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東吳和蜀漢兩個陣營輔臣,一個被低估,一個被高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講述了從東漢末期的戰亂到三國的形成,再到三國的滅亡等這期間一系列的事情,其中有兩個著名的人物,一個是蜀漢政權的掌舵人諸葛亮,一個是東吳孫權的大都督魯肅,這兩個人在小說中是什麼形象呢?諸葛亮因為是小說中十分推崇的人,於是很多事情本來不是他做的,但是到後來很多人都認為這就是諸葛亮做的,將一個活生生的智者寫成了神棍。

魯肅呢?這是東吳的大都督,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但是在小說中,他成為了體現周瑜和諸葛亮兩人才華的墊腳石,本來好好的一個智者,差一點就寫成了一個傻子。

為何說魯肅的能力被低估了呢?原因是在三國還沒形成的前期,他就制定了東吳政權大致的戰略目標,這就是後來並不出名的《江東對》,這戰略目標要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早十七年,可見的這個魯肅的戰略眼光十分的獨到。

然後在說一說孫權,孫權陣營早期的大都督是周瑜,周瑜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能力也十分的突出,在他去世之前孫權就曾經問過他,如果周瑜去世後誰來接任大都督的位置,周瑜毫不猶豫地就說讓魯肅擔任,周瑜都這樣說魯肅了,可見魯肅的能力也不弱,接著我們在說一說曹操,曹操曾經這樣評價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可以看出孫權的政治手腕也不容小覷,這樣一個人可能用一個傻子來做自己陣營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這麼一個職位。

為何諸葛亮的能力被高估了呢?首先從歷史記載中看,草船借箭這件事不是他做的,這件事是孫權做的,但是在三國演義中,這件事成為了諸葛亮和周瑜相互算計的一件事,同時也表現出魯肅的沒有主見的老好人形象。

再就是空城計,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司馬懿根本就沒在戰場上,那裡有空城計一說呢?再有就是他在劉備收攏劉璋部下的時候說魏延天生反骨,一定要防,但是真實的歷史中魏延是一個主戰派,在攻下漢中的時候,就讓在蜀漢陣營中並不出名的魏延擔任漢中太守,漢中這個地方可以說是蜀漢的門戶,駐守的人一定要是心腹大將,後來在攻打魏國的時候,魏延就曾提出一個建議,這就是歷史中知名的「子午谷奇謀」,只不過諸葛亮沒有用罷了。

在小說中我們看到的是諸葛亮十分的受劉備的信任,但是一件事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度並沒有那麼的高,這就是劉備在關羽死後想領兵打孫權這件事上,其中的一句話就是:「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這句話可以看出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形象遠遠不及法正。

因為《三國演義》是一個寫歷史的小說,於是很多人都會認為諸葛亮的事情在歷史中都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現實是,諸葛亮的很多事情都是後來小說家後添加上去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淺談夢三國周瑜之殤

周瑜也是一位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是東吳事業的重要支柱,但在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中,在羅貫中的安排下,他不得不為作品中另一位更為重要的核心人物———諸葛亮作陪襯。 周瑜在歷史中的真實形象如何呢?...

諸葛亮的身世之謎,他的父親是誰?

時勢造英雄,亂世出豪傑。在三國的亂世之中,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要說起三國的英雄人物,大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世人眼裡的三國英雄,一種是歷史中的三國英雄。人們多受《三國演義》影響,流傳著一些膾炙...