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八大最強戰略家,諸葛亮第二,荀彧第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民間英雄豪傑皆為各方勢力所重用,出謀劃策,驍勇殺敵,可謂是紛爭不斷.在當時的亂世中,每一方勢力都會有一個戰略家,他們堪稱是最強謀略家,往往能夠給自己的統帥絕佳妙計,拿下一場場的勝利。

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下三國時期八大最強戰略家:

沮授

官渡之戰一開始,沮授就提出了正確的戰勝曹軍的辦法,這就是打消耗戰,因為袁紹軍隊的糧草要比曹操軍隊多得多,只要一堅守下來,曹軍將不戰自亂。

袁紹就可不費吹灰之力而戰勝曹操。

從整個三國時期來看,沮授的這一戰法是與後來司馬懿戰勝諸葛亮的方法不謀而合的。

但當時的袁紹正在躊躇滿志之時,他如何能聽得近沮授的這一番話?最終沮授被無情的關進了大牢。

最終袁紹兵敗,沮授被曹操抓獲。

曹操很欣賞沮授的才能,對沮授以禮相待,但沮授誓死不降。

法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謀士。

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

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

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

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

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魯肅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

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

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

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

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

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

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

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毛玠

毛玠(?-216年),字孝先,陳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年少時為縣吏,以清廉公正著稱。

因戰亂而打算到荊州避亂,但中途知道劉表政令不嚴明,因而改往魯陽。

後來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略規劃,得到曹操的欣賞。

後來毛玠與崔琰主持選舉,所舉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

而毛玠也很廉潔,因而激起天下廉潔之風,即使尊貴得寵的大臣,衣著車輛都不敢太奢華。

毛玠和崔琰一改朝中風氣,令曹操大為讚賞,曹丕也親自去拜訪他。

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毛玠改任尚書僕射,再典選舉。

又密諫曹操應該立嫡長子曹丕為魏國太子。

建安二十一年,崔琰被殺,毛玠因而十分不快。

後來有人誣告毛玠,曹操大怒,將毛玠收於獄中。

及後在桓階、和洽營救下,只被免職,不久逝世於家中。

曹操在他死後賜他棺材和錢帛。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荀彧

荀彧(yù)(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

東漢末年曹操帳下首席謀臣,傑出的戰略家。

官至侍中,守尚書令,諡曰敬侯。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建安元年(196),隨曹操擊敗黃巾軍。

七月,漢獻帝劉協在楊奉、董承等護衛下,從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許縣的問題上,曹軍內部發生了爭執。

多數人不同意迎接獻帝,理由是「山東未平,韓暹、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荀彧則對曹操說:「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

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倡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醫天下之素志也。

今車駕旋軫?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

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

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

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後雖慮之,無及」(《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曹操認為荀彧之言有理,遂應安集將軍董承的秘密召請,親率大軍進抵洛陽,被任命為司隸校尉,奉迎獻帝遷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

曹操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荀彧也升為漢侍中,守尚書令。

從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優勢,並為其此後統一戰爭(參見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這是荀彧撼古震今的一次謀略,曹操正因為採納了荀彧的意見奉天子,才一舉成為東漢末年最有實力的軍閥,為以後所有戰爭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三國志·魏書·荀彧傳》),曹操雖然在外征戰,但軍國之事都由荀彧調度籌劃。

曹操問荀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荀彧說「荀攸(荀彧侄)、鍾繇」(《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荀彧善於舉薦人才,起初舉薦了戲志才,戲志才死後又舉薦了郭嘉。

此外,還舉薦了陳群、杜畿、司馬懿(此處有爭議 據晉書宣帝紀「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

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

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

」帝懼而就職」 據後漢書「彧又進操計謀之士從子攸,及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等,皆稱其舉」)等人,都是當時名士,只有嚴象和韋康後來因為失敗喪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的單刀赴會,不是關羽而是他

經常看《三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麼一個人,他就是魯肅,魯子敬,小說當中他忠厚誠實在諸葛亮與周瑜之間兩頭受氣。但真實的魯肅是否跟小說描述的一致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真實的魯肅。文/無心 獨家撰稿,...

三國十大少年英雄,東吳占據前五名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194年,孫策(20歲)開始追隨袁術征討四...

盤點三國各國名謀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陳壽一本《三國志》把東漢末年的地傑人靈生動地躍現在紙筆上;羅貫中一本《三國演義》讓我們對那個年代的人們有了整體細膩的理解。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東漢末年那些國家擁有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