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真的識破了空城計?演義之下頂級權謀家的別樣交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空城計在三國演義中是非常精彩的一場對決,主角是曹魏的司馬懿以及蜀漢的諸葛亮,這兩位是當時天下僅剩的最為頂級的權謀家,真的可以稱之為絕代雙驕!

空城計

演義中的司馬懿並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而在正史中,其實對空城計並無記載,也就是說,空城計只是演義中虛構的部分。

而正史中司馬懿當時也不是魏軍對攻蜀軍的總指揮,當時的司馬懿還遠在洛陽,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以此為突破口來解讀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宿命之戰!

空城計只存在與演義當中,那麼我們大可以用演義的思維來解讀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交鋒!在演義中,我們熟知的是司馬懿由於多疑,不敢貿然進攻,最後使得諸葛亮的空城計得以成功實施,也反應出了諸葛亮對司馬懿性格的了解與對局勢的掌控!

但是,我們現在再來看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軍力的對比。

當時司馬懿引兵15萬進攻身處西城的諸葛亮,而諸葛亮此時僅有2500的兵力,而且恰巧是街亭失守,軍心不穩的關鍵時刻。

如果按照正常情況,15萬對2500,即使是攻城戰,也不是很難的情況,難道真的是司馬懿懼怕諸葛亮的計謀!我想即使拿人命填,能殺死諸葛亮,對於司馬懿來說,也是大功一件!為何司馬懿選擇的卻是撤兵呢?

司馬懿

後世有一典故就是「養寇自重」,比如明朝的李成梁,就有養寇自重的嫌疑。

司馬懿之所以在占據巨大兵力優勢的情況下不進攻諸葛亮,其實是有自己的打算。

對於司馬懿而言,真正的威脅並不是來自諸葛亮,當時的司馬懿身處曹魏,在面對蜀漢時,依靠曹魏殷實的家底,拖也能慢慢拖死蜀漢,真要拼國力,蜀國是遠不及魏國的。

司馬懿真正的問題來源,卻是來自於魏國內部。

正史中記載,當時的司馬懿在魏國受到了諸多排擠以及猜忌,在政局混亂的魏國,司馬懿需要穩固自己的地位。

而諸葛亮是最能襯托司馬懿重要性的關鍵性人物!司馬懿既不能讓諸葛亮的勢力過於龐大,又不能讓諸葛亮沒有一點軍事實力,只需要將蜀漢壓縮在蜀地,就是最好的局面。

對司馬懿而言,如果讓蜀漢保持這樣相對的實力,也是變相的加重自己在魏國的地位。

其實司馬懿的志向並不在於滅蜀,而在於代魏,想吞併八荒,一統天下。

為何諸葛亮死於五丈原之時,曹魏不引兵進攻蜀漢呢?畢竟這個時候,蜀漢是最虛弱的時刻,曹魏趁蜀國政局不穩之時大舉伐蜀也是最好的時機。

其主要原因就是,司馬懿擔心自己滅蜀之後,就成了第二個韓信了。

其次就是倉促深入蜀國腹地作戰,也有一定的風險。

所以司馬懿家族在掌控魏國全局之前,是不可能滅蜀的,也是不可能殺諸葛亮的。

六出祁山

司馬懿終究還是有自己的考量,為了大計,讓諸葛亮的計謀成功又如何?其實諸葛亮自己心裡也清楚司馬懿的處境,也知道司馬懿想要什麼,而諸葛亮又何嘗不是第二個司馬懿呢?他們兩個的處境何其相似?司馬懿需要諸葛亮「六出祁山」來施展自己的才能,穩固自己在曹魏的地位,而諸葛亮則需要借司馬懿的抵抗來做相父的位置!最後不是有司馬懿聽聞諸葛亮死後,七天沒吃飯,哭的死去活來嗎?(呵呵)

我們在這裡不談論司馬懿與諸葛亮孰強孰弱,事後諸葛亮的事,誰都能點評。

但是從歷史結局的角度上看,最終勝利的是司馬家族,畢竟魏國最終滅蜀,而司馬家族也代魏成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有那些頂尖的謀士,誰能排行第一

三國是一個有無窮魅力的時代,由於《三國演義》的渲染更加令人目眩神迷,為之嚮往。但是為了避免混亂和不必要的爭執,我暫且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分為兩個版本,分別是《三國志》版和《三國演義》版,關於謀士我...

諸葛亮逝世之後,為何司馬懿仍不敢伐蜀?

三國後期基本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較量,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完敗司馬懿,無論是從軍事、兵法、謀略上,司馬懿只能死守,而諸葛亮每次都是進攻,每次北伐都被司馬懿嚇得不輕。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終於在...

諸葛亮的空城計到底有沒有發生過?

大家熟知的空城計來源於《三國演義》,按照演義的說法,整個空城計的過程如下:一、時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橫掃隴右,俘虜姜維,派馬謖守街亭。此時魏國派司馬懿挂帥進攻蜀國街亭,司馬昭張頜擊敗馬謖。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