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羕臨死前對諸葛亮說:天明地察神祇有靈自愛自愛 這話啥意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可是蜀中僅僅是缺少統兵大將嗎?當然不是,劉備乃至劉禪手下,更缺智謀之士,以至於諸葛亮事必躬親鞠躬盡瘁,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翻開《三國志》看來看去,蜀漢陣營似乎就諸葛亮一個聰明人,其他人都是提線木偶。

而不想當提線木偶的,死的死、貶的貶,有七八個謀臣武將英雄無用武之地,即使是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曹魏陣營,也捨不得如此浪費。

諸葛亮曾經這樣評價:「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龐統死了,而劉備的侍中、劉禪的長水校尉廖立,也因言獲罪被一免到底,白身病逝。

同受顧命的李嚴李正方,也被趕回了老家。

位置僅次於李嚴的車騎將軍劉琰劉威碩,因為打了老婆兩個耳光,居然被拉到大街上砍了頭(棄市)。

至於劉封和魏延,那就更不用說了。

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蜀漢陣營還有一個頂尖人才,也被無辜殺掉了,而其原因還真不是因為馬超的告密——細看《三國志》我們就會發現,馬超還真不應該為彭羕之死背黑鍋——他頂多需要負一半責任。

彭羕是龐統和法正聯名推薦給劉備的(統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羕,遂並致之先主),而劉備也是相當器重彭羕的:「先主亦以為奇,數令羕宣傳軍事,指授諸將,奉使稱意,識遇日加。

成都既定,先主領益州牧,拔羕為治中從事。

」從一個髡鉗徒隸(受髡刑做苦力)變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州牧佐貳(主管州之選署及眾事),彭羕有點囂張,就跟署左將軍府事的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產生了一些隔閡(亮雖外接待羕,而內不能善)。

於是諸葛亮就多次去找劉備打小報告(屢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

」因為劉備最信任的謀臣是諸葛亮,所以就把彭羕降職去當了江陽太守。

從劉備的心腹嫡系之一,變成了一個江陽太守,按說這官職也不小了,但是彭羕是想幹大事做大貢獻的,所以就有怨氣,並且千不該萬不該去跟馬超發了牢騷。

大家知道,馬超這個坑爹貨,眼裡是沒有朋友的,於是就把彭羕的牢騷話報告給了劉備。

但是我們細看彭羕的牢騷,似乎一點造反之心都沒有,絕對罪不至死。

為了公平起見,咱們先來看看《三國志》中的記載: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這話明顯是要勾起彭羕的怒火)羕曰:「老革荒悖,可復道邪!」有人說彭羕這是在罵劉備是個老兵,但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罪名,過去有個說法,叫「誰背後沒罵過皇上」,更何況劉備還不是皇上,叫一聲老兵,也真沒啥大不了的,估計劉備也不會太往心裡去。

而馬超舉報的最犯忌的一句話,就是「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

」這話還真犯不著劉備的忌諱,因為劉備不可能事必躬親,過去是關張主外,諸葛趙雲主內,彭羕和馬超再搭個班子跟諸葛關張分庭抗禮,在劉備眼裡還真是一件好事。

所以彭羕就在獄中給諸葛亮寫信,意思是認錯服軟,想謀條活路。

但是這封信里,彭羕除了認錯檢討替自己辯白之外,還有幾句話特別讓人不解:「從布衣之中擢為國士,盜竊茂才。

分子之厚,誰復過此。

」「分子之厚」,有人說是「分了劉備兒子的厚恩」,意思是劉備對彭羕的恩情天高地厚,就相對自己的兒子一樣器重關愛。

但是這個「子」,在古代似乎還有一個解釋,就是一個稱呼對方的尊稱。

而最令人費解的是彭羕在信的末尾寫了這樣一段話:「天明地察,神祇有靈,復何言哉!貴使足下明仆本心耳。

行矣努力,自愛,自愛!」特別是「天明地察,神祇有靈,自愛,自愛」這十個字,也算彭羕臨終遺言,但就是不知道這是對諸葛亮的勉勵還是詛咒,筆者一直也沒弄明白彭羕為什麼要這麼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蜀國的滅亡和人才有關係,為什麼?

維持一個大國對文臣的能力要求,是絕對要高於維持一個小國的,就這一點看,三國鼎立時期朝中大臣的能力絕對不在前期的文臣之下,否則也不能維繫幾十年的均衡狀態,如果能力不足就會像五代和三國早期那樣各種...

關羽不死,後主劉禪能指揮動他嗎?

關羽是漢末三國名將,與劉備、張飛恩若兄弟,親如手足,關羽和張飛都是劉備建立蜀漢的功臣,戰功赫赫,關羽一生高傲,在劉備集團,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劉備和張飛,關羽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就連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