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羕被劉備貶官,為什麼想要慫恿馬超造反?原因其實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81期 文/無常奉天玉)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又三家歸晉之後,原本屬於蜀漢,後來出仕西晉的陳壽,整理史料,作《三國志》一書,通過寫人物傳記的方式,記錄了那段歷史。

眾所周知,在《三國志》中,並不是每一個人物,都被單獨列傳的,除了三國的國主或奠基人,以及諸葛亮、陸遜之外,其他人都與本陣營中,貢獻或際遇差不多的人,並為了一傳。

例如曹魏的五子良將為一傳,江東十二虎臣為一傳,等等。

《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自然也不例外,這一傳記,記錄的是七個,被劉備或諸葛亮等人處置掉的蜀漢重臣。

此篇記載的人物,分別是劉封、彭羕、廖立、李嚴、劉琰、魏延、楊儀,其中劉封被處置,是因為他是劉備義子,諸葛亮害怕劉備去世後,無人可以駕馭的了他,再加上襄樊之戰時,他沒有發兵救關羽,導致了關羽被擒殺;廖立被流放,是因為他以為自己可以做諸葛亮的二把手,結果地位還不及降將李嚴,心懷不滿且滿腹牢騷,曾誹謗劉備;李嚴被罷免,是因為籌備糧草不到位,還謊話連篇,試圖推卸責任;劉琰被斬殺,是因為懷疑妻子與後主劉禪之間不清白;魏延死於與楊儀的爭權;楊儀先被流放,而後被殺,是因為嫉賢妒能,不甘居於蔣琬之下,發牢騷說後悔自己沒有棄蜀投魏。

這些人的言行和結局,都是說的通的,可是其中的彭羕則令人費解。

據記載,彭羕本是劉璋的部下,但是得罪劉璋,成為犯人,作苦役。

在劉備入川之後,被龐統和法正聯盟推薦給劉備,因表現好,深受劉備看中,被提拔為了治中從事,跟隨在劉備身邊,地位極為重要,後來因為他性格過於狂傲,引起了諸葛亮的不滿,於是諸葛亮向劉備打了小報告,說他「心大志廣,難可保安」,他則被貶為江陽太守。

這個時候,他搞了一個大事情,那就是鼓動馬超一起謀反。

《三國志》記載:「(彭羕)又謂超曰:『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足定也。

』」僅僅是貶官而已,他為何就萌生了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呢?蜀漢那麼多人,他又為何聯絡幾乎沒有任何交情的馬超呢?

首先,我們先來討論第一個問題。

官場原本就是一個起起伏伏的地方,貶官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更何況彭羕在劉璋手下的時候,還曾被貶為奴隸過,他也沒有萌生這麼大的怨念啊。

其實不然,如果我們了解彭羕這個人,便不難理解他的行為了。

彭羕是一個非常狂傲的人,想要讓龐統推舉他為官時,他並不是恭恭敬敬的去拜訪龐統,反而在龐統待客的時候,旁若無人的走了進去,並讓龐統為他端茶倒水,當他得到了劉備的重用之後,更是恨不得把尾巴翹上天。

陳壽曾道:「羕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

」俗說話,爬的越高,摔的越慘,正在他得意忘形的時候,突然遭到貶官,而且是被貶出成都,去擔任江陽太守,也就是說,要離開權力中心,這個落差是他無法接受的。

在這等刺激之下,他對劉備產生怨言,甚至想要謀反,便不難理解了。

至於他為何單單選擇馬超作同謀,小編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是馬超忠誠度不高且不甘居人下。

縱觀馬超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曾受大漢的封賞,聽從曹操的指揮,率軍平定過郭援、高幹的叛亂;也曾發動渭水之戰,殺的曹操大呼「馬兒不死,吾無葬地」;走投無路之時,他投奔過張魯,並從未放棄借張魯兵馬,打下西涼的念頭;覺得張魯不能成大事之後,又密書向劉備請降。

除此之外,他為了成大事,甚至放棄了父親與家小的性命。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彭羕認為馬超是最容易策反的人,並將其定為了目標。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馬超在劉備麾下不得重用。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發現,馬超在投靠劉備之後,除了嚇得劉璋稽首,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成都,並在漢中之戰中,打了個醬油之外,便沒有任何出戰記錄了。

而且《三國志》中也明確提到:「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

」正是因為馬超雖然地位高,卻沒有權力,也沒有施展才能的空間,在劉備麾下待的非常憋屈,彭羕才敢於策反馬超,否則的話,如果馬超頗受劉備倚重,不但位高而且權重,他還敢冒這個風險嗎?答案是否定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難知,彭羕被劉備貶官之後,便萌生了謀反這樣大逆不道的想法,是因為他本身性格狂傲,又已經爬到了較高的位置上,一時無法接受這種落差感,於是採取了較為極端的解決方法。

至於他為何聯合馬超作為同謀,則是因為馬超的性格和處境,最容易被策反。

只不過,彭羕聰明一世,卻走錯了這一步——馬超並沒有被他策反,反而選擇了告發,於是彭羕連江陽太守一職也丟了,而且被下獄、處斬,終年三十七歲。

不過,他的死,並不可惜,正如陳壽所言,他「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蜀國的滅亡和人才有關係,為什麼?

維持一個大國對文臣的能力要求,是絕對要高於維持一個小國的,就這一點看,三國鼎立時期朝中大臣的能力絕對不在前期的文臣之下,否則也不能維繫幾十年的均衡狀態,如果能力不足就會像五代和三國早期那樣各種...

諸葛亮拿什麼恆久地感動著歷史?不服來辨

擅長寫作史詩的偉大詩人杜甫極贊諸葛亮,頌之為「萬古雲霄一羽毛」,華夏政史第一人。諸葛亮長眠陝西漢中,與武侯墓相輝映的武侯祠中那「天下第一流」的大匾,和杜甫的名句一起,傾訴著國人對這位古聖先賢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