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羕被劉備貶官,為什麼想要慫恿馬超造反?原因其實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81期 文/無常奉天玉)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又三家歸晉之後,原本屬於蜀漢,後來出仕西晉的陳壽,整理史料,作《三國志》一書,通過寫人物傳記的方式,記錄了那段歷史。
眾所周知,在《三國志》中,並不是每一個人物,都被單獨列傳的,除了三國的國主或奠基人,以及諸葛亮、陸遜之外,其他人都與本陣營中,貢獻或際遇差不多的人,並為了一傳。
例如曹魏的五子良將為一傳,江東十二虎臣為一傳,等等。
《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自然也不例外,這一傳記,記錄的是七個,被劉備或諸葛亮等人處置掉的蜀漢重臣。
此篇記載的人物,分別是劉封、彭羕、廖立、李嚴、劉琰、魏延、楊儀,其中劉封被處置,是因為他是劉備義子,諸葛亮害怕劉備去世後,無人可以駕馭的了他,再加上襄樊之戰時,他沒有發兵救關羽,導致了關羽被擒殺;廖立被流放,是因為他以為自己可以做諸葛亮的二把手,結果地位還不及降將李嚴,心懷不滿且滿腹牢騷,曾誹謗劉備;李嚴被罷免,是因為籌備糧草不到位,還謊話連篇,試圖推卸責任;劉琰被斬殺,是因為懷疑妻子與後主劉禪之間不清白;魏延死於與楊儀的爭權;楊儀先被流放,而後被殺,是因為嫉賢妒能,不甘居於蔣琬之下,發牢騷說後悔自己沒有棄蜀投魏。
這些人的言行和結局,都是說的通的,可是其中的彭羕則令人費解。
據記載,彭羕本是劉璋的部下,但是得罪劉璋,成為犯人,作苦役。
在劉備入川之後,被龐統和法正聯盟推薦給劉備,因表現好,深受劉備看中,被提拔為了治中從事,跟隨在劉備身邊,地位極為重要,後來因為他性格過於狂傲,引起了諸葛亮的不滿,於是諸葛亮向劉備打了小報告,說他「心大志廣,難可保安」,他則被貶為江陽太守。
這個時候,他搞了一個大事情,那就是鼓動馬超一起謀反。
《三國志》記載:「(彭羕)又謂超曰:『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足定也。
』」僅僅是貶官而已,他為何就萌生了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呢?蜀漢那麼多人,他又為何聯絡幾乎沒有任何交情的馬超呢?
首先,我們先來討論第一個問題。
官場原本就是一個起起伏伏的地方,貶官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更何況彭羕在劉璋手下的時候,還曾被貶為奴隸過,他也沒有萌生這麼大的怨念啊。
其實不然,如果我們了解彭羕這個人,便不難理解他的行為了。
彭羕是一個非常狂傲的人,想要讓龐統推舉他為官時,他並不是恭恭敬敬的去拜訪龐統,反而在龐統待客的時候,旁若無人的走了進去,並讓龐統為他端茶倒水,當他得到了劉備的重用之後,更是恨不得把尾巴翹上天。
陳壽曾道:「羕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
」俗說話,爬的越高,摔的越慘,正在他得意忘形的時候,突然遭到貶官,而且是被貶出成都,去擔任江陽太守,也就是說,要離開權力中心,這個落差是他無法接受的。
在這等刺激之下,他對劉備產生怨言,甚至想要謀反,便不難理解了。
至於他為何單單選擇馬超作同謀,小編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是馬超忠誠度不高且不甘居人下。
縱觀馬超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曾受大漢的封賞,聽從曹操的指揮,率軍平定過郭援、高幹的叛亂;也曾發動渭水之戰,殺的曹操大呼「馬兒不死,吾無葬地」;走投無路之時,他投奔過張魯,並從未放棄借張魯兵馬,打下西涼的念頭;覺得張魯不能成大事之後,又密書向劉備請降。
除此之外,他為了成大事,甚至放棄了父親與家小的性命。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彭羕認為馬超是最容易策反的人,並將其定為了目標。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馬超在劉備麾下不得重用。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發現,馬超在投靠劉備之後,除了嚇得劉璋稽首,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成都,並在漢中之戰中,打了個醬油之外,便沒有任何出戰記錄了。
而且《三國志》中也明確提到:「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
」正是因為馬超雖然地位高,卻沒有權力,也沒有施展才能的空間,在劉備麾下待的非常憋屈,彭羕才敢於策反馬超,否則的話,如果馬超頗受劉備倚重,不但位高而且權重,他還敢冒這個風險嗎?答案是否定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難知,彭羕被劉備貶官之後,便萌生了謀反這樣大逆不道的想法,是因為他本身性格狂傲,又已經爬到了較高的位置上,一時無法接受這種落差感,於是採取了較為極端的解決方法。
至於他為何聯合馬超作為同謀,則是因為馬超的性格和處境,最容易被策反。
只不過,彭羕聰明一世,卻走錯了這一步——馬超並沒有被他策反,反而選擇了告發,於是彭羕連江陽太守一職也丟了,而且被下獄、處斬,終年三十七歲。
不過,他的死,並不可惜,正如陳壽所言,他「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諸葛亮聰明一世,卻沒防住身邊4個小人,給蜀國惹來了大麻煩
古語有云: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說白了,用人當以品德、品行為首要考慮因素,德才兼備是賢人,無才無德是愚人,有才無德是小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甚至說:與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理由很簡單,愚人雖不能...
三國時期蜀國的滅亡和人才有關係,為什麼?
維持一個大國對文臣的能力要求,是絕對要高於維持一個小國的,就這一點看,三國鼎立時期朝中大臣的能力絕對不在前期的文臣之下,否則也不能維繫幾十年的均衡狀態,如果能力不足就會像五代和三國早期那樣各種...
此人本是蜀國奇才,與龐統比肩卻被貶為平民,諸葛亮死後大哭不止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了蜀國悍將馬岱的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今天就再給大家說說蜀漢另一位鮮為人知的謀士。
此人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實力堪比五虎上將,卻慘遭冤殺滅族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川幫助劉璋抵禦張魯,魏延以部曲隨劉備入蜀作戰,劉備軍北上抵抗張魯,駐駐葭萌。...
魏延功蓋趙雲武匹馬超,劉備死後為何他得不到蜀漢的認同
在三國里蜀國由於地處偏遠人口稀薄所以導致蜀國的人才相對比魏吳兩國來說是最少的。縱觀蜀國的建立和滅亡,劉備入蜀帶的一批人才在蜀國一直是起著重要的作用。這裡隨劉備入蜀的就有一員大將那就是魏延,在《三...
彭羕臨死前對諸葛亮說:天明地察神祇有靈自愛自愛 這話啥意思?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可是蜀中僅僅是缺少統兵大將嗎?當然不是,劉備乃至劉禪手下,更缺智謀之士,以至於諸葛亮事必躬親鞠躬盡瘁,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翻開《三國志》看來看去,蜀漢陣營似乎就...
孔明權術⑤ 為讓蔣琬接班,諸葛亮費盡心思三管齊下成功逼反魏延
三國志記載: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這個記載在楊儀傳,不是記載在魏延傳,你仔細讀讀,就能體會到陳壽的態度,在陳壽的觀點中,過失應該在楊儀,不和的原因在楊儀,...
諸葛亮拿什麼恆久地感動著歷史?不服來辨
擅長寫作史詩的偉大詩人杜甫極贊諸葛亮,頌之為「萬古雲霄一羽毛」,華夏政史第一人。諸葛亮長眠陝西漢中,與武侯墓相輝映的武侯祠中那「天下第一流」的大匾,和杜甫的名句一起,傾訴著國人對這位古聖先賢的無...
諸葛亮的一條建議,為何讓此人唆使馬超與他一起造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批評諸葛亮或任何古人,都可以,倘若我們的動機,不是為了專找出他們的缺點,而是為了避免重蹈他們的覆轍。責備賢者,是可以的,倘若我們志在做一個比他們更賢的人。否則,便是刻薄,...
此人與諸葛亮和龐統齊名,卻被諸葛亮廢為平民,諸葛亮死後他大哭
陳老師趣說三國第一百二十四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歷史上,因為直言進諫而遭到打壓或者丟到性命的人不勝枚舉,雖然說有部分人也因為勇於進諫而名留千史,可那也只是極少數。因為在中國的封建體...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為什麼蜀漢後期人才凋零?
蜀漢不是天然缺人才,他的人才多為半途凋廢!《三國志》作者陳壽評論說;廖力以才拔進,李嚴以干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彭羕、劉琰舊仕,並咸貴重。覽其舉措,跡其 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