從這裡走出了七位帝王,分別建立了五個不同的朝代。雖然這支隊伍的戰鬥力不是最強的,但是改朝換代的能力在歷史無出其右。用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來形容是再...
「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國?
公元907年至959年(共計53年),史稱「五代十國」。在這50餘年間,中原地區共有五個王朝前後交替,而南方地區則前後存在十餘個割據政權。接下來我們依照王朝更替順序來介紹「五代」:
產皇帝最多的藩鎮:五代十國的四個開國皇帝曾任其節度使
藩鎮的設立從唐玄宗時期開始,本是朝廷設置的用來拱衛朝廷安定的軍鎮,最高長官叫節度使。隨著時代的發展,節度使從最初只掌握兵權發展到掌控藩鎮中的軍事、政治、財政等各項大權,逐漸擺脫了中央政府的控制,...
一個被遺忘的民族,沙陀族在唐朝末年叱吒風雲,逐鹿中原
有這樣一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部族,卻在唐朝末年迅速崛起,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叱吒風雲,逐鹿中原,還先後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政權。他就是沙陀族。沙陀族,原名處月,西突厥別部,是突厥人的一...
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
劉知遠(895-948年),即後漢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東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稱帝後改名為劉暠。幼時不好嬉戲,個性厚重寡言。長大後,面有特象,為當時人所咋異。雄...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搜集整理:涼州賢孝博覽館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公元907年,朱全忠(朱溫)逼迫唐哀帝禪讓,不久又殺之,唐朝正式宣告滅亡。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