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如雲,但稱得上戰略家的僅此八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加盟作者龍七公子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三國時期謀士如雲,為已方出謀劃策從而贏取某次戰役勝利的能人,多不勝數。

但真正能夠從已方的實際出發,著眼於天下大勢,以極強的宏觀意識和長遠的戰略目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戰略方針,引導已方取得戰爭最終勝利的謀士,卻是少之又少。

數來數去,三國時期,只有八人符合上述條件,稱得上是戰略家。

1、荀彧: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謀臣,曹魏集團統一北方的戰略方針均出自荀彧之手,包括有:兗州時期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力主「奉迎天子」,形成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優勢;先定徐州,布局關中,後與袁紹決戰;先除袁紹殘部,後取荊州劉表。

荀彧運籌帷幄,曹魏集團沿著其制定的戰略方針不斷取得勝利,無怪乎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2、諸葛亮:諸葛亮是位出色的戰略家,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

他的「隆中對」成為了蜀漢集團的建國方略,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具有典範價值。

不過諸葛亮先取荊、益二州與曹魏、孫吳形成鼎足之勢,繼而結好孫吳,圖取中原的戰略思想卻只實現了前半部分。

只因諸葛亮太忽視孫吳集團的利益訴求,孫吳絕不會坐看蜀漢一家獨大。

3、毛玠:在曹魏陣營里,毛玠得說是貢獻謀略比較少的謀士。

但他卻頗具戰略眼光,向曹操提出了成就霸業之道: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

曹魏集團徹徹底底地執行了這項戰略構想,既有了政治優勢,又有了經濟基礎,天下三分曹魏有其二從此起步。

4、魯肅:魯肅在剛投奔孫權時便提出了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這成為了孫吳一以貫之的治國方針,即:先滅黃祖,再取荊州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孫吳不惜棄孫劉聯盟於不顧而襲取荊州,其實也是在執行魯肅的戰略思想。

5、郭嘉:郭嘉是曹操的「奇佐」,他的奇謀中也不乏戰略構想。

在袁紹勢強,曹操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從戰略角度入手,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振作了曹軍鬥志,還為曹操擬定了遠期的作戰目標——清掃周邊障礙後與袁紹決戰,以及近期的作戰目標——東取呂布。

6、法正:法正向劉備獻上的速取漢中之策,彰顯了法正的戰略眼光。

公元217年,法正向劉備獻計,認為曹操一舉降伏張魯,卻未繼續進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淵、張郃駐守漢中,一定是內部動亂,而夏侯淵、張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漢中,應該立即發兵奪取漢中。

且告訴劉備奪取漢中的意義:上,可以討伐國賊,尊崇漢室;中,可以蠶食雍、涼二州,開拓國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戰略。

蜀漢順利奪取漢中,進能攻,退可守,蜀漢國祚因此而延長。

7、沮授:沮授是袁紹屬下極其出色的戰略家,他為袁紹謀劃天下之時,既有長遠的戰略構想「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又有實現這個構想的具體步驟:1、以冀州之眾,發兵向東,掃除黃巾2、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3、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4、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

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

只可惜,袁紹只實現了後面這個構想,沒有聽從奉迎天子的意見,被曹操搶得了先機。

8、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就能使曹操大軍「檣櫓灰飛煙滅」的英才,戰略層面自然也不遜色於他人。

赤壁大戰後,周瑜曾向孫權闡述過:趁曹操新敗無力南顧,劉璋暗弱,應進取巴蜀,襲取張魯,接援馬超,還據襄陽,以圖北方。

令人嘆息的是,周瑜英年早逝,理想未能實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位三國時期被「低調」的謀士

袁紹的首席謀士,然而沮授的才能仿佛沒有得到任何的施展,他自己也在官渡之站後淪為曹操的階下囚,當然這一切都不能怪他,因為他追隨了袁紹。袁紹並非沒有才能,數年時間從一個渤海太守發展到北方最大的軍事...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諸葛亮出山太晚只能列第四

東漢末年,漢室落魄,群雄紛爭,最終以曹操、劉備、孫權割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小編從其謀略、成就、影響、治國、才能等方面對比綜合得出如下排名,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